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兆梅
一
农谚曰:七九河开,八九燕来。刚过二月二,晚上就有花猫发出孩般的啼叫,其叫声把人挠得七上八下。柳树喜欢偷听,浑身发痒,长出满身的嫩黄。柳突变的颜色,惊了脚下的草儿,它们披头散发地从睡梦中醒来。只一个早晨,就带了绿意。
天空中刚有一线鱼白,母亲就摸黑装好一袋旱烟,趴在被窝里,陶醉地吃起来。随着火光的一闪一闪,母亲的半个脸庞隐在黑白的光晕中,呈现出暖色。
吃完旱烟,母亲披衣下炕,给几个孩子掖掖踢开的被子。这时,窗户上的白线多出一点。
走到当门的母亲,最先推开屋门,仰头看一眼梁上的燕窝,自言自语:燕子,该回来了吧?
母亲的话,还没有落到地上,天井晾衣绳上的燕子,一个俯冲就飞进了屋子。可能离开得久了,它们进窝观察一番,在梁间逗留片刻,和老主人打个招呼,飞了出去。
见它们成双成对进窝,母亲是欣慰的。凡是熟悉燕子的人都知道:春来冬去的燕子,若是回来的两只燕子都钻进旧窝,这就是去年的两只。若是不是原来的两只,它们是不会住这个旧窝的。即使有一只是原来的旧燕子,它们也会另外搭窝,哪怕搭在旧窝的旁边。
母亲是一个信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人,她不仅这样要求自己的儿女,也这样苛刻着别人。即使燕子有所选择,她也接受不了。两只燕子同时飞进旧窝,母亲发出一声朗笑。所以,当听到她掀开堵住鸡屋子的青石板,脆声高唤芦花鸡时,朦朦胧胧中的我们,就知道燕子回来了。
老家有“家燕”和“游燕”之说。前腰栗红,后胸间隔不整齐横带,腹部乳白的,为家燕,它们喜欢在农家堂屋里筑巢。体形略大,腰部栗黄,下体有细小黑纹的,为游燕,它们喜欢居住在农家的屋檐下和过档的屋梁上。
老家有“燕子不落愁家”之说。老家人都喜欢家燕在家里做巢,说是燕子做巢,家里会平安顺意。
小时候,除了晚上饭在土炕上吃,早上和饷午饭都是在当门里吃。家中的孩子,把家中仅有的板凳占据了,来串门的人,就得坐在屋门槛上。坐在屋门槛上的人,第一眼就会望上房梁,看看这家有没有燕窝。有燕窝的人家,来串门的邻居,会敞开心扉,谈天说地;没燕窝的人家,邻居会斟词酌句,唯恐说错了什么。因为在人们的心里,燕子不来筑巢的人家,人缘也是不好的。
我坐在很多同学家的屋门槛上,观察过他们家的燕子窝。还真是这个道理,有燕子窝的人家,先不说富贵与否,这家人的脾性必是温顺善良的,家人之间很少吵架,说话声音温和细小。那些燕子从来不去做窝的人家,不是男主人是个火爆性子,张口骂爹日娘;就是女主人是个骂街的泼妇,几天不和人家骂一场,嘴就不舒服。
起初家庭和睦,后来因了什么打架斗殴的,燕子也会举家搬离,再也不会回来了。喜欢燕子的人家,一旦控制不住打将起来,清醒的一方就会说:“别吵闹了,再这样吵下去,明年燕子就不会来我家做窝了。”
燕子飞来的时候,正值柳绿花红。尽管我们每天放学后要割草、拾草、干活,稍有闲暇,我们就会观察燕子落在墙头、树枝和晾衣绳上的娇小身影。着灰衣的燕子,翅膀窄成月牙,像一把小巧的镰刀。喙短尾凹,两只小脚比较弱小。当它们翩然飞上蓝天时,对于幼小的我们,就是一道再美丽不过的风景。
周末,所有的小伙伴都要走上田野,割兔子食。此时的田野,就是一幅浓妆淡抹的风景画,意蕴无穷。天是淡蓝的,云是淡白的,油菜花是浓黄的。麦子油绿闪亮,细听,有咔嚓咔嚓的拔节声。路边盛开了不知名的小花,喜欢臭美的女生摘了插于头顶,男生看到了,骂她们臭美。女生的嘴尖如燕子翅膀,也是一把小镰刀,不把男生骂个狗血喷头决不罢休。天上飞的燕子看到了,会飞得更低,伸手可触。男生女生看到燕子,就会闭紧自己的嘴巴,不敢骂人,转脸为笑。害怕地想:“燕子不会不去我家做窝了吧?因为我刚才骂人了。燕子,原谅我吧,今后我再也不骂人了!”
燕子飞去。那些勤快的孩子,活跃在沟坎,找寻野菜,很快就会满了筐子。贪玩的孩子,会钻到麦田里藏猫猫,不小心,压倒了一片麦子。大人看见了,指责一番,然后说:“燕子低飞,出门带蓑衣。天不好,你们也不捎块油纸,割满筐快回家去吧!”
大人的话,从左耳朵进,又从右耳朵出了。
满了筐子的孩子,找个宽阔的地面,有的玩“翻棉单”;有的下“大老家”;有的“拾啵古”。那个善于说瞎话的,讲了一个燕子的故事:玉皇大帝让燕子和麻雀给村民送谷种,狡猾的麻雀不仅吃掉了自己的谷种,还把燕子的骗来吃掉了。麻雀却对玉皇大帝说了假话,把罪过安在燕子的头上。麻雀得到了表扬,燕子受到了批评。村民是了解燕子的,更加地喜欢燕子,更加地讨厌麻雀了。
燕子以蚊、蝇等飞虫为主食,都是老百姓讨厌的害虫,他们当然喜欢燕子。麻雀喜食谷粟等,是老百姓赖以生存的粮食,他们不喜欢它,也在情理之中。
寒潮到来之前,燕子要经过长途跋涉去南方过冬,表面上看它们是忍受不了冬天北方的寒冷。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北方的冬季是没有飞虫供燕子捕食的,燕子也不会像啄木鸟那样去挖掘树中潜伏下来的昆虫幼虫、虫蛹、虫卵。更有遗传学家认为,燕子的遗传基因操控着燕子迁飞的欲望,它们迁飞的路线严格按照自己的遗传基因记载的路线飞行,永远不会迷路。
说瞎话的孩子刚把故事讲完,天忽然阴下来,大朵大朵的乌云从北往南移动。眼尖的孩子发现了成群的蚂蚁,没等高呼,大片的燕子飞过来,在孩子们周边盘旋不去。有的,几乎贴地而飞。
听过谚语的孩子喃喃:“燕子低飞,要落雨。”
另一个孩子接上:“蚂蚁搬家猪叼柴,燕子扑地大雨来。”
“看,有长虫过路。”一个大孩子喊。
胆小的女孩,躲到大孩子身后,一条长虫一闪而过,爬到麦地里去了。
“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大孩子招呼伙伴们快往家跑。
刚跑到家,大雨噼里啪啦地下起来。
二
庄里都是土屋子,又矮又小。每家都在靠近后园门的半空悬挂一根吊杆子。所谓的吊杆子,就是把两根杆子平行固定在东西墙上。做事讲究的,会在两杆之间编以花绳,便于搁放面积小的物件。那个时候,谁家的当门没根吊杆子,就不像过日子的。多数家庭都把簸箕、箢子、盖垫、饭篮等放置于上。灵巧的燕子就模仿这些器皿,建造燕子窝。我家的燕子窝就是簸箕形状:窝深,掌平,两边蜷起。后来在百度资料上看到有设计师在芬兰多岩石的维喀岛上,为朋友建造了一处酷似“簸箕”的别墅。若是没有燕子“簸箕窝”的启示,这个设计师也不会突发奇想吧?
那时都是大锅做饭,挨着南墙垒一个碗扣,两层三凳,可放碗筷、坛子、罐子。眼巧的燕子,照碗扣的形状垒起,像模像样。最奇的是,家中有盛虾酱的小鱼篓的,燕子仿做的以假乱真,扁底、大肚,上收,篓口窄小。
还有更奇的,移居城里的第三年,就在我居住的楼层屋檐下,燕子仿照一只叫“贝贝”的宠物狗儿搭建了一个燕窝,小巧的狗尾、可爱的狗耳,还有若隐若现的狗项圈。其逼真,让我撼动于燕子的慧眼和独到构思。
在钢筋水泥的城市,蓦然见到燕窝就让人激动,更不用说这种如此雅致的燕窝。作为一个城市边缘人,内心的彷徨和烦躁自不待说,仰起头能看到这样一个燕窝,生命的亮丽再一次让我直面自己的生活。
燕子在相州老家有“喜鸟”之称。那些儿时的伙伴,再淘气也没有掏燕子窝的,更没有伤害燕子的。老人说,捅坏燕子窝的,会瞎眼。白天出门干活,从来没有给屋门上锁的,都虚掩着,有意开一道缝隙,让燕子自由穿梭。有时坐在当门说着话,就有燕子屎掉落到自己的身上,也没有叱骂燕子的,只是抬起头轻笑一声。燕子也好像不好意思,从屋里飞出,落到晾衣绳上,看着自己的屋主人。
每次燕子南飞,都有麻雀来抢占燕子窝,主人都是极力阻止、防护,直到燕子重新归来。那些需要建新房的人家,担心拆了房子燕子找不到旧家,总是一年延下一年,终于无法定居,才翻盖新屋的。
若有哪家因为燕子的粪便而嫌弃;因为小燕的呢喃而生厌,燕子就会知趣地搬离。若是哪家破坏了燕子窝,伤了它的孩子,燕子是永远不在仇家做窝的。
三
那年。搬入南沟的新家,立时来了一对燕子,我也亲眼目睹了燕子如何做巢。燕子雌雄颉颃,飞则相随,它们的燕窝是共同搭建的。都说一方燕子衔一方泥,它们就近衔来湿泥和草茎,用唾液粘结而成燕窝。窝内铺以软草、羽毛、破布、青蒿叶子。一般燕窝为“屋”状。用湿泥、唾液和杂草垒积,比较牢固,在没干之前层层垒积,建造起来的燕窝美观、实用、抗造。
燕子每年繁殖两窝。五到六月,燕子开始抱窝,燕子蛋乳白色,多为四至六枚。六月下旬到七月初,燕子抱第二窝,蛋为二至五枚。它们是雌雄共同孵蛋,半月期间,小燕出壳。两只燕子共同捉虫喂养。
大燕子寻食未归,窝内的小燕饿得叽叽喳喳,地下的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但是一点忙帮不上,只能干着急。等大燕子归来,窝内的小燕张开小嘴,它们的小嘴很有趣,像一个三角形。大燕子嘴对着小燕子的嘴喂养,温馨之至。二十天左右,小燕出飞。大燕子引导着它们出窝,小燕鱼贯而出。大燕带着他们飞上墙头、枝头、半空,教他们如何在空中捕食蚊蝇。刚起飞的小燕还捕不到虫子,过个四五天,才可以自己取食。
村中一户农家,燕子在房梁搭建一个鸟窝,母燕怀孕后,公燕在梁杈搭起一个小窝,为母燕捉虫、巡逻、保驾护航。等公燕靠近大窝,母燕翘起尾巴,算是亲昵问候。月余,小燕出生,公燕和母燕共同捉虫喂食小燕,小燕出飞后,公燕才回大窝和母燕同居。村里那些整天吵架的,有老人就说:“你们看看人家燕子都知道互相照顾,你们怎么做的人?”
母亲也拿这对燕子的恩爱,来教育成家的大哥大姐。白天下地干活,母亲会把屋门敞开一道宽缝,让燕子自由出进。若是家中有值钱的东西,需要上锁,就把后园门敞开,便于燕子出入。
俗话说:燕来不过三月三,燕走不过九月九。刚有冷意,燕子就会成群结队南飞。没有燕子的冬天,对农家来说是寂寞的,对农家孩子来说,是孤单的。
蓝天,白云,小燕,对每一个农村孩子来说,都是耳熟能详的。
现在的农村,土屋消失,变成和城市一样的钢筋水泥。家燕沦为游燕一样的命运,寄居在农家的屋檐底下。
房价的暴涨,手中没钱的人,买个蜗居都是难题。相比于人类,燕子虽不能在屋里做窝,但屋檐下还有个地儿,也算幸运。
燕子是鸟中的智者,它最先把窝搭在人的房梁上,取得了人的信任,还与人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人类把它们奉为神明,称为“富贵鸟、吉祥鸟、益鸟。”燕子的智慧就在于与人类保持了一定距离,既不远,也不近,还保持着自己的精神独立。
当下,人类把什么都当成了口中之物,鸟兽在人类的捕杀中,濒临灭绝。只有燕子依然人丁兴旺,燕子个中的智慧就在其中。(作者系诸城市作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