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炳华
在我们董家崖头村家后家西,正在紧锣密鼓地兴建三河湿地公园,其中大手笔地规划有“田园综合体”,这可是雅俗共赏、长幼醉心的“大观园”。 的确,这里可有雕造“田园综合体”的好基础。
记得七十年代,我们村在“大河”(我们对潍河的昵称)北岸的松园村有地,每年都过河去耕种收获,那美丽的田园风光,烙印在心间,而且历久弥新,沉淀为常于梦中的幸福回望。
来到松园村居以北那片广阔的平原地,那朗润的视觉感受,沁人心脾。这真是片沃野,我们村的那块地就在其中,都种地瓜,一年种一茬,不怎么施肥,秋天里刨出来,满地的地瓜,圆润个大,鲜红的皮里透着饱满,真是喜人。一部分地瓜分给各家各户搬运回家,另一部分切地瓜干,就地扬开晾晒,银光闪闪的一地,煞有风景。
这“河北地”(我们称潍河北岸的地块)也非常适合种棉花,这里应季满种了棉花。棉花盛开的时节,展眼望去,一地灿烂的繁花,令人叹为观止。初识不知真与假,小孩子只享用眼前的观览,不在意是什么经济作物,可仍疑虑不是农民为获益种地,倒像是种植了一地的观光花。
后来,我逐渐长大,不再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在那个浓浓的秋天里,但见满地的棉花吐着洁白的棉絮,行走田边,步入雪色世界,炫目光影,另有天地。胸前兜着白包袱的红衣少妇们,行走在畦埂行间采摘棉絮,在我眼中是一种点染、点缀,是一种莫名其妙的风景,同时,在这秋日的大田里,干燥炎热的气候下,也感到了稼穑之艰难,感同身受,感受衣食之来之不易。万端意味涌心间,不再简单地欢颜于绚烂色彩的表象、光景了。大道无声,化育万物。
美色在前饱眼福,有意着情留恋处。观览手法恣睢汪洋,不拘泥刻板。立于高处俯瞰,立于下位仰望,感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平”的理趣。蓝天碧野,一处繁花棉田,就是一堂好教材。你可以不一的角度,以灵动多变的方式,既粗犷浏览,又细嚼慢咽,去解读享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得其所,都能深受教益。
还记得当年,我们这一带大面积地种植高梁,秋日,红红的高粱穗摇曳在秸秆的上头,远处遥望,那醒目的高梁红渲染着田野,使秋色更加浓郁动人,点燃着人生的激情。
生活的提高,文化的提升,人们品鉴享受生活的观念层次正在日新月异地变化。农人也不再“农事忽已忙”“不见百花芳”,不再汲汲营营于衣食住行。人们追求精神生活,崇尚游览观光,放飞心灵。
江山于我多辽阔,我见江山多妩媚。山水意趣,光色宜人,增知益智,陶情冶性。田园盛景,自有魅力。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建造田园综合体,于农林揉以人文科学,精雕细镂,悦纳远客近乡,世界潮流,中国风尚。(作者系南湖区花园小学教师)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