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文化 > 读书 > 小电视·大轰动

小电视·大轰动

2019-08-26 09:16:51 来源:诸城新闻网

郝洪喜

  1983年春天,我家购买了一台屏幕很小的电视机,只有14英寸,还是黑白的。

  这么一台很不起眼的黑白小电视,就因为当时在俺庄是独一无二的“填补空白”之物,好多人便像看待宠物一般倍加喜爱和迷恋。一段时间内,大家对这台小电视的痴迷程度,不亚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俺庄第一次放电影。

  谁也没有想到,第一个以最快速度传播我家买电视喜讯的,居然是与我家一墙之隔的西邻家那个只有六岁的虎子。当他看见一台电视机搬进俺家后,高兴得如同吃奶的牛崽见了耕地归来的牛妈,连蹦加跳撒欢不止。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竟然一口气跑到了离村足有三里多路的庄稼地里。

  原来,庄稼地里,有他在此干活的母亲。他要第一时间告诉他妈:东屋郝叔搬来家一台电视,从今以后,咱可以每天晚上到他家看电视了。

  岂止是西邻虎子,因俺家买电视而兴奋不已的,至少波及半截庄子。

  不管村里人想买电视的欲望有多强,都不如每晚实际到俺家观看电视的热情高。碰上有好节目,好多人越看越精神,看到深更半夜也没有打盹的。

  令我始料不及的是,我那个原本很一般的庭院,会变得如此火爆和抢眼。每天夜幕降临,整个院子,立马就变得比放露天电影还热闹。

  事实上,那么小的一个电视,站在后面的人根本就看不清屏幕上的影像是什么。但人们似乎并不在乎看清看不清,只要能听懂电视里说的是啥内容,也就心满意足了。

  上百号人凑在一起,自然少不了诸多嘈杂。来的人,不光有看不清的,也有听不好的。尽管这样,每天晚上,来俺家看电视的人始终居高不下。究其原因,很简单,全村除了俺家以外,再也没有比这更有看头和最有耍头的现代文化场所了。

  为了照顾早来的人及时看上电视,我们家的晚饭,都是早做提前吃,腾出时间,早早把电视机搬到窗户外一人来高的磨顶上,我们的想法是:不管多少人来看,最好谁也别挡不着谁,远点近点不说,最起码,得让来的人都能看得到电视屏幕。

  不过,当来的人特别多时,足有七、八十平方米的院子,也会闹得拥挤不堪,致使有的人被逼到墙头上和树杈上。我们曾多次提醒,坐在墙头上和骑在树杈上都有危险,一定要注意。劝说归劝说,有的人照上不误。在这些人看来,为了过足电视瘾,冒点风险,也值。

  家里率先安台电视,好处固然不少。大家知道,庄户人秉性义和,喜欢凑堆,互相走门串户,习惯传统自然。家里有台电视吸引着,以前交往甚少的街坊邻居也能经常见面。我们可以趁此机会,跟大家聊聊趣事,啦啦家常,无形之中会加深感情和了解。尤其逢年过节,有众多父老乡亲大半夜相陪,一家人心情格外愉快和舒畅。

  当然,也会增加一些麻烦。原有的家庭秩序和生活规律被打乱了不少;看完电视大家走了以后,得费好大劲打扫庭院卫生;每天还得多到井里挑一担水供大家饮用;为让大家特别是老人小孩都能坐着看电视,我们把卖鸡蛋攒的那些钱,基本上都买成了马扎和小板凳,等等。

  不管怎么说,电视机还是早买好。首先是先睹为快,率先享受改革成果;其次是结交人多人缘好;第三这么多街坊邻居陪着俺一家人欢度夜晚,感觉特别开心。

  至于啥也不图只为大家欢欢喜喜看电视这事,我们一家人谁也不觉得吃亏,相反,觉得与众多街坊邻居多一些和睦相处,是幸事一桩而受益匪浅。

  直到几年以后,随着村里电视普及,俺家每晚放电影一般的火爆场面才宣告结束。

  新中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41年,我国广播电视事业飞速发展,电视机从黑白到彩色,从数码到智能,从超薄到超大,看电视从有线到无线,从高清到环保……。

  厉害了,咱国家的电视事业;幸福了,日趋富足和时尚的广大村民!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和臧克家诗歌研究会副会长)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于蕊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