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建春
为使古文化的遗址盛名源源流传,2016年3月,我实地察了久负盛名的石佛寺遗址,撰写此文以飨读者。
石佛寺位于诸城市舜王街道吉林村西南1500米左右,孙仓村西北大约1000米,大山西村东南2000米的岭上。现在还能看到堆积较高的废弃残砖瓦砾。当地村庄有流传诗为证:欲向梧村纵目观,无数古迹甚悠闲。铫期岭上青松老,飞得河边翠柳环。西望云岭石佛寺,东邻宝塔汉王山。言传刘秀南阳去,留下古迹待往返。
据诸城市县志记载,寺中分为三大殿,前殿,有雹泉老爷的像,有乾隆皇帝赐的“万岁”牌,这与人们传说的相州镇道明村的王堂(无考证)官任宣化道,每逢回家探亲,都要到石佛寺参拜相吻合。中间三间放有石佛,后殿有三间,另有草房数间,里面住着念经的和尚,据我九十多岁的爷爷生前讲,这里的和尚和汉王山清凉寺(距老梧村东2公里外)的和尚常来常往,互通有无,关系相当融洽。那时吉林村王德胜的老一辈世代看山,人们都不叫他的姓名,亲切地称他为——“山王”,那时山上的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大多数都是黄松,有一种传说,岭中央最高处有一棵最高最粗的树,几个人合抱都围不过来,当艳阳高照的时候,它的阴影照到了石桥子镇拌倒井子村,(距此村4公里)现在的村民在岭上开荒种地时,还能挖出腐烂的树墩。在寺的左前方有一池塘,池塘边有两棵古柳,在右前方有一口深井,一年四季井水清澈甘甜,从未干涸。石佛大约2米高,面朝正南,两手护膝,端坐在底座是18罗汉躬背翻手,抬着的莲花盛开的蓬上,直径大约5米,佛像造型精美,仪态安祥,佛身魁伟端庄,头卷云纹饰,一派超度众生的模样。
该寺的建造有一种传说,相传唐朝时期尊奉佛祖,有尊崇者把石佛由北往南运送,运到此地,任凭多少人马,都搬迁不动,他们迷信于石佛看中了这块宝地,只好就地建庙修寺。
石佛寺这座在当地颇有名气的古寺,1947年被毁于一旦,连同苍松翠柏也一伐而光,真是令人惋惜,更令人痛心的是,在“文革”前夕,有些人受极左思潮的影响,炸毁了尚存的石佛和石碑。令人可笑的是,他们把石佛头像用“牛筐”(用腊条编织的粪筐)“小车”推着游街示众。据老人讲,这些人把石佛头游完街后,把它弄回来扔在了原孙仓小学院内就地掩埋。数通石碑也不知流落何处。
2004年清明节这天,吉林村村民在挖电线杆坑时,在村民常治堂家的东北角,原先称“北大门”的地方,挖出了有关石佛寺的几通石碑,只是他们不小心把石碑砸破了,因为字体已被泥土掩埋,后来清洗出来,从几块残缺的石碑上看,其中有一块大的镌刻着建寺的序,字迹工整俊俏,不亚于毛笔字帖上的字,令人叹为观止,大体意思是自唐朝以来都尊奉佛祖等,另一块则刻着为修建寺庙捐款者的名字,其中记录着南解留,北解留,胡戈庄,东西南戈庄和附近村庄的人名。紧挨着电线杆坑的东面还有一通更大的石碑,是一整块,那么石碑为什么会在此地被发现呢?原来,原先这个“北大门”常年道路泥泞,石佛寺已毁,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便把石碑运来垫路了,据八十六岁的常明武生前介绍,紧挨着整块石碑往东还有四、五通石碑。假若把它们挖掘出来考证一下,石佛寺修建的历史很可能会一清二楚了。
顺便提一下,大山西村东侧的岭坡上有供奉魁星神灵的“魁星阁”,据说和石佛寺同时修建,阁为四方形建筑,两层,上层有出墙栏杆,有“魁星阁”三字匾挂在二层檐下。该阁斗拱飞檐,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吉林村村民王京福生前收藏了“魁星阁”的一对小木孩,他是个文化人,也是个能工巧匠,他把这对“小木孩”视为宝物,流传了下来,前几年收古董的人给出价八百元,也没舍得卖,这又一次见证了“魁星阁”的存在。
但愿这历史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与世长存。
(作者单位:诸城市孙仓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