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文化 > 读书 >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记我的老师杜培和
2019-01-11 11:12:37 来源:诸城新闻网

王桂山


 上世纪七十年代,凡是进入城关中学的,只要提起杜培和老师,没有一个不佩服的,不仅佩服他知识的渊博,更为他高尚的人格情操所倾倒。他一生埋头于教育事业,辛勤耕耘,可谓桃李满天下。 
  我们高中四级二班学生,是1972年冬季入校,1974年夏季毕业的。在这两年半的时间里,杜老师言传身教,让我们受益终生。 
  我们班当时60名学生,为了掌握每个学生的详细情况,他起早贪黑,骑着一辆大“国防牌”自行车,到每个学生家中家访,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爱好、家庭状况了如指掌。那时,学生家庭条件差,学生交不起学费的,生病买不起药的,甚至吃不饱的都有。两年半的学习中,我记不清我们班有多少同学得到过杜老师的资助,也记不清有多少次同学生病了杜老师给买药,且在家做好饭端到学生面前,更记不清有多少个家长想让学生退学,是杜老师苦口婆心说服家长,让学生完成了学业。 
  如果说这些都是一个老师该做的,我也认可。但更令我们敬佩的,是杜老师诚信做人的高尚品质,为我们做人处事树立典范。 
  上世纪七十年代,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是比较低的,杜老师孩子多,所有的开支全靠杜老师和陈老师(杜老师爱人)俩人几十元的工资维持,生活过得很拮据。每到冬天,杜老师总是穿着那件中山服棉袄,一直到春天,连杜老师理发都是由陈老师给理。即便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杜老师对学生的资助从不吝惜。 
  由于孩子多,杜老师家断顿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杜老师人品好、教学棒,和他相交的朋友也多。有一次,就在将近放年假的时候,学生家长臧鑫运到老师家去,问他过年的年货准备好了吗?杜老师指了指半袋子面说,这不准备好了吗,有了吃饺子的面了。臧鑫运心里一酸,二话没说抬腿就走了。第二天,他给杜老师送去一袋面,几颗大白菜等。杜老师握着他的双手说:“老兄,我永远忘不了你的这份深情厚谊,以后生活好了,定当厚报。” 
  1990年,杜老师从诸城迁往济南,走时比较匆忙,杜老师原本想去拜访一些老朋友的想法未能如愿,这一直成为杜老师的一块心病,1999年,恰逢诸城九中,(高中时的城关中学)四十周年校庆,杜老师夫妇从济南专程赶回诸城,同学们欢迎杜老师的场面,感人至深。校庆结束后,杜老师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望感谢帮助过他的那些人。杜老师夫妇带上礼物,亲自到每一个帮助过他的朋友家里致谢。 
  当时,杜老师到后黄疃和臧鑫运见面,久别的老朋友双手握在一起,久久不能分开。提起当年的事,老臧说:“你那时不如我们农村,我们在吃粮上比你宽裕,这么点小事都二十多年了,我都忘了,你还当回事。”杜老师深情地说:“臧老兄,你那是雪中送炭啊,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不亲自来看望你,我这一辈子都是块心病!” 
  我们陪同老师去的几个同学,都被老师这高尚的人格所感动,默默告诫自己,一定要把老师当作我们做人的楷模,处事的榜样。 
  时至现在,杜老师每次回诸城,去看望老朋友都已成为惯例,每逢节假日,总是打个电话对他们进行问候,同学们有到济南去的,他总是问寒问暖,让我们给他的那些老朋友捎点礼物。实际上,他对每一个和他交往的人,都是言必信,行必果。我们同学们有需要找他办的事,只要答应了,总是想办法给办成。 
  杜老师诚实守信的高尚人品,不仅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时时鞭策我们,激励我们前行,而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在家里,我常用杜老师的事迹教育孩子;在教育上,我从教三十八年,总是把老师的人品、事迹讲给学生听,目的只有一个:让诚信之风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恭祝杜老师健康长寿! 

  (作者地址:密州街道黄疃社区东黄疃村)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于蕊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