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徐邈,“姿性端雅”, 仪表端庄,懦雅倜傥,左邻右舍交口赞赏。年少时,立志高远,发奋苦读,“勤行励学,博涉多闻”,“下帷读书,不游城邑”。那个年代没有电灯、挑灯夜读的是油灯。“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时间长了不免疲劳,打瞌睡。他揉醒双眼,继续伏案苦索。朦胧中,手象被什么蛰了一下,眼前一片火光!一个激灵醒来,案子上着火了!不知何时弄倒了灯油,烧疼了手指,烧焦了眉毛和头发。他扑灭了案火,找来剪刀,剪去前面的头发,添上一灯油,又扎进了知识的海洋……。饿了,啃几口红薯;累了,站起来走几步。他自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经过多年的寒窗苦读,徐邈终于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学问家。
孝武帝早年喜欢读书,注重典籍,诏命选拔儒学之士以备“顾问”和校书。太博谢安推荐了徐邈。经考核,徐邈当选。44岁时,补中书舍人,在西省侍奉孝武帝读书,为之阐释经典。这时,他撰作了《五经音训》一书,学者奉圭臬。后迁散骑常侍。
在西省10年,向孝武帝提出许多治国方略,深得嘉许。孝武帝在宴集酣乐之后,好作诗章赠给侍臣。这些诗章均经徐邈“刊削”后方赠赐。后迁中书侍郎,专为皇帝起草诏书。皇帝每每赞赏。又有人力荐他为吏部郞,“苦辞乃止”。
当时皇太子年幼,孝武帝欲选硕儒教他读书。选来选去没有合格人选,于是孝武帝又任命徐邈为大中正,为太子传授经书。但仍“参综朝政,修饰文诏,拾遗补阙,劬劳左右”。孝武帝器重徐邈,打算再擢拔他,并“有托重之意”。不想孝武帝暴崩而未及施行。安帝(司马德宗)即位,拜为骁骑将军。隆安元年(397),徐邈父丧,他因悲痛过度而病卒,年54岁 “州里伤悼,识者悲之”。所注《谷梁传》,备受当时学者的推重。
其弟徐广,也是东晋著名的学问家兼史学家。少年时即“百家数术无不研览”。继承家学,造诣精深。谢玄为兖州刺史,辟为从事。谯王司书恬为镇北将军,补其为参军。孝武帝时,授秘书郎,典校秘书省。后任员外散骑侍郎,仍领校书。尚书令王珣佩服徐广的才识,荐为祠部郎。不久,又被司马元显荐为中军参军,迁领军长史。桓玄辅政,又任命徐广为大将军文学祭酒。义熙初,奉诏撰《车服仪注》,被任命为镇军谘议,领记室,封乐成侯。后转员外散骑常侍,领著作。这时,尚书向皇上上疏,建议徐广撰修国史,以使“道风帝典,焕乎史策。”皇帝允请,赦命徐广撰纂。又授徐广骁骑将军,领徐州大中正,后转正员常侍、大司空、著作郎。
历经12个寒暑,46卷的《晋纪》于义熙十二年(416)撰成,进呈皇上,并附表章“乞解史任”。皇上不许,迁为秘书监。元熙二年(420)6月,晋恭帝司马德文被迫禅位于刘裕,东晋灭亡。徐广眼见着自己所效忠的东晋王朝轰然倒台,非常伤心,“涕泗交流”,“乞归桑梓”,不愿再为另一朝廷服务。“归乡后,似手不释春,著述不辍,撰成《答礼问》一书,直至74岁寿终正寝,没再出世为官。
徐广这种一臣不侍二主的高风亮节至今为人们所称道。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