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老人身体有恙,一直去诸城市中医医院治疗。陪护老人期间,我常常为医护人员的责任担当和热诚服务深深感动。回想起几件与护士有关的事儿,仍心生敬意。
岳父的“第二次生命”
岳父是一个闲不住的人,经常去三里庄水库北侧的泉眼处汲水。有一次,拎桶时不慎扭伤腰部,硬撑了几天后,不见好转,遂到中医院治疗。
经过医院主治大夫的精心医治,岳父的伤情大有好转。性急的岳父在病床上躺不住了,嚷着要出院回家。一天下午,岳父要下楼活动一下,我和爱人拗不过,便答应了。下楼梯时,我们欲施以搀扶,倔强的岳父坚决不用。走到一楼大厅,岳父突发心脏病,倒在了地上。
天呐!亲人突然倒地,我们还是头次遇到,我和爱人慌了手脚,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就在这时,恰巧一名护士路过,只见她立即止步,扔下手中的东西,略一查看,迅速给岳父实施了心脏复苏按压。岳父身材壮硕,需格外用力,不一会儿,护士累得气喘吁吁,额头出汗。待岳父心脏逐渐恢复跳动后,这名护士与随即赶来的医务人员,将岳父送到了急救室继续治疗。
众所周知,心脑疾病不同于其它病症,稍一拖延或处置不当,就会危及生命。岳父心脏病的突发,幸亏得到及时救治,是这名护士,给了岳父第二次生命。
“酒依赖”老汉的改变
前些年,年迈的母亲常因心脑血管问题到中医院输液治疗。有一次,与母亲同一病房的是一位年逾七旬的老汉。
老汉同样患有血管病,刚输完液,就吵着要喝酒。陪床的女儿从包里拿出了一瓶酒。老汉喝了一口,咂摸咂摸,感觉不对味,便朝女儿发起火来。
原来,老汉是典型的“酒依赖”,一霎不喝无精打采,小杯一端喜笑颜开。这次从家里赶往医院前,吩咐女儿带上刚买的散酒。女儿不肯,老汉不依不饶,扬言不带酒就不去医院。女儿无奈,找了一个空酒瓶,偷偷装上了凉开水,并掺了少许白酒。这略带辣味的酒岂能瞒过喝了一辈子酒的“老酒包子”?老汉责怪了女儿后,又逼着女儿去买一瓶真酒。
见此情景,我们和老汉的女儿一并劝说,大谈患病治疗期间喝酒的坏处,老汉根本听不进去,依旧大喊着要酒,那场面确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之势。为此,女儿愁得直皱眉,哀求的话语里带有了哭腔。见我们不停劝说,老汉忽然冒出一句:你们说了不算,我听医生的!
听医生的?老汉的女儿像忽然想起了什么,跑出了病房。不多时,见她和负责本病房护理工作的护士赶了过来。问明缘由,护士开始劝说。劝了一会儿,老汉仍是爱答不理。这名护士很是耐心,干脆坐下来与老汉细谈。最后,护士说:“输液期间喝酒的危害我说了不少了。您看您的闺女都快急哭了,她扔下了工作,请了假陪您治病。不让您喝酒,就是盼您快快好起来。如因喝酒病情加重或出现意外,您乐意您的闺女继续陪着您受累吗?”一番话,说得老汉不再言语了。
从此,在老汉治疗期间,再也没见过他闹着要喝酒。
“糊涂”老妇的眼泪
母亲又一次生病住院,与她邻床的是一位老妇人。
老妇人年事已高,时有“糊涂”。清醒时,很健谈,常和我聊起她的家庭情况。老妇人的丈夫是一名重残疾退伍军人,在抗美援朝战役中失去了双腿。结婚后,他们育有五子。在那个艰苦的年代里,老妇人既要下地劳动,又要照顾一家人的生活,受过的苦累可想而知。说起这些,老妇人有满肚子的辛酸。
老妇人的几个儿女轮流陪床,因都有工作,有时来医院不是很及时。一天早晨,老人的女儿因有急事,没等接班的弟弟赶来,就去了工作单位。此时,老人又犯糊涂了,见床前空无一人,大喊大叫起来,埋怨自己的儿女不孝顺,没把当娘的放在心上。接着,老人又内急,要上厕所。她腰腿有疾,行动不便,需别人搀扶如厕。此时,病房内陪床的人没有女同志,我便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急匆匆跑到护士值班处求助。和一名值班护士说明情况,她二话没说,即随我来到病房。这名护士扶着老妇人进了厕所,完毕,又扶她回到病床。护士离开时,老妇人拉着她的手,似乎神智一下子变得清醒起来,激动地说:“嫚儿,你比我的亲闺女还好啊!”说着,抹起了眼泪。
我想,老妇人的眼泪,也许是多年堆积在心头的辛酸的宣泄,但更多的是对这名护士的感激之情。
窥一斑而见全豹。以上几件事儿,是中医院全体护士竭诚为患者服务的缩影,更是一代又一代中医人默默奉献、不懈奋斗的写照。正因如此,才有了医院四十年的不凡发展历程和累累硕果。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