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这年的腊月十六,城西官庄店一名叫王老好的中年汉子忽然击鼓告状,言称自己丢了50两纹银。类似偷盗抢劫之类的案子好长时间已没有发生,苏轼一听,立马让衙役传王老好堂前禀告实情。
原来,这王老好扔下老婆孩子闯关东已有5年,在东北大山里打松子、捡山货,5年下来,竟也攒了50多两银子。今年眼看年关将近,于是他带上银子赶回家乡,准备来年置几亩地,过几年好日子。王老好回到官庄店的那天,已是夜里三更时分。这王老好人虽老实忠厚,但心眼儿一个也不少,他没有直接赶回家,而是先在村前的土地庙里猫了一会儿。怎么?你想啊,这男人一去5年不回,妻子才30上下,谁知她变不 变心、养没养汉?王老好琢磨了一会儿,最后还是决定暂不将银子带回家,自己先空手回去,把妻子试探一番。于是,他将50两银子藏在土地爷神像后面,高一脚底一脚地回到家门口。此时已是夜深人静,估计老婆孩子早已睡下,王老好便爬墙翻进院内,悄悄来到窗户口,小声叫道:“孩子他娘,我回来了!”刚叫了两声,屋里的灯就亮了。“孩子他爹,是你吗?”“是我,快开门吧。”
一别五载,夫妻相见又悲又喜。王老好故意低垂着头,说这几年并没有挣到钱。妻子却说:“这五年俺娘俩不也这么过来了?挣没挣到钱有什么要紧,你能平平安安回来比什么都强!”听了这话,王老好心里热乎乎的,他知道,妻子的心没有变。
这时,妻子在灶间里炒了个蛋,倒了一杯热水,拿来几个煎饼让丈夫吃。她又见丈夫冻得嘴唇都紫了,又去打了一壶烧酒回来,让丈夫一边喝一边吃。
几盅酒下肚,王老好身子暖过来了。他忽然笑着对妻子说:“刚才我是试探你呢!我这几年攒了50两银子,走到村前的土地庙时,放在土地爷神像后面了。现在看,你对我还是跟从前一样好,我这就去把银子拿回来。”妻子说:“急什么,吃饱了再去也不晚。” 可等王老好吃饱喝足再回到土地庙里时,那50两银子却不翼而飞!
听完王老好的诉说,苏轼沉思了一会儿,问道:“王老好,你回村时碰到过什么人没有?”“一个人也没碰到!”王老好回答得很肯定。“那你妻子出去打酒时知不知道你带银子回来?”“不知道,那时我还瞒着她呢。”“你妻子到哪里打的酒?”“到前街吴二歪家的烧酒铺里打的。”“你从土地庙回来之后,你妻子又干什么了?”“还能干什么呀,老爷,五年的辛苦钱就这么不见了,俺夫妻俩抱着头直哭到天亮。”苏轼问到这里,轻轻点了点头,然后对王老好说:“王老好,你丢的银子人不知,神该知。明天我就去你们村里审问土地爷,土地爷定知道这银子的下落。你告知村里的人,明天上午到土地庙前看本官断案!”听了知州大人的话,王老好愣了:这土地爷像就是块泥,他能说话吗?但没等他还过神来,知州大人已经退堂了。
第二天,官庄店土地庙前早就聚了一大堆人,听王老好说苏知州要来审土地爷,村里的人谁不好奇?就连三年没下炕的老奶奶也让儿孙们背来看新鲜。
卯时刚过,苏知州的大轿就落在土地庙前。众班衙役把案牍摆好,又把土地爷神像搬出庙门,置于一土台之上。苏知州正襟危坐,一拍警堂木,大声说道:“土地神,你身为一方神灵,就该保一方平安。我问你,那王老好的50两银子何以不翼而飞?”一连问了好几遍,那土地神竟毫无反应。围观众人不禁嬉笑起来,烧酒铺的吴二歪更是把个歪嘴笑到了后瓢上。他对身边的人说:“都说苏大老爷断案如神,谁知他竟这样无知,一个泥胎子也能说话?”这时,苏知州又一拍警堂木,大声喝道:“土地神,你不说是吧?那就莫怪我无礼了。衙役们,上鞭刑!”两个衙役应声过来,啪啪啪,你一鞭我一鞭,各打了五鞭。一个衙役正要举鞭再打,另一个衙役突然大声说:“老爷,土地爷开口了,他让您近前说话。”刚才众人闹哄哄的,谁都没有听到土地爷说话没有,忽听衙役说土地爷开口了,满场的人这才安静下来。苏知州整整衣襟,来到土地神像前,俯耳过去,一边静听,一边不住地点头。不一会儿他直起身,对大家说:“众位乡亲,刚才土地神说了,确是有人偷走了王老好藏在其身后的50两银子,不过他还是想让这人自己出来招供。土地神还说,刚才他挨了10鞭子,如果偷盗者马上出来招供,仅罚双倍的鞭数,也就是20鞭。”
满场静悄悄的,一个说话的也没有。大约过了一刻钟,没人招供。这时苏知州再次俯身到土地神像前,静听了一会儿,然后又对大家说:“土地神又说了,他再分三次提醒六个字,说出前两个字后,偷盗者招了,罚三倍的鞭数,也就是30鞭;说出中间两个字后偷盗者招了,罚五倍的鞭数,也就是50鞭;等说出最后两个字后偷盗者才招,不仅要罚50鞭子,还要关监坐牢,充军发配。好,我先说土地神提醒的前两个字——‘三酉’”。苏知州见在场的人都疑惑不解,便解释说:“这‘三酉’嘛,其实就是个“酒”字。偷银子的人定与酒有关系。”众人听了还是不明白,快过年了,谁家还不打几壶酒呀,一个“酒”字如何判断谁是窃贼?但此时,有一个人的脊梁杆子却冒凉气了,谁呀,开烧酒铺的吴二歪,就他心里有鬼呀。他左瞅瞅,右瞧瞧,要不是后面有衙役压场,他恨不得立刻挤出人群,逃之夭夭。
又过了一刻钟的工夫,还是没人招供。苏知州又说了两个字“不正”。他还解释说:“这‘不正’嘛,就是个‘歪’字。咱们村里可有叫什么什么歪的吗?”“吴二歪,开烧酒铺的吴二歪!”众人立刻明白过来,纷纷把目光投向想往人缝里挤的吴二歪。吴二歪这时可吓傻了,他两眼发直,浑身哆嗦,要不是后面有人倚着,怕是早就要瘫倒在地了。这时苏知州紧接着道:“还没有人招供吗?我可要说最后两个字了!”那吴二歪一听,立刻连滚带爬地来到苏知州面前,一边叩头,一边叫着:“大老爷呀,大老爷,别说,别说了,银子是我偷的,我就是吴二歪……”
原来,这吴二歪嘴歪心眼也歪,仗着开烧酒铺挣了几个臭钱,经常闯寡妇门子。他见王老好闯关东一去几年不回,早就打上他妻子的主意,可是,这王老好的妻子贤惠本分,平日里没事也不走街串巷,天不黑就大门紧关,吴二歪根本就没找到机会。就是王老好闯关东回来的的那天夜里,王老好的妻子突然深更半夜地来叫门打酒,吴二歪问她打酒干什么,这妇人平日里就厌恶吴二歪的一脸色相,她把钱扔在酒案上,什么话也没说,提着酒就走了。吴二歪这时动起了歪心眼:“她男人不在家,半夜三更来打酒……嗯?怕是家里养着野汉子吧!不行,我得跟着去看看,说不定……嘻嘻。”吴二歪想到这里,就悄声跟在妇人身后来到王老好家门前,等了一会儿,又翻墙入院,伏在窗户口偷听。不巧不成书,偏巧这时王老好把藏银子的事告诉了妻子,被吴二歪听了个一清二楚。这吴二歪心里一阵狂喜:“偷色不成,偷银子也好啊!”他立刻翻出墙外,直奔土地庙而去。
话又说回来,那苏轼苏知州又是如何知道吴二歪就是窃贼的呢?难道土地爷真的会说话?其实,这审土地爷是苏知州设下的一计,他自听了王老好在堂上的诉说,就基本断定开烧酒铺的吴二歪嫌疑最大。为什么呀?王老好回村时没有遇到任何人,他妻子自盗银两的可能性根本就没有,唯一的可能就是吴二歪见王老好的妻子夜半三更打酒,定然好奇,于是跟到她家,偷听到了藏银两的秘密。可是,这都是推断,既没有人证,也没有物证,如果把吴二歪抓起来审问,他硬是不招,倒也无法治他的罪。于是,苏知州便想出了这个审问土地爷,让罪犯自己主动供认的招数。
案已审完,苏知州令衙役到吴二歪家搜出了银子,当场清点还给了王老好。接着,又下令将吴二歪鞭打五十,并警告吴二歪:今后要走正道,倘若再犯,决不轻饶。在场众人亲眼目睹苏知州断案如神,对他更加敬畏,齐呼“青天老爷”。而这段“苏知州公审土地爷”的故事,也就一代一代传下来,一直流传至今。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