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文化 > 视野 > 沧桑兴教寺:佛教形象原来是这样被毁的

沧桑兴教寺:佛教形象原来是这样被毁的

2013-05-24 17:21:55 来源:
核心提示:佛教形象的构建需要很多元素,有损形象的原因也不少,当代社会存在太多太多对佛教的误读。对于将“爱国护教”精神试步于当代社会的佛教界,哪能承受得起曲江系这样的折腾?—— 佛教形象原来是这样被毁的。有鉴于法门寺沧桑,在兴教寺事件中我们看到,有一种讥嫌来源于挟佛敛财,又一种传言来源于诽谤僧人。

图为“商案分析:法门寺上市三大尴尬”

图为西安的法门寺景区广告:
在曲江系打造之下的法门寺命运就是兴教寺的未来,而现在暂且偏安的寺院,也难免法门寺命运。西安的这则机场地铁广告到处都是,尽情宣泄曲江系对宗教的淫威。广告中的“法门寺景区”已不再是景区,而直接就是“法门寺”;其噱头是世界唯一的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的真身指骨舍利;主题口号与景区旅游无关,而是纯佛教精神的话语“善护意业、清净无染”!佛、法、僧(寺院:僧以寺为住持)的三元素,被全盘掠夺,并被强势打造了“合法性”,连实名认证的微博,也是“法门寺”而不是“法门寺景区”,法门寺僧团长时间呼吁,均未获更正。法门寺则被直接抛弃,反而不具备“合法性”了!兴教寺难脱“第二法门小镇”命运吗?
   曾几何时,大众以崇敬之心在佛教的灵山净土中建立信仰,澡雪灵魂,开启智慧与慈悲。而今,人们已无法在嘈杂的生活中找到一片清净地。即使在法治建设如火如荼的当下,佛教的神圣性也未能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反而被强势权力、政绩野心和逐利冲动肆意摧残。
  商业开发纵容假佛教,门票经济肆虐真佛门。大众心中那份固有的信仰和敬畏被连皮带肉一起撕下,伤口还未愈合,就被直接贴上撒了盐带着“佛教”字样的商标,满腔的信仰热情瞬时被打入冰窖,长叹佛门不过名利场,不配委以生命信仰。真佛教何以被政商黑手抹黑,伪佛教又何以被大行其道?大拆大建之下,兴教寺会否成为饕餮商贾的又一盘中餐?

法门寺景区的粉饰“法门”
  在法门寺景区的宣传海报上,“善护意业,清净无染”八个字赫然印入眼帘。这句出自《无量清净平等觉经》的经文,仿佛传递着佛门的清凉信号。为将法门寺景区打造成传播佛教文化的合法机构,曲江集团也开始学起了佛教用语。怎样能让消费者将法门寺景区,这一捆绑了寺院的休闲度假村,认知为历史上的那座具有千年文化的法门寺,曲江新区的开发商可谓是煞费苦心。
   通常,正信僧众所住持的佛教祖庭很少花精力做推广宣传,因此在打广告时,怎样让人们放下对法门寺景区作为盈利商业场所的警惕,成了开发商首先关注的问题。在宣传海报上,使用花里胡哨的元素显得外行,直接用经文作为宣传标语,则符合大众对佛门的传统印象——商家的第一重粉饰可谓拿捏到位,力度刚好。
  接下来大力宣传的是景区的“核心竞争力”,释迦摩尼佛祖舍利。即便打造的其他景观都成了败笔,那也只是陪衬,佛祖舍利才是重磅推出的“吸金利器”:它是佛教徒心中至高无上的圣物,信仰者会买账;它是举世惊叹的生命奇迹,非佛教徒也会买账。以舍利为核心的旅游观光几乎可以覆盖有信仰和无信仰的所有人群,只要宣传到位,法门寺景区将能够吸引庞大的客源市场——商家的第二重粉饰可谓策划精良,把握得当。
  为了更好地隐藏商业性质,抹去“法门寺景区”的景点名称,而冠以“法门寺”的道场头衔是最省力的做法。虽然这一冠名是否获得寺方授权我们不得而知,但提及“法门寺”,浮现在大众脑海中的是一派松柏参天、曲径通幽的古刹景象,丝毫不会将其与钢筋混凝土堆砌的商业广场联系在一起——商家的第三重粉饰可谓是偷天换日,老谋深算。

 

  政府的品牌担保,再一次给了大众“定心丸”:“曲江新区”与“法门寺”标志同时出现在宣传海报上,仿佛在宣告“良心品质,政府打造”。有了政府信誉为背书,法门寺景区便有足够的底气以“真祖庭”身份出现在大众视野内;有了“法门寺”的祖庭名号做掩护,曲江新区的文化产业模式愈发能够挺直腰板——商家的第四重粉饰可谓是强强联手,底气十足。
  面对政府助阵、有板有眼的重重粉饰包装,不明真相的游客终于放下心理戒备,心驰神往。
    佛教形象的构建需要很多元素,有损形象的原因也不少,当代社会存在太多太多对于佛教的误读。对于将“爱国护教”精神试步于当代社会的佛教界,哪能承受得起曲江系这样的折腾?—— 佛教形象原来是这样被毁的。
                                  挟佛敛财的“鸿门宴”

  而当游客兴致勃勃到来,迎接他们的却是一场挟佛敛财的“鸿门宴”。
  佛指舍利被绑架到景区后,商家设立了种种明码标价的非法敛财项目,并招募假僧人对游人进行劝捐。收入的一部分被用于偿还景区的投资贷款,其余都被员工装进了一己私囊。据《陕西法门寺文化景区佛光阁酒店营销推广》和法门寺景区《营销员考核机制(试行)》透露,从景区的直接劝募,到周边产业的吸金项目,都有着与员工收入直接挂钩的赏惩制度,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旦有游客“上钩”,劝募团队便蜂拥而上,不惜昧着良心大肆行骗。
  曲江团队的商业打造之下,“法门寺”这一昔日的佛门圣地,活脱脱成了一个“四不像”:没有佛教之实,但有古刹之名糊弄游客;没有佛教神圣感,但有佛指舍利给人震慑;没有正信佛法,但有佛像和功德箱营造祈福氛围;没有僧宝住持,但有自称佛子的假僧假居士神出鬼没。一切都与佛门形似,一切都被赋予了商业运作的合法性,一切却又都被扔在钱模子里,泛出铜臭,让人掩鼻。
  “假法门寺”成了合法传播佛教的文化机构,而正信僧团住持的法门寺道场,最终却被挤到了景区一侧小吃街的角落,无论从地理位置上还是在文化功能上,它都已被曲江的商业帝国逐出门外。“真寺”被“假寺”调包,成为商业开发利用后剩下来的“边角料”;“真寺”被“假寺”冒用,成为曲江挟佛敛财骂名的替罪羊。
                           人法两重山,哀维权多艰
  而对此无赖的绑架与栽赃,佛教却回天乏术。维权道路上,环环是漏洞,处处有阻拦。佛教要维权,依赖于法律健不健全;即使法律健全,还要看是否有人为阻碍。
  将“法门寺”一词注册成商标是何其容易,而要以法律条文加以制约却难上加难。国内许多知名宗教文化遗产,如少林寺、武当等也都曾面临类似的尴尬处境。法律本身的漏洞,让纯粹的宗教概念可以随时被挪为商用,为亵渎宗教的恶行提供无限的温床。

维权道路实多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地方政府打着诸如“申遗”、“环境治理”的公益幌子公然为商业开发让道,使拆寺夺产的恶举变得名正言顺,冠冕堂皇。即便将公共的宗教资源作为创收手段与民争利,即便从根本上背离了公共服务的本义,地方政府也在所不惜。

                         地方政府与 “狼”共舞,激励何来?

  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过起了“上有监督、下有待哺”的自给自足式生活。往上要对GDP、招商引资、维稳等指标考核有所交代,往下要对百姓所需的公共服务有所承办。稍有野心想在晋升锦标赛中胜出者,还要煞费苦心地接大项目、大投资。重复建设难以避免,虚假数字家常便饭。
  发展实体经济总太慢,不如以权卖地来得快。土地卖光了怎么办,就地谋夺文化遗产!对上的考核虽不敢怠慢,但对下的服务却可独断专权。地方百姓原本享有的公共文化,被典当成迎接上级考核的“进贡品”,原本享有的公共资源,被捞入政府官员的私人口袋。
 事实上,曲江操盘手做着一笔无论如何亏不到自己头上的买卖。曲江新区管委会政商一体化的高效运作,使其能在商业进程中随意变身:形势好时作为企业独享利润,形势差时作为政府转嫁亏损。诺奖得主布坎南提醒世人,地方官员也可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普通人。当普通人行驶着不普通的特权,土地被卖光,文化亦遭殃,绝对权力正打造绝对腐败!

 

  法律的方面有天然漏洞,人谋的方面有独断专权。两难之下,遭遇亵渎的寺院不但无法维权,甚至连发言权和抗议权都被一律剥夺。教主的真身舍利被抢走,佛教祖庭的头衔被盗用,僧人被诽谤为撒谎和贪婪,佛教的生命力逐渐被蚕食殆尽,各方利益在这里结网爬蔓。
  地方官员深受晋升激励机制之害,进而不顾一切地加害毫无反击之力的佛教,官员自身既要从因果上受害,还要成为人人喊打的历史罪人。政绩和利益驱动下,地方官员新瓶装旧酒,换个宗教财政的马甲继续上演土地财政的圈地运动。
  被染指的还不止是佛教。道教协会会长所在的道观终南山楼观台,成了曲江新区炒作的另一个热点。借着老子文化节之机,地方政府打造的观花海、泡温泉、逛庙会、品小吃旅游噱头层出不穷,而伴随这个热点一起沸腾的,就是飙升的地价和开盘的地产。

  享誉千载的寺观被腐蚀,留下一座座孤寂落寞的空城。沧桑千年的兴教寺,也即将成为曲江泥潭里的池中物,成为饕餮政客的盘中餐!
 

一寺收票,众人揩油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但如今已不是求道的年代。营营谋利的年代里,不求一人得道,但求一寺收票。地方政府出地,投资公司出钱,把公共庙产资源圈起来标上价码贩卖兜售,私人腰包就能像吹气球一样鼓起来,漂亮的GDP数字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造出来。

  景区在寺外架起收费栏杆时,景区内的寺院也被要求同时卖票创收。“寺院也经营”,这可是说服游客掏钱购买景区票最有力的“合法性理由”。虽然景区票价通常是寺院几倍或几十倍,但哪怕只卖五毛钱一张,景区也会做通寺院工作让门票卖涨起来,这样一来景区的生意就有了保障。

  下山买趟菜,回家要收费,上山礼祖师,进门要交钱。寺院僧众试图将售票门槛推倒,但很快又被景区员工立了起来。小到个人,大至政府,无一不在打佛教的如意算盘。小的企图来自景区承包商,门票收的是活钱,收了就能进私人腰包;大的企图来自政府和投资商,只要有祖师和舍利的寺院,就能成为旅游商业的热点。大小企图盘剥要挟下,真佛教被贬谪到角落里掠夺殆尽,假佛教被赋予了商业“合法性”而肆意横行。

  百姓将对寺院收门票的质疑声对准了佛门。真佛教已然被囚禁,只得默默容忍对祖庭的污蔑;假佛教本来就是假的,不怕被扣上任何骂名。缺乏法人资格,真佛教要维权也无从谈起;而商业炒作受到了法律的保护,对于佛教的敛财计划则是胜券在握。合法性被剥夺,佛教是无论如何也躲不过这席卷而来的门票法难!

  一意孤行,终将末路

  地方政府无视中央政策,一意孤行之举令人胆寒。

  GDP考评机制本旨在激励官员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但经济发展决不仅意味着GDP指标的增长。实体经济萎靡不振,地产经济风险太大,地方政府已面临两难境地,此时理应更加慎重抉择,避免堕入发展陷阱。

  然而对于挟佛敛财的畸形发展模式,地方政府始终一意孤行。去年十月,国家宗教事务局等十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处理涉及佛教寺庙、道教宫观治理有关问题的意见》,果断反对和制止一些地方受经济利益驱动,而大兴“宗教搭台、经济唱戏”的经济发展模式。《意见》指出,严禁党政部门参与或纵容、支持企业和个人投资或承包经营寺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插手其内部宗教事务。《意见》所指之处,法门寺首当其冲。然而西安政府不但未踩急刹车,反而延续曲江样板戏的丑陋剧本,试图借“申遗”之名,将兴教寺开发成第二个法门寺。

 

  兴教寺拆迁在即,中佛协强烈要求地方重视佛教界的合理诉求,切实保护佛教界的合法权益,在处理拆除兴教寺建筑的问题上,认真听取佛教界意见,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防止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国宗局王作安局长亦强调,拆迁宗教房产要依法进行,充分考虑便利信教群众过宗教生活的需要,防止侵害宗教界合法权益。坚决纠正强摊、强索、强捐、强圈等侵权行为。
然而,当地政府始终不愿放弃对兴教寺的拆迁和谋夺计划。“速战速决”的夺寺行动,俨然被打成一套“曲式太极”。战线在拉长,舆论在淡去,对兴教寺的操控正在化整为零。我们已经清楚看到了法门寺的先例,曲江系并没有迁走僧团,并没有拆除寺院,相反却把法门寺软禁在景区的囚笼里,把佛指舍利绑架到景区的“伪佛塔”里,公然与民争利。

  玩火宗教经济,即是坐等“泡沫”逆袭。抽离实体经济的文化遗产概念炒作,其本质还是投机炒作地产,宁炒一座楼,不开一家厂,畸形的经济发展模式里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如若当地政府不思悔改,不去积极抑制文化产业泡沫,依旧抛出巨额的圈地投资计划,重返土地财政的老路,就像房地产经济走向山穷水尽一样,挟佛敛财经济也必将走向穷途末路。(作者 经济学博士:郭明)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