郝洪喜
野菜,是一种非常普通却很有食用价值的天然野生植物,在农村,野菜比比皆是,到处都有。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又是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那三年最贫穷的困境中走过来的,所以,对曾经帮助人们度过生死关口的那些野菜,感怀颇深。
或许那是大自然有意安排的。因为,只要遇上灾年,土生土长的农民与土生土长的野菜就成了同一条战壕里的天然盟友。很多时候,野菜就像支援灾区的志愿者,舍己为人默默奉献。而人们回馈它们的,最多是在往禾田施肥浇水时,顺便送给附近野菜一点吃喝,仅此而已。
凡是人们能叫上名字的那些野菜,大多数都能吃。在俺老家,人们熟悉又经常食用的野菜,主要有荠菜、苦菜、云松菜、附子苗、曲曲牙、马齿菜,还有扁嘴芽、步步丁、灰菜、棚子菜和扫帚菜等。
事实上,人们口粮短缺也不仅仅局限于那“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整个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我们老家那一带,百姓都一直被贫穷和饥饿威胁着,折磨着。
一穷二白的大环境里,差不多啥都缺乏生机。田野里的庄稼也长得面黄体弱,粮食产量非常低,使得人们很难依靠口粮填饱肚子。
当时如果没有满山遍野的野菜,极度饥饿的家乡父老的日子定然更难熬。
如今大家的生活都好了,但绝大多数家乡父老饱腹不忘野菜厚恩,在生活富足的今天,依然常把野菜请到餐桌上。
野菜秉性顽强,适应环境的能力特别强,无论发生多么严重的自然灾害,各种野菜也都能正常生长。
这些年来,我和老伴每次回老家或者到乡下走亲访友,总忘不了带上小铲子和方便袋,到山上坡下挖些野菜带回家,让舌尖解解馋,让胃口过过瘾。
有时候,面对野菜,我会突发奇想:自己不也是一棵土生土长的野菜吗?
不是吗?生根发芽的水土根基,风吹雨打的恶劣环境,我和野菜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就连为人处世的性格和脾气,也基本上一个样。
我觉得,野菜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一点不比五谷杂粮和其他食物差。野菜不仅能大饱人们的口福而充饥,还能以其特有的功效帮助人们健康长寿。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人们对野菜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好多人主动走进田野和市场,将一包包野菜恭恭敬敬拎回家,甚至请到盛宴大席上,野菜也被高规格高级别伺候起来。(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