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中国大部分中学生依旧“非大学不上”,选择读职业学校的很少。专家认为,根本原因在于教育和人才评价的等级化。“接受不同类型教育的学生没有平等竞争和发展的空间。”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
他认为,尽管国家出台一系列扶持职业教育政策,但职业教育对学生依然缺乏吸引力。
“虽然‘高职高专’就业形势还不错,但在目前的人才评价体系中,人们认为上‘高职高专’就是低人一等。”熊丙奇说,对于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来说,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也有局限,比如,报考公务员,面对学历限制,他们很可能就没机会了。
近年来,中国致力于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十二五”以来,政府部门累计支持815所中职学校改善办学条件,969所高职学校重点建设1897个专业,建设1450个实训基地。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中职免学费政策范围扩大到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据2012年统计数据,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达1000万,占高等教育在校生约40%。但熊丙奇认为,很多高职高专学生谋求“专升本”,不以学习技能为重点,高职教育失去意义,沦为变相本科。
他认为,目前职业教育的关键问题不是要发展它,而是要给它一个平等的发展空间。
在职业教育发达的德国,“职业教育不是一个等级,而只是教育的一种类型。”熊丙奇说,德国职业教育发达的客观原因则是各个行业收入待遇差异不大。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达到699万,被称为“最难就业年”。而同时,近些年来高级技工受到市场青睐,一些地方甚至出现大学生到技校“回炉”,学习技术,谋求更好的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