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教育 > 资讯 > 内地1.6万双非儿童每日耗5小时跨境深港上学

内地1.6万双非儿童每日耗5小时跨境深港上学

2013-07-09 09:27:30 来源:综合

家住深圳龙华新区的小溪就读于香港天水围一间幼儿园。虽然幼儿园9点才上课,但每天早上6点钟,小溪就要准时起床。每日需要花费4到5个小时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

据香港教育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至2013学年,跨境学童已达1.6万人,是1997年500人的30余倍。他们为何选择奔波赴港上学?目前面临哪些困难?跨境学童带来的压力,内地和香港应该如何消解?记者进行了调查。

为何奔波赴港上学?

在深无法享受义务教育,仰慕香港优质教育

小溪的母亲卓女士告诉记者,小溪2006年出生于香港,父母都不是香港人,属于典型的双非儿童(香港出生,但父母均不是香港人)。“既然孩子已经获得香港身份,出于多方面的考虑,还是希望她能尽早适应香港的文化和生活,毕竟两地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很不一样,而且孩子在深圳也很难进入公立学校就读,所以在幼儿园阶段就不得不让小溪每日奔波于深港两地。”

据悉,双非儿童在香港出生,只有居港权,没有深圳户籍,在深圳只能上民办学校或学费高昂的国际学校。有些家长想为孩子办内地户籍,做回内地人,却发现由于内地相关法律规定,居港权和内地户口不可兼得,要入内地户籍必须先放弃居港权。不愿放弃居港权的双非家长,只能面对接受跨境教育或者内地高昂学费这两种选择。

香港统计处数字显示,82%的双非家长认为香港较好的教育制度是他们争取让子女留港生活的主要原因。香港的教育福利吸引了双非家长选择每天不辞辛劳送孩子跨境读书。据了解,香港教育局每年都以“学券”形式直接资助每名符合资格的幼儿入读香港的幼稚园,例如2012/2013学年,每名符合资格的学童都可获得16800港元的补贴。

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服务总监、深圳罗湖区跨境学童服务中心总监张玉清认为,香港教育制度公开透明,学习环境公平公正,注重学童在价值观方面的培养。同时,学童在香港可以更好地提升英语水平。

面临哪些实际困难?

路途奔波劳累,存在安全隐患,文化、价值观等融入不易

据了解,目前就读幼儿园的跨境学童数量也在增加。“以前去香港是读小学的多,近年来年龄越来越小了。”张玉清介绍,因为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很多不在香港读幼儿园的小孩子在香港读小学很吃力,所以越来越多的跨境儿童选择在港读幼儿园后再升入小学。

记者调查发现,跨境学生除了每天奔波于深港两地,需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外,还面临着安全、融入等多方面问题。

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调查显示,禁区纸(禁区纸,边境禁区通行证的俗称,是发给在香港边境禁区内居住、探望亲友、工作、通行或接送学童上学、放学的“特定人士”用)不足,导致不少小学三年级的学童要独自过关坐火车上学。随着跨境学童的年龄愈来愈小,禁区纸的配额都给了幼儿园跨境学童。同时,六七岁的儿童在上学回家的旅程中可能会出现被水客放“货”入书包、被人欺侮、跌伤、掉失证件等多种情况。

此外,跨境学童虽是香港人,但其“香港经验”大多只局限在学校生活。跨境学童放学后便马上返回深圳,周末及假日也多留在深圳,他们对香港整体社会的认识及经验缺乏。香港的历史、文化、习惯、价值观、公民责任等均无从体验及感受。要让跨境学童成为“真正的香港人”,只有把香港人接纳的习惯及价值观深植在学童心中,才有可能把“香港精神”传承至下一代,及真正地融合两地经验。

目前,深港两地已经有不少专门为跨境学童及其家庭服务的社会组织。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与深圳罗湖区妇女联合会合办罗湖区跨境学童服务中心,与深圳市人本社工服务社合作开展深港一家——准来港及跨境家庭服务计划。这些项目为跨境学童家庭提供功课辅导和香港教育、学校、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咨询。

为保障学童安全,目前深圳文锦渡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及深圳市罗湖区妇女联合会已与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签订联络交流机制,积极协助跨境学童安全过关。

入学压力如何应对?

香港政府需要未雨绸缪,协助跨境学童解决“上学难”

近年来,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北区区议员陈勇收到越来越多居民投诉,要求政府正视大量跨境学童来北区就读幼儿园或小学,导致区内学额不足,本地学童被迫到其它地区上学的问题。

北区是最靠近深圳的一个校区。跨境学童参加“小一入学统筹办法”时,多选择北区小学,所以造成了北区学额紧张。香港政府教育局今年2月1日宣布,将在本年度采取“特别措施”,即所谓“返回机制”,协助北区小一学生原区就读。今年小一派位结果公布后,如学童住在北区,并在参加派位时申报属北区校网,但统一派位时分配到大埔,又决定放弃大埔学位并希望原区就读,教育局会为他们在北区安排小一学位,但学生不能自行选择学校。

教育局表示,将优化2014/2015学年及以后的安排,在合法、合理的情况下优先照顾北区学童的意愿,大幅减少由于跨境学童的原因而被逼跨区入学的学生数目,还会与其它部门合作改善跨境配套,希望更有效地分流跨境学童到北区之外的其它地区。

针对跨境学童逐年递增的趋势,香港凤溪第一小学校长廖子良建议,香港政府应该拿出应对措施,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短期可以适当扩充每班人数,增加学位,长远需在深港边境的地带兴建更多学校,以满足越来越多跨境学童就读需求。政府在通关手续、保姆车管理和禁区纸发放等配套服务也应及时跟上。

其实,香港不少学校正面对收生不足的问题。陈勇建议,政府可集中安排跨境学童到收生不足的地区和学校上课,一方面可分散跨境学童在边境地区入学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纾缓某些学校收生不足的困难,可谓一举两得。

陈勇说,北区学位紧张已经成为内地和香港居民之间的冲突,而这种所谓的“两地冲突”,很大程度上是政策及资源分配矛盾之反映。欲纾缓矛盾,先要理顺政策和社会上的资源分配,政府对此负有最重要的责任。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李杰欣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