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愿考上北大”、“一定会考上北大”、“北大我会来找你”…北大未名湖畔本是文物古迹的慈济寺,竟变成高考“许愿墙”。慈济寺又称花神庙,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清末毁于大火,重修的庙门是其仅存的建筑。北大古迹成高考许愿墙也引发众多网友的关注:乱涂乱画,考上北大又如何?
#北大古迹成高考许愿墙#
[新闻质疑]
如此“明志”妥否?
对于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来讲,追求梦想,向往北大,立志考入百年名校,无疑是值得称赞和鼓励的。自古就有文人墨客题诗明志。明志是个体表明志向的一种具体表达形式,恰当的明志,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激励自己不断向着梦想和目标努力迈进的作用。但是,不恰当的明志,会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伤害。
据了解,花神庙也称慈济寺,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清末毁于大火,重修的庙门是慈济寺仅存的建筑。本世纪初,包括花神庙、石舫以及朗润园、蔚秀园等在内的北大未名湖燕园建筑群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了解北大的历史,不珍惜北大的一草一木,不爱护北大的文物古迹,只是简单粗暴地明志,这不仅不是北大需要的人才,也不是其他高校渴求的人才,更不是当今中国希望的人才。
所谓“人才”,顾名思义,人中之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学习好不代表会做人,能力高也不代表素质就高。考不上北大,仍然可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通过自己踏实的努力,在某个领域甚至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就;考上了北大,也不是一劳永逸,没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即使成绩再好,也会被社会所鄙夷。
古有大禹治水,宜疏不宜堵。一味地指责、谩骂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积极引导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北大历来有“兼容并包”的治学理念,既然仰慕北大的人有涂鸦明志的愿望,那么可以考虑借助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手段,采取建立电子许愿墙之类的办法,满足人们合理表达的诉求,让“明志”者文明明志。
[新闻解读]
被涂鸦的岂止北大庙墙?
笔者更关心的是,为什么当事人涂写时很少有心理障碍,很少有道德压迫感?其同伴和围观者,为何每每与之“同气相求、心照不宣”?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曾简洁地阐释过“集体无意识”的概念,简单地说,这就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无数同类经验在某一种族全体成员心理上的沉淀物,而之所以能代代相传,正是因为有着相应的社会结构作为这种集体无意识的支柱。当一个人长期浸染在“同类经验”中,很容易自觉不自觉地效仿,甚至没有道德压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场面:即便公交车或地铁并不拥挤,每个人都会有座位,总有一些人急不可耐地要拨开众人“捷足先登”,定睛一看,还往往是白发之人。与此类似,排队时插队、开车时超车、乘车时占位的情况也随处可见。尤其令人感喟的是,笔者多次看到一些老者领着孙辈挤车,孙辈俨然上战场,一旦抢到座位,就以胜利者的姿态大声呼喊“爷爷奶奶,我抢到座位了!”此情此景,令人不胜唏嘘。假如这样的素质普遍“代代相传”,所谓“民族素质”岂不岌岌可危?
岂止这些,“集体无意识”的种种表现,几乎可以信手拈来:对罪恶的集体失语,对不良现象的集体麻木,对违法事件的集体参与,路人哄抢财物,等等。一些人被“法不责众”的“安全感”迷惑,不少丑陋行为尚未受到“群起攻之”,被涂鸦的岂止是“北大许愿墙”,更多不堪的涂鸦正给社会文化带来斑斑劣迹,并污染着民族的灵魂。当“北大”和“涂鸦”分别以极大的象征性出现在一个句子中时,其讽刺意味令人深省。
[新闻提醒]
文明旅游当停止过多“小动作”
很多网友隔空喊话了,“何不设立"到此一游"墙呢?”德国的柏林墙,就有专门供人涂鸦之处;美国不少景点,也设了涂鸦墙,让游客涂鸦成为景区另一风景;上海东方明珠塔的太空舱内,游客可以在电子许愿墙上输入自己的名字和祝福,获得一串唯一编码,数年后再来这里,还能凭编码看到当时自己写下的话。
为了满足刻字这种“旅游文化”需求,河南平顶山一景区已经为游客推出了“到此一游”写字作画留念服务,满足游客题字的欲望。虽然是创造噱头搞事件营销,却也有着积极的意义。与此同时,山东峄山风景名胜区官方微博宣称“正在策划设置签名墙”,济南九如山瀑布群风景区也承诺设置涂鸦风景墙。
诸多行动已经表明大众文明意识的增强,也希望通过一些有意义的行动克制不必要的“行动”,减少对旅游资源的破坏,还生态、文化一个干净的环境。除了参与性、体验性的旅游项目外,在单纯的参观游览过程中,游客们应学会静下心来充当淡定的“学生”,只需要好好享受,收起过多的“小动作”,将大声喧哗、乱摸乱动、随手扔垃圾这些坏习惯收起来,给别人一个良好游览环境的同时,也能提升自身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微言大义]
@山东经广新闻大屏幕:乱涂乱画,考上北大又如何?
@实践家未来菁英领袖营:每一个大学,都有值得尊敬的地方;我们希望大学能够开放,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去参观,但是珍惜每一个大学,每一所象牙塔,也一样重要!
@冰冻冲动:确实不雅观,绝对禁止也不大现实,此处不能涂,自找能涂处,可以专门建一个许愿墙,供学子游客涂鸦,搞不好还会成为一个文化景观。
@刘健:为了保护文明古迹、文化遗址,并非只有严厉谴责、冷面制止这一步棋。有关管理部门,不妨成人之美,专门设立一处“许愿墙”。佛曰,普度众生,为众生觅得一处心灵的栖息地,又何异于点化众生,何乐而不为呢?
@一叶知秋:在全国文保单位上写“我一定要考上北大”之类的豪言壮语,满足的是个人私愿,谋取的是个人私利,而破坏的却是公共建筑甚至是文物,实在不应该。
@有谁会在乎:在古建筑上甚至是文物上乱写乱画,不管其写画的内容如何,如此行为本身,显然是不文明行为。况且这样的“许愿”,有多少能如愿?如真这样,谁还会去努力学习,只要来许愿便可了。
@子曰诗云:既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有关部门就该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或用玻璃墙隔开,或用特殊涂料保护,或在边上另建许愿墙,允许游客涂鸦许愿等等,总之,光靠事后声讨不道德谩骂素质低不管用!
@糊涂虫:乱涂乱画,是国人的一大爱好,所以,光靠堵还不行,要学会疏。比如,另设一道可以许愿的墙。当然,那样还是未必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