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文化 > 读书 > 南 渡

南 渡

2015-01-11 11:27:20 来源:诸城新闻网

《南渡北归》第一部

岳 南

     岳南 原名岳玉明,中国作家富豪榜上榜作家。1962年生于诸城,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美术系文学创作专业、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文艺学研究生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考古文学协会副会长,台湾清华大学驻校作家。其代表作《南渡北归》荣获“第七届中国作家富豪榜最佳传纪作品奖”。
  《南渡北归》三部曲全景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流亡西南的知识分子与民族精英多样的命运和学术追求,系首部全景再现中国最后一批大师群体命运剧烈变迁的史诗巨著。所谓“南渡北归”,即作品中的大批知识分子冒着抗战的炮火由北方迁往南方,尔后再回归北方的故事。

  闻一多入主清华中文系并加入朱自清、陈寅恪、刘文典等一流大师的阵营后,主要讲授大一国文与《诗经》、《楚辞》及唐诗等课程,这个安排对非文科出身的闻一多有不小的压力,且在此前学术界就曾有人说过“新月派教不了古代文学”等流言。正是这种压力,促使闻一多在青岛大学时代就下苦功埋头做学术研究。历尽数载辛劳,终于苦尽甘来,获取的成果使闻氏自我感觉“很有发展的希望”。由于内心充满了希望与每月340块大洋优厚的薪水,闻一多渐渐从最初的压力与苦闷中解脱出来,开始了一生最为洒脱豪迈的黄金时期。闻的学生冯夷有一段文字极其入神地描述了闻一多讲授《楚辞》的情形:
  记得是初夏的黄昏……七点钟,电灯已经亮了,闻先生高梳着他那浓厚的黑发,架着银边的眼镜,穿着黑色的长衫,抱着他那数年来钻研所得的大叠的手抄稿本,像一位道士样的昂然走进教室里来。当学生们乱七八糟地起立致敬又复坐下之后,他也坐下了;但并不即刻开讲,却慢条斯理地掏出他的纸烟盒,打开来,对着学生们露出他那洁白的牙齿作蔼然的一笑,问道:“哪位吸?”学生们笑了,自然并没有谁接受这gentleman风味的礼让。于是闻先生自己擦火柴吸了一支,使一阵烟雾在电灯下更浇重了他道士般神秘的面容。于是,像念“坐场诗”一样,他搭着极其迂缓的腔调,念道:“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得为真-名-士!”接着,他便开讲起来。
  显然,他像中国的许多旧名士一样,在夜间比在上午讲得精彩,这也就是他为什么不惮烦向注册处交涉把上午的课移到黄昏以后的理由。有时,讲到兴致盎然时,他会把时间延长下去,直到“月出皎兮”的时候,这才在“凉露霏霏沾衣”中回到他的新南院住宅。
  对闻一多的这段生活,许多年后梁实秋曾感叹道:“黄昏上课,上课吸烟,这是一多的名士习气。我只是不知道他这时候是不是还吸的是红锡包,大概是改了大前门了。”此时的闻一多已摆脱了青岛大学时期学潮带来的阴影与不快,真真实实地过起了无忧无虑、舒适宁静的名士派生活。
  1937年春,闻一多携陈梦家来到安阳,亲赴傅斯年、李济、董作宾、梁思永等学界名流组织的殷墟发掘现场探访考察。此时正是抗战前殷墟遗址的最后一次发掘,闻一多与陈梦家师徒二人面对出土的大批青铜、陶片、龟甲等器物,如入宝库金山,在发掘工地流连忘返,不忍离去。残垣依依,洹水泱泱,此时的闻一多没有想到,这是他首次踏入安阳殷墟考古圣地,也是最后一次与四千年前的王城决别。此次离去,再也没有机会与这座历史烟尘笼罩下的故国都城面见了。
  卢沟桥一声炮响,华北变色,处在清华园中的闻一多无法再“痛饮酒,熟读离骚”,他不得不以复杂的心境作别住居了五年之久的清华园新南院,随着逃难的师生踏上流亡之路。
  当时正逢暑假,闻的妻子于此前已带着两个大儿子回湖北老家省亲,闻一多与三个不懂事的小孩外加女佣赵妈继续在清华园住居。就在战争爆发的前夜,意外地与臧克家相遇了。
  臧克家于1934年青岛大学毕业后,受聘为山东临清中学国文教员,其间因《烙印》、《罪恶的黑手》诗集问世,成为闻名全国的青年诗人。1937年夏,臧克家借暑假之机来到北平走亲访友,其间自然要到清华园拜访他的恩师闻一多。据臧氏回忆说:“闻先生见到我,有点意外,惊喜之情可以想见。他放下手头的工作,和我亲切地谈起来了。谈到梦家的近况,谈他的研究工作,谈他为什么不写诗了,有几句话使我印象特别深。他说:‘一个写诗写得好的人,作研究工作也一定会作得好!’他的意思我明白,写诗会磨练人的心呵。”
  (连载 35)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李杰欣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