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情况铁定比去年还糟,全省各保险公司的车险业务基本都会是亏的。”5月14日,一大型财险公司地方支公司理赔部负责人李涛(化名)告诉记者。
成也车险,败也车险。在新车销售增速下滑,车险增量业务陷入低谷的情况下,各财险公司对车险业务的争抢越演越烈,导致前后端成本骤然上升,而尤令李涛这样的理赔人士烦恼的问题是,出险车辆在4S店维修时价格往往被高报。
实际上,自去年监管部门严控车险手续费,车商利益受到影响后,不少4S店已经暗地里提高了与保险公司在售后的合作条件,如提升零配件价格、人工价格、定损标准等,将部分成本转嫁给保险公司,这已经是业界皆知的秘密,但问题是为什么在与车商博弈中,手握大量维修资源的保险公司不仅毫无话语权,并且愿意当这个冤大头?两者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利益链条?
定损价差
虽然早已听说在4S店“一辆新车拆了卖配件,可以卖出两辆新车的价钱”,但第一次出险的北京车主唐女士对4S店维修时的“周到服务”还是颇为吃惊。唐女士最近被一车追尾,对方全责,之后她的车到4S店进行定损,4S店估了5000多元,“我以为最多也就两三千元,没想到把以前剐蹭的划痕什么的都算在里面了,感觉可修不用换的配件也都给换掉了。”
江苏省保险行业协会法律专业委员会特约委员陆新峰对记者介绍,一般车辆出险之后,首先由保险公司的定损员进行现场定损,但有些是要通过拆检才能定损的,就需要4S店进行项目定损,再由保险公司进行核准。
不过,对于那些有定损直赔权限的4S店,这时往往出现保险公司和4S店对定损额度的不一致。5月14日,本报记者从保险投诉网站世纪保网了解到这样一宗案例:3月,昆山市葛先生的车与一辆奔驰S350发生碰擦,交警判葛先生负全责。对方车辆到4S店定损时被判定后保险杠无法修理,需要更换,价格为16000多元,但是保险公司的定损员则认为保险杠可以维修不需要更换。
“一般保险公司和4S店的定损价差在30%左右。”李涛表示,每家保险公司都有内部的核价平台,这种定价系统一般定期维护,更新很快,因此一般而言定价都还是很科学的,但4S店在把定损报给保险公司的时候,通常都会提高一定的利润比例。
对于定损价差,北京一家4S店店员对记者的解释是他们报的都是原厂的配件价格,而按照保险公司的定损价格维修,一般配件就只能配副厂的。不过,他还是承认,现在4S店主要靠定损和维修赚钱。
去年以来的车险价格战确实让4S店的日子不太好过了。记者走访了北京亚运村地区的几家4S店发现,大部分都是和人保、平安、太保合作,价格上差别不太大,并且在返还现金、发代金券等各种优惠活动后,基本上车主都可享受到15%的折扣。
“没办法啊,现在电销直接让利15%,店里也只有按照这个力度来做促销。”上述4S店店员无奈地表示,现在仅代销车险的话,所有4S店都赚不了多少手续费。“就算保险公司返点不止15%,店里也拿不了几个点,还有代理人要分的,而且一份车险最后能拿到的几百块有时还要用到维护客户关系上,倒赔的情况也不少。”
李涛透露,实际上很多中小保险公司为争抢渠道,给4S店的提成已经超过20%甚至到了30%,但去年行业监管趋严,这些公司也不敢将高返点直接体现在账目上,因此只能在与4S店后端的理赔合作中寻求“暗度陈仓”的办法。
而这种想法显然与4S店重点培育维修利润空间的意图不谋而合,因此4S店定损额度的提高逐渐成为行业潜规则。“不排除定损员个人与4S店会有私下交易。”陆新峰认为。据悉,在某些零配件损坏以后,一般可以维修好的,4S店通常会定损报为更换,但在实际维修的过程中,依然只是维修,并未更换新的零配件。
车险成本增大
为了维护与4S店的关系,激励其销售出去更多的车险保单,多数保险公司会默认此操作,但也并不意味着保险公司无底线地甘当冤大头。比如在上述葛先生的案例中,后来通过当地保监局人士协调,最后葛先生与对方车主、保险公司达成一致,由保险公司负责承担更换保险杠所需费用的70%,葛先生个人承担30%。
“保险公司不认同4S店定价方案的情况非常多,通常是比较高档的车,不仅配件价格高,工时费也高,甚至有段时间发生过保险公司共同抵制某些4S店的情况。”陆新峰指出,从利益角度出发,保险公司肯定不想定价高,因为不仅要赔付,还要向4S店支付手续费。
据他介绍,只要是规范运作的保险公司内部,定损之后,还有核价、理赔的岗位,会对定损员起到一定的监督。其中保险公司的核价部门都会有车辆市场价格的数据库,不会轻易发生定损员定价过高的情况。
李涛也表示,一般而言,保险公司对于4S店的价格通常还是会“讨价还价”的,尤其在工时费上。“不过现在渠道竞争太大,如果不是高得太离谱,核保没问题,有时候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小公司就更不用说了,为了争取让4S店做销售终端,很多就是在和4S店签协议的时候提高了配件价格和工时费。”
显然,这也是去年以来财险行业赔付金额增加、综合成本率上升的一大因素。在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看来,虽然监管部门重拳严控市场,但经济低迷环境,为市场份额铤而走险者不绝,“品牌汽车经销商开始从谋求车险业务前端利益升级到谋求车险业务末端利益的双重车险业务收益,保险行业利益严重受损。”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整个财险行业的综合成本率已经由2012年末的97.23%急升至98.17%,63家财险公司中承保亏损的公司达39家。此外,今年非上市险企陆续披露的2012年度业绩报告显示,承保车险出现亏损的公司占比超过七成。
“综合成本率上升受通货膨胀、汽车人工配件成本上升、人伤赔付标准提升、暴雨等自然灾害等影响。我们判断今年车险综合成本率仍可能会有上升压力。” 平安总精算师姚波在一季度业绩网上说明会上表示。
在财险业走到承保盈亏的十字路口时,保监会也再出重拳,于日前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车险反欺诈工作的通知》,要求各财产保险公司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反欺诈工作效能,各地行业协会应利用车险信息平台建立并完善车险欺诈信息数据库,探索建立行业内黑名单共享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