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文化 > 视野 > 中国人吃火锅起源于什么时候?汉朝已有鸳鸯锅

中国人吃火锅起源于什么时候?汉朝已有鸳鸯锅

2016-12-20 09:46:40 来源:人文河洛

中国人吃火锅起源于什么时候?汉朝已有鸳鸯锅

火锅是全国各地都非常流行的一种饮食方式,尤其是川黔滇渝一带的人,就算是七八月份的酷暑天气,也挡不住对火锅的那种热情。四川重庆的火锅在全国的大小城市都随处可见,由于普遍以麻辣为主,比较开胃,所以最受欢迎。全国各地的火锅各具特色五花八门,两广的海鲜火锅、北京的涮羊肉火锅、湖北野味火锅、上海什锦火锅等等都是各地的典型代表。

中国人吃火锅的传统由来已久,浙江等地曾出土5000多年前的与陶釜配套使用的小陶灶,可以很方便地移动,可以算是火锅初级形式。嘉庆皇帝登基时,在盛大的宫廷宴席中,除山珍海味、水陆并陈外,特地用了1650只火锅宴请嘉宾,成为我国历史上最盛大的火锅宴。南京博物院在江苏盱眙县境内大云山西汉墓中考古出土的一件分格鼎,直接证明墓主、西汉江都王刘非是一位十足的火锅“吃货”。而且,不只证明他喜欢吃火锅,还证明他吃的是“鸳鸯火锅”。

中国人吃火锅起源于什么时候?汉朝已有鸳鸯锅

汉代刘非墓“鸳鸯火锅”分格鼎(图源于网络)

古代中国人怎么吃火锅,喜欢吃什么火锅?商周时期或吃“小火锅”,战国墓内发现“狗肉火锅”如果追究火锅的源头,当从商周时期的青铜鼎说起。鼎是商周时期人们做饭做菜、祭祀最常用的炊具——即今天的锅。鼎与锅的不同之处在于,鼎有三足,不需要另置灶台,可直接置于地面,做饭时将木柴放在腹下燃烧就行,不少鼎出土后,腹下有烟熏火燎的痕迹,就是这种原因,而这正是火锅的加热特征。这种鼎,其实就是一种火锅,将炊器与盛器结合到了一起。

2010年11月,在陕西西安咸阳机场二期考古工地上,清理出一座距今2400多年的战国时期秦墓。在墓的壁龛中发现了一件青铜鼎、一件青铜钟和一件漆器残件。此鼎高20厘米、腹径24.5厘米,有盖,令考古人员惊讶的是,鼎内竟然还有骨头汤。骨头经鉴定,被认定是狗骨,证明这是一锅狗肉汤,被圈内趣称为“狗肉火锅”。这说明,狗肉火锅古今中国人都喜欢吃。此发现经媒体披露后,引起轰动。而在更早的西周,甚至再早的商代墓葬考古中,也出土过火锅。

1974年-1975年,在陕西宝鸡市茹家庄发掘了两座西周墓葬,其中一只出土于二号墓中,上面有铭文“白乍井姬鼎”。此鼎造型奇特,只有一只足,上部是立耳鼓腹圆鼎,底部中央有一圆柱鼎足,立于一个三足盘上。经分析,这不是普通做饭的鼎,而是当时的火锅,底部盘内可置炭火加热,方便将火源与菜品一起端到桌上。从其容量来看,盛满菜也只够一人食用,进而推测是分餐制情况下所用,一人一只,吃的是“小火锅”。

汉代人已吃“鸳鸯火锅”,染炉将调料加热后涮蘸到了汉魏时期,人们吃火锅更为普遍了。从考古发现来看,此时已有各式各样的火锅,火锅的材质也不局限于青铜一类,出现了铁火锅、陶火锅等;除了吃分餐制形式的“小火锅”外,那时人们还吃起了可以放不同料汤、烧煮不同口味的鸳鸯火锅。

中国人吃火锅起源于什么时候?汉朝已有鸳鸯锅

东汉分格锅(图源于网络)

分格鼎,就是将鼎分成不同的烧煮空间,避免不同味道的料汤串味,其饮食原理就是现代的鸳鸯火锅,方便有酸、辣、麻、咸等不同饮食习惯的食客。鼎分5格,中间圆格外面再分出4格,可以将猪肉、狗肉、羊肉、牛肉、鸡肉这类肉品,放在不同的格内,从而能吃到5种不同风味的火锅。刘非很会吃火锅,在分格鼎旁边还出土了两套“染器”。所谓染器,就是吃火锅时放作料的盘子。从这些来年的考古发现来看,染器有的是盘状,有的则呈杯状,如果有加热装置,则称为“染炉”。从染炉的出土来分析,汉代人吃火锅与现代人的吃法稍有不同,将调料加热后,再涮蘸着吃。

2007年初在南水北调工程、湖北郧县境内上宝盖遗址上发现的一只陶质火锅,则与现代鸳鸯火锅设计完全一样。经鉴定,此火锅系西汉时期炊具,可见当时的鄂西人也吃火锅了。类似的陶质火锅,在重庆云阳2000年前的一座汉墓中也有发现。这是一件釉陶质釜灶,釜灶相当于今天的烫火锅,应该是根据墓主生前生活中的实物,原样制作出来的随葬明器。可见,以吃火锅著称的重庆人,在2000年前就好这一口了。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李杰欣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