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我市玉米育种专家王维芬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当前,国际种业巨头纷纷抢滩国内市场,玉米种业被认为是国内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然而在我们诸城,却有一个不服输的女人,痴情玉米育种十几载,她就是齐昌种业公司的当家人王维芬。近日,记者带着对玉米育种的崇敬,拜访了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女人。
玉米灌浆的季节,仍是骄阳似火,在太阳下呆一会就会让人感觉脸和胳膊火辣辣的。来到齐昌种业公司,王维芬正在玉米繁种田里侍弄她的玉米,穿着一袭白色的工作服,脸上带着常年在田间劳作的色彩,看上去健康、朴实。说起玉米育种,王维芬侃侃而谈,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梦想,精神状态一点都不像65岁的人。她说自己从事玉米育种已经十多年了,能培育出高产优质的玉米种子,提高玉米单产,让农民增收,是她一生的梦想和追求,也是她有生之年最大的心愿。她今年种植了1600多个育种材料,搞了800多个杂交组合,现在看有几个性状表现很好,令自己比较满意。她向记者一一介绍着地里的育种材料,哪个品种抗倒性好,哪个品种的根系较深,哪个品种上冲性好,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了如指掌。
说到玉米育种的艰辛和困难,王维芬的眼睛湿了。她说每到育种季节,自己通常会在早上4点起床,5点多就来到地里,和玉米相伴,播种、授粉、杂交、选种、观察、记录,一到地里,就会忘记了身边的一切,常常是到了中午才回家吃饭。为了提高育种效率,她和其他玉米育种者一样,成了南繁北育的“候鸟”,到了秋季,就要带上刚刚收获的育种材料,到海南岛进行加代育种,一直到第二年春天,再带着育成的种子赶回诸城播种,这样不停地种和收,自己也成了一个只过夏天的人,天天汗流浃背。劳作的辛苦还算不了什么,关键是玉米育种相当于沙里淘金,有时候良好的父本、母本却不一定培育出优秀的后代来,一年下来,育成的优质材料却没有几个,大多数要被淘汰掉。就这样,王维芬长期坚守在玉米育种第一线,在玉米地里书写着自己的青春和梦想,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坚持了下来。令人欣慰的是,经过不懈努力,最近几年终于看到了希望,有几个性状良好的品种逐渐显现了出来,她也从一个玉米育种爱好者成长为执掌规范化种子企业的专家。
我市种子站站长祝铭宝介绍,玉米育种是一个苦差使,一个玉米新品种的育成,通常需要8-13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能否成功还取决于育种者的经验、投入、辛勤乃至机遇。能够成功育种者毕竟是少数,所以很多人都放弃了,能坚持下来实属不易。目前,齐昌种业已经山东省农业厅批准建立了股份制种子企业,拥有先进的成套种子加工流水线,标准化种子检验室和成套齐全的检验仪器,1260平方米的仓库,2500平方米的晒场及其它配套设施,建立了研发实验基地和试验田200多亩,并在海南设有育种站,拥有玉米育种材料2000多个,培育的齐玉11号进入省玉米新品种区试阶段、齐玉18号进入省玉米新品种预试阶段。下步,要继续跟上对育种企业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争取早日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玉米新品种。(记者孔繁亮 通讯员张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