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龙
1997年,父亲开了家餐馆,现如今虽已不再经营,可说起店名——府东锅贴城,想必大家并不耳生。
当年父亲因原单位效益不佳离职后,租下市政府东边的沿街铺面,开了餐馆。奶奶对此颇为担忧,即便单位状况不好,也依旧安定些,自己经营餐馆,不仅没有经验,身边亦没有善于经营可予帮衬的亲友。
父亲宽慰奶奶不要担心,他说若是把每餐每饭当成自家食用的饭菜,真材实料,又能价格公道,就一定会有顾客光临。
开业后,单是做锅贴这项,为了保证量足,和面、调馅儿、配料全用电子秤称好。分好的面剂子再上秤称,一斤面剂子,不多不少刚好四十个,以此保证大小均匀。不仅如此,还定制了填馅儿的小勺,保证每一个锅贴都馅料充足,一个锅贴三口吃下,每一口都能有馅儿有汁。为了选到新鲜的生蔬,父亲每天早上五点起床,风雨无阻到菜市场选菜,还经常转好几个菜摊,尤其喜欢到自由市场区,买农家自种菜。父亲说,到那儿买菜,一来可以照顾出摊的老农,让他们早卖完早回家;二来自家种的菜,味道更好。
为了挑到新鲜的海鲜,父亲总是亲自挑选。冬天从冰水里挑鱼,即便戴上三副手套,也能冻透。经年累月,父亲关节受凉,如今一到冬天,关节就时常疼痛。印象最深的是我家店里的花蛤,买回去后父亲要单个挑拣,生怕混入带泥的。他把大塑料盒的一端垫高,抓一把花蛤从30厘米的地方丢下,掉落的花蛤顺着塑料盒的斜坡滑下。这时,里面包泥的花蛤会摔破,父亲将它们一个个捡出来,再丢下一把花蛤,一盆花蛤总要筛选三遍才行。因为我家花蛤吐得干净,无论清汤还是辣炒,都很受欢迎。
至2014年,餐馆已经经营了17年。17年间,父亲诚信经营,不掺假、不减料,顾客点餐,父亲总建议不要点多,两个菜能吃饱,决不让顾客点三个。期间2006年,房东收回店面,父亲将餐馆搬迁至超然台附近,搬迁后不久,超然台路大修,店里几乎半年没有生意。即便如此,父亲从家中的存款中拿出钱来给员工发工资,没有拖欠员工一分钱。2014年5月,办食品厂的远房表叔说厂子的食堂经营得不好,再三央求父亲到厂里去承包食堂。那时,厂里食堂经营混乱,卫生不达标,父亲犹豫再三,答应下来,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清理卫生、添置设备,食堂逐渐步入正轨。
为了让员工吃好,父亲总是提前列好食谱,荤素搭配、可口实惠,把价格压到最低,得到了员工的认可,到食堂用餐的员工逐渐多了起来。后来,表婶娘家亲戚接管了食堂。从食堂回来后,父亲便闲居在家,把当年开餐馆的本领全拿出来,每天变着花样给我们做饭,以至于现在,家里人个个喊着要减肥。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