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很久很久以前,金牛山还没有名字,山下的住户也仅有十多家。山上树木葱茏,山下土地肥沃,十几户人家山上砍柴,山下锄禾,日子倒也过得富足。当时,每到夜深人静,山上常有金光闪动,天长日久,人们便也不足为奇。
直到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位錾磨的老石匠,(錾磨:将磨盘上的沟槽用凿子复新。)听说有此奇异现象,便住下观察,后来经得村人同意,老石匠在山上搭了一间小茅屋,长期住了下来。
原来,这老石匠来自七宝山,长期的采石经验使他确信山上定有宝物。经过几天观察,他确定了宝物的埋藏之处,便在上面搭了一间小茅屋,白天到四乡錾磨,晚上回到小屋悄悄挖宝。锤敲斧削,锲而不舍,一晃就是两年。等到第三年上,老石匠的艰苦劳动终于见到了回报,一段牛尾状的金子显然在面前。但老石匠认为,这只是宝物的一小部分,如果让宝物完全现身,还需七年功夫。考虑到自己上了年纪,身体渐不如以前,老石匠又从南山收了个20多岁的徒弟,让他帮着挖宝。老石匠叮嘱徒弟两件事:一是千万注意保密,二是千万不能心急,否则前功尽弃,后悔莫及。
这徒弟是个老实本分的乡下后生,既吃苦耐劳,又很听话,老石匠十分满意。于是师徒二人一边錾磨维持生计,一边耐着性子挖掘宝物。又过了五年,宝物整体部分现身了,竟是一头与真牛一般大小的金牛!
金牛现身,师徒二人着实兴奋。但老石匠毕竟经验丰富,他知道,如果不把拴金牛的缰绳凿出来,任谁也牵不走这头金牛。
又过了一年,也就是说,从老石匠挖宝的那一天算起,已经是第九年了,金牛的缰绳完全凿出来了,仅有拴缰绳的橛子还嵌在石头里。至此,老石匠终于松了一口气——因为他估计得不错,再有一年,待把拴金牛的橛子凿出来,这金光闪闪的金牛就可以牵走了。
俗话说,泥人也有个土性子。老实本分的徒弟听师傅说还要凿一年,他嘴里不说心里憋气:师傅也真够贪婪的,这么大一头金牛咱师徒俩几辈子也享用不完,还差那个小小的拴牛橛?干脆,我瞅个空子,一斧头下去,砍断缰绳,倒也省下一年功夫。于是,一天晚上,徒弟趁着老石匠睡熟,手执铁斧砍断了缰绳。就在这一刹那,金牛立马活了,它“哞——哞——哞——”大叫三声,冲出石洞,撞翻了老石匠的小茅屋,在山顶转了三圈,一道金光向西南方向奔去。
这时,徒弟傻眼了,老石匠也傻眼了,师徒二人跟着金光追了一气,哪里还见金牛的影子?
不过,在金牛山上,至今还能见到金牛的足迹:在山顶一块黑色的岩石上,有一瓦罐大的坑,传说就是金牛留下的蹄印。金牛一路西南而去,不少村的百姓也目睹过金牛的风采。金牛路经的几个村的名字,据说也与金牛有关——现在的孟疃镇草场村,因金牛在此啃过草而得名,岚上(拦上)村,因金牛在此拦过一夜而得名;白管(关)庄,因金牛在此被关了两天但终未关住而得名。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