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忠
隋焕东,女,1898年3月8日出生于诸城市昌城镇隋家官庄一个破落地主家庭。父亲隋理堂是晚清秀才,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中曾积极参加诸城独立运动,她受父亲影响很大,较早地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为后期走向革命道路,奠定了基础。
1911年,15岁的隋焕东到省城考入省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这所学校学制五年,是山东省第一所中等女校,学校是清一色女性。
1914年,隋焕东寒假回诸城时,在火车上认识了王统照。那时王统照是山东省立第一中学的学生,同路友于、杨金城被称为“诸城三杰”,亦被誉为“三大文豪”。他们三人都是诸城人,都是语文成绩优秀的高材生,王统照为三杰之首。隋焕东面容姣好,身段苗条,生性活泼开朗。隋焕东16岁,王统照17岁,正是情窦初开的年龄,郎才女貌,一见钟情。后来,王统照在日记中写道:“春假中由济归里,与玉妹(代指隋焕东)同车,彼时方皆年少,虽不得深言而神相冥契,至为欣慰。”孰料相识未久,王统照便娶孟昭兰为妻,到济南南关堂子居住。其后,王统照远走京城,与隋焕东这段刚刚萌芽的恋情便悄然云消雾散。
1916年,隋焕东从女师毕业,不久,便回到诸城,在县立两级女校教书。乡人都称其为隋大姑娘,这称号倒也妥切,因她是隋家的大女儿,且又大龄未婚。1919年5月,“五四”之风吹到诸城,作为一个爱国的女青年,隋焕东带领女校学生参加了县城和乡村的反日大会。在乡村反日大会上,一身城市时装打扮的隋大姑娘愤然登台讲演,关于隋焕东的音容形象,其诸城同乡徐宝梯(即陶钝,解放后任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在《一个知识分子的自述》中写到:“她这时已经23岁了,四方脸,细高挑身材,头上梳了两个麻姑髻,浅蓝竹布短褂、黑绸裙子。象连珠炮似地讲日本人怎样欺负中国人,亡国灭种就在眼前,我们若不起来抗日,就要当亡国奴了。”直讲到话音嘶哑,眼泪溢出。她就是这样一个有血性的中国女性。
乡村反日登台讲演时,她仍是独身一人,找不到如意郎君,便不可草草把自己嫁了。她那开明的父亲也只好听之任之,不加干涉。
1920暑假,隋焕东在大明湖畔邂逅回济探亲的王统照。王统照力劝隋焕东去北京读书,隋焕东为了追求心目中向往的爱情,决然考入北京国立女子师范大学。读书之余,喜欢写诗作文,经常在报刊发表作品。节假日、星期天便到王统照的公寓,请他补习英文和中文。隋焕东有诗曰:“清寒天气雨丝丝,嫩柳含烟舞绿枝。料得今朝小院里,有人怅望恨来迟。”1921年2月至6月,王统照写下了三大本日记,日记中说:“晨兴,贮满怀热望,俟玉妹(焕东)来。倏至近午,又复杳然。予知今日又成空想,遂觉身心摇摇,无一丝力气以自持。”见不到如此失望,见到了是什么样子?“一号之朝玉妹早至,欣喜之色现于面。此几日尚可得少有彼此对语之机会,然既面无何数言,既将行又若无尽言。”见到了又嫌时间太短,未尽其言。到了后来,已由初恋成苦恋,“玉妹与我幸乐皆除,日与愁苦相伴,宝黛尚得聚首数年,如我们自从两心相印后,心中何尝有一日之快乐?”王统照陷入极度苦恼之中。其实,隋焕东的恼心更多。王统照的母亲后来听闻此事,命儿媳孟昭兰携子迁居北京,与丈夫守在一起,这使隋焕东和王统照的来往渐疏,不得不分手。
隋焕东与路友于是同乡。1924年,路友于任中国国民党北方执行部候补执行委员兼秘书,在路友于影响下,隋焕东加入了国民党,后赴武汉参加国民革命运动,随何香凝作秘书工作。
1924年春,国民党中央在北京设立北京执行部,路友于负责执行部的日常工作。隋焕东的妹妹隋灵璧曾听父亲、姐姐讲过路友于的为人处世,因此比较了解他的情况。这年秋天,隋焕东带领隋灵璧到翠花胡同8号北京执行部拜访了路友于。路友于鼓励隋氏姐妹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迎接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而后,路友于还经常到宣武门附近的“槐庐”即北师大学生宿舍与隋氏姐妹见面畅谈。1925年隋灵璧加入国民党,同李澄之等进步同学经常一起活动。
1927年,隋灵璧辗转到了南京,在那里碰到了早已赴武汉投身国民革命运动的姐姐隋焕东。隋焕东刚从武汉来到南京不久,她们一起到国民党中央党部找到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丁惟汾。而后,隋焕东在中央党部任妇女干部,隋灵璧任助理干事。同一年,隋焕东撰写的话剧剧本《女性的血花》在汉口《民国日报》副刊发表。这年1月,兼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秘书的路友于从广州北归,驻留武汉磋商党务,与时在此地的李澄之、隋焕东等山东同乡见面并座谈。他不顾友人和同志劝阻,于同年3月毅然冒险返京,后与共产党人李大钊等一起被张作霖逮捕。4月28日在绞刑架上英勇就义。路友于离开武汉后,隋焕东甚为牵挂,遂给在京的隋灵璧去信,委托妹妹到苏联大使馆去看望。隋灵璧在路友于被捕前夕来到使馆,转达其姐的关心,要路友于务必注意,以防不测。当时,路友于情绪还很安然,觉得住在使馆比较安全。谁也没有料到,张作霖会派军警悍然闯入使馆,将这位国民党左派“中山主义大同盟”发起人之一的路友于逮捕并加害。隋焕东在武汉闻其噩耗,痛哭流涕,不能自已。
隋焕东1929年病逝于北京,时年31岁,葬北京西山。
(作者系诸城市地方文化研究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