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新闻 > 诸城 > 要闻 > 我市推进“乡村记忆工程”建设

我市推进“乡村记忆工程”建设

2015-07-05 15:48:31 来源:诸城新闻网

记者 王玮

图为臧氏民俗博物馆部分藏品。


  “故乡的一抹炊烟,寒夜的一束灯光,小贩们沿街的清唱,清洁工晨曦里的汗滴,阳光下麦穗的金黄,秋风中大豆的憨实……都于平凡中透着纯美的乡情乡韵。”近日,庆“七一”暨“乡村记忆”征文颁奖仪式在龙都中心校举行,获奖学生刘杲倩在演讲台上,声情并茂地讲述着自己的“乡村记忆”。
  为让广大青少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唤醒更多人的乡村记忆,市文广新局和龙都街道办事处联合开展了此次龙都街道2015年“乡村记忆”征文比赛活动。“希望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龙都中心校一位老师说道。
  征文比赛只是我市“乡村记忆工程”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全省的率先试点单位,我市进行了一系列的建设活动。
  2014年2月,由省委宣传部、省文物局等9部门联合开展的“乡村记忆工程”正式启动,作为“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载体工程,“乡村记忆”是人们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故土寻根、寄托乡情的“活化记忆”,仅从我市来看,近年来,我市城市建设、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但在一些镇街、社区,历史文化村镇传统的建筑风貌、淳朴的人文环境等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一些非遗、民俗、民间工艺、乡土文化等珍贵的乡土传统文化遗产面临着瓦解、消亡的危险。有效保护好、展示好宝贵的乡土传统文化遗产,是延续乡村历史文脉、不断丰富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内涵的有力举措,是新形势下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
  据市文广新局负责人介绍,我市“乡村记忆工程”建设主要包括做好现有各类记忆资料的整理收集,保护、征集、整理和展示有地方特色的自然生态,历史建筑和构筑物,传统生产生活用品、生产方式、风俗习惯、传承人口述史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乡村记忆工程”场所建设,利用现有条件资源开设民俗文化博物馆、红色文化纪念馆、名人故居纪念馆、非遗文化艺术馆、乡情文化陈列馆等;宣传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理念,重视民众参与。
  目前,我市已经完成了臧氏民俗博物馆的建设,据臧氏后人臧运忠介绍,臧氏民俗博物馆从去年4月起到现在已经收集了400多件生活用品和生产用具,供大家免费参观。“让年龄大一点的人,留住乡村记忆,增加一点回忆,让年轻人了解一点过去生产、生活的状态,教育年轻一代要珍惜现在的生活。”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李杰欣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