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吉
摘要:明代诸城丁惟宁、丁耀亢父子与江南文士有密切的交游,而这种交游促使了《金瓶梅》顺利付梓问世。
近日,笔者研读“柱史丁公祠”碑文拓片和查阅有关资料,发现明代万历年间诸城丁惟宁、丁耀亢父子与众多的苏南文士有密切交游,而这种交游均与《金瓶梅》的付梓问世密切关联。据不完全统计,这些江南文士是董其昌、乔剑圃、王稚登、王世贞、张凤翼、陆师道、陆士仁、赵凡夫、陈古白、徐升、吴尚瑞、薛明益、乔师稷、钱允汜、僧谦。下面,根据史料,我们将这些文士的生平事迹和与诸城丁氏父子的交游情况一一予以介绍。
董其昌(1555—1637),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字玄宰,以字思白,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敏”。著有《容台集》、《容台别集》和《画禅室随笔》等传世。万历二十三年(1595)春,时任“储傅”(皇太子老师)的他,不远千里,亲至诸城拜访罢官家居的丁惟宁,并于此间加入了丁惟宁倡首的“东武西社”,成为该社的“八友”之一。临别之际,丁惟宁将自己新著的一部“奇书”抄本赠予他。二十年之后,即万历四十五年(1617),董其昌给这部“奇书”作序、作跋,交姑苏“文远书坊”镌版,以期刊行。万历四十七年(1619)秋,丁惟宁的第一子丁耀亢“走江南,游董其昌门”(乾隆《诸城县志》),董其昌欣然接纳丁耀亢为弟子,并悉心指导其学业,并责成校订书版。是年底,书版校订完毕,付诸印刷。崇祯五年(1632),丁耀亢所著的《天史》杀青,邮寄给董其昌,董其昌予以一一校订,并请自己的好友、翰林院庶吉士陈际泰为该书写序。
乔剑圃(1540),又名懋敬,字允德,号拱宿,上海人。嘉靖乙丑(1566)进士,官至湖广右布政使。有《古今廉鉴》传于世。乔剑圃长于丁惟宁两岁,与丁惟宁同年进士,同时参加殿试。这一年与丁惟宁定交。乔剑圃所著的《拱宿文集》卷二十七载:“乙丑孟夏,于京师邂逅东武丁公少滨先生(丁惟宁)。丁公风华正茂,才学超人,风流倜傥,乃人间威凤也。不弃余浅陋,引为至交,幸也。”万历十四年(1586)春,乔剑圃被受命为湖广布政使右布政使,料理湖广政务。是年初夏,丁惟宁被授命为湖广提刑按察司副使,兼郧襄兵备副使。二人同在湖广为显官,交往颇多,感情笃深。万历十五年十一月中旬,湖广发生了“郧阳兵变”。郧阳巡抚李材和参将米万春乃激起兵变的罪魁祸首,但要、米二人倒打一耙,将兵变的责任推诿、架祸于丁惟宁。于是,丁惟宁被“诏下吏议,贬三官”。湖广提刑按察司李颐和乔剑圃不服,各上书为丁惟宁辩白,结果二人理不得申,反而坐罪罢黜。乔剑圃遂罢职归田。丁耀亢《江游·野鹤自纪》载:“忆昔己未(1619)渡江,负笈云间,从董玄宰、乔剑圃游。”由此可知,年仅二十岁的丁耀亢“走江南”,除游董其昌门之外,还叩拜在先父挚友乔剑圃先生辛为弟子,执经受礼。
乔剑圃之子乔师稷,诸生,丁耀亢游江南时与赵凡夫等结山中社,他为社员之一。师稷工诗词,“柱史丁公祠”内碑刻即有他撰写的《题丁侍御先生祠》诗一首。全文是:
旧掌乌台绣斧寒,高风今于图画看。
扶将鸠杖闲骢马,披得羊裘挂豸冠。
华表不归丁令鹤,东武空说九仙峦。
已知世德清如水,玉树森森秀可餐。
王稚登(1535—1612),字伯古,祖籍山西太原,先世徙江阴,后移居苏州。少有文名,擅书法。嘉靖末入太学,万历时曾召修国史。居苏州时,“主词翰之席者三十余年”,诗人中“以稚登为最”。著有《吴社编》、《弈史》、《吴郡丹青志》等,有《王伯谷全集》行于世。
他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是《金瓶梅》初期抄本拥有者之一,是丁惟宁的挚友。“柱史丁公祠”内正堂一方碑刻题“羲黄上人”四个隶体遒劲大字,落款署“太原王稚登书”,下附铃章。祠内另一方碑上,镌刻着王稚登的诗作一首,题目是《赠丁道枢九仙五莲胜概遥寄小诗一首》,全文是:
万叠层峦瑞气浓,胜游何时循长风。
云藏香阁古今在,地产瑶华原隰重。
春雪游澌归别涧,晓岚横翠接群峰。
昼眠梦晤安期语,翘首澹州鹤使逢。
此诗乃王稚登赠酬之作,是“遥寄”给丁惟宁的。诗中写出了丁惟宁九仙山别墅周围的“层峦”、“群峰”、“春雪”、“游澌”和“晓岚横翠”,写出了“古今”犹在的“香阁”(老母阁)。由此可见,王稚登曾亲临此地,不然,他不会凭想象写出如此逼真的胜景。从“胜游何日循长风”之句看,王稚登仍期望有机会重游此地。诗末两句是王稚登抒发想念丁惟宁的情怀,说到他昼眠时即梦见与丁惟宁促膝共语,并期盼丁惟宁的邮件从山东寄来。
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太仓人。嘉靖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他与李攀龙同为“后七子”首领,名望昭著。他是《金瓶梅》初期抄本的拥有者之一。著有《鸣凤记》等传于世,为明代著名文学家,也为丁惟宁的忘年挚友。丁耀亢《述先德谱序》载:“先大人(惟宁)能诗,不苦吟,亦不存稿……西园赏花有诗云:松下归来兴,花前老去心……”。万历《诸城县志》还收有王世贞的《诸城山行》一诗。诗全文如下:
涓然衣带水,忽入松萝间。
海雨酿秋色,山风澄客颜。
崔嵬径欲尽,窈窕谷堪攀。
济胜岂无具?能如云度关。
由此可见,王世贞不仅到过诸城游山玩水,而且亲自到丁惟宁的府第拜谒,与丁惟宁“相与咏和”,情谊款洽。
陆师道(?—1573),字子传,号元洲,更号五湖,长洲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为礼部主事,因不满时事,以养母告归,时人高其志操。游文征明门,称弟子。后复起,累官尚宝司少卿。万历元年卒。师道善诗文,工小楷古篆绘事,人称“征明四绝,不减孟 ”,而师道并传之。著有《左史子汉镌》、《五湖集》等传于世。有一子一女。子:士仁,字文近,号澄湖。诸生。画山水笔法雅洁,书法亦如之。女:卿子,嫁太仓赵宦光(凡夫),工词书翰墨。子、女均名重当时。师道曾绘作一幅《岁寒红梅图》赠丁惟宁,上款署:丁侍御公少滨先生雅鉴。下款署:衰翁陆五湖薰沐草就。图中题诗一首,诗中有“腊梅凌寒放,报春第一枝”之句,以红梅为喻赞扬丁惟宁。陆士仁则泼墨书写丁惟宁《山中即事》诗以赠丁惟宁,表达对丁惟宁的无限倾慕之情。陆师道的《岁寒红梅图》今存丁氏后人手中,而陆士仁的手书碑刻则存于九仙山之阳的“柱史丁公祠”中。
张凤翼,生卒年不详。字伯起,长洲(苏州)人。嘉靖举人,曾官丹徒县丞。好填词,擅长书法、绘事和撰作,尝作《红拂记》等传奇,有声于时。著有《处实堂集》、《占梦类考》、《文选纂注》等传于世。我们今天能够瞩目见到的“柱史丁公祠”题额五个遒劲大字,下款则署“张凤翼题”。另外,保存至今的丁惟宁画像——《柱史丁公少滨先生像》,旁侧则署“张凤翼薰沐敬绘”。由此可见,丁惟宁与张凤翼的交游非同一般。
乾隆《诸城县志》载:“(丁耀亢)走江南,游董其昌门。与陈古白、赵凡夫、徐暗公辈联文社。”丁耀亢《自撰年谱以代挽歌》云:“己未(1619)十月,负笈游吴,授问礼,至于姑苏。接纳高士,游览名区。有陈古白、有赵凡夫,……名誉日起,藻丽以敷。”
这里提及的“陈古白”,即陈元素。陈元素(?—1631),字古白,长洲(苏州)人。诸生。善画墨兰,工诗文,尤善临池。楷书法欧阳,草书入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之室。一时名辈多从之游。卒,私谥“贞文先生”。万历四十七年(1619),丁耀亢在姑苏与友人结“寒山大社”,他是社中的领军人物。子:孝宽,诸生。清顺治十六年(1659),丁耀亢赴惠安令任往返苏州,得到他的盛情款待。
赵凡夫(?—1630),名宦光,字凡夫,吴县人。诸生。读书稽古,精于篆书。因其父赵与哲“尝上书当道,言皆切直”而获罪,故凡夫杜绝仕进,于妻陆卿子(陆师道之女)隐于姑苏寒山,足不入城市。夫妇皆有名于时。当时多造门求见者,凡夫率辞不见。著有《说文长笺》、《六书长笺》、《九寰史图》、《牒草》和《寒山漫草》等书传于世。他是“寒山大壮”的中坚人物,与丁耀亢的关系尤为密切。他在《寒山帚谈》一书中云:“己未仲冬,得遇东武丁西生(耀亢),乃平生至幸也,当以手足待之。”
徐暗公,生卒年不详。名升,字暗公,长洲(苏州人)诸生。工诗文,擅长书画,有《吴中诗草》、《书论》等书传于世。他也是“寒山大社”的中坚人物,对丁耀亢十分推崇。他在《西生兄来自密(州)问奇虎丘》一诗中写道:“丁次君生生绝奇,踏遍江南问所知。看君意气罕其匹,与君立谈负红日。公子天涯本绝伦,高士山中推第一。”
吴尚端(?—1642),名正,字尚端,姑苏(苏州)人。诸生。工诗词,嗜好金石,精于镌刻,著有《勒珉漫录》一书传于世。“柱史丁公祠”内一方碑文,刻有王化贞的《柱史丁公石祠记》,碑文末题刻:万历四十年壬子春三月邑后学王化贞顿首拜撰并书,吴郡吴尚端摹上并镌。另一方碑文,刻有“关中唐文焕谨题”的诗作四首。碑文末题刻:姑苏吴尚端刻。吴尚端是“寒山大社”社员。由此可知,吴尚端注重友情,并不远千里来诸城,将诸多诗文勒之贞珉,镶嵌在“柱史丁公祠”中。
薛明益(1579—1635),名昌,字明益,姑苏(苏州)人。诸生。工诗文,好文学,善收藏。嗜刻书,磬其家资,于姑苏阊门外创设“文远书坊”,梓行书籍甚夥。《金瓶梅》一书即为该书坊镌版刊行。他是“寒山大社”社员,与丁耀亢情谊款洽,曾为“柱史丁公祠”题诗一首,诗云:
片石覆成屋,悬瓠挂此间。
绿荫敷曲槛,红叶满空山。
日月递催促,乾坤任尔闲。
神游东海畔,羡尔舞斑斓。
诗末题署:吴门薛明益。
钱允汜(?—1636),名涛,字允汜,长洲(苏州)人。诸生。精于诗词和篆作,著有《蜗居斋诗草》传于世。他也是“寒山大社”社员,与丁耀亢为友,也曾为“柱史丁公祠”题诗一首,诗云:
天成石室类禅关,檐蒙浮云去住闲。
风送涛声山如应,烟笼百色草相悬。
坐来伏热浑无异,笑指仙山别有寰。
我欲吹箫乘鹤去,相期黄石白云间。
诗末题署:长洲钱允汜。
僧谦,生卒年不详。姓龚,名谦,原籍河北赞皇。剃度入释后,挂搭江湖,后卓锡虎丘铁佛寺为方丈,号“彻悟大师”。丁耀亢游江南,在姑苏山寺与之相识,相谈甚洽,遂有交谊。僧谦也为“柱史丁公祠”题诗一首,诗题为《题琅邪丁侍御石室》,文云:
东海迢迢上九仙,先生于此学逃禅。
有名宇内传佳治,无语林间谈锦笺。
然纠结留夜月,幽清毕竟笼寒烟。
中宵梦境如相得,换取空华问老年。
丁耀亢《远念旧游》一诗叙述了与其的交游。诗中写道:“少年气壮轻远游,一鞭千里来吴邱……是时古白住塔院,山僧寄语凭相见。一首新诗成故交,人生何必先觌面?山门松桧剑池泉,临池步月共参禅。或逢游女看歌舞,时与临僧得往还。除夜守岁居兰若,风雪寒灯照寥廓。老衲煨炉共煮饮,一仆拥衾如病鹤。”由此可见,丁耀亢晚年逃禅入释和著作中屡屡阐明佛家思想,与僧谦的交往有着十分内在的关系。
不用再更多举例,我们可知,诸城丁惟宁,丁耀亢父子与苏南文士的交往是何等密切!而这种密切交往,正促进和保证了《金瓶梅》在苏州“文远书坊”的顺利付梓刊行。
(作者系山东省《金瓶梅》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