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新闻 > 国内 > 时政 > 山东上半年GDP增速比粤苏浙有差距 突破口在哪

山东上半年GDP增速比粤苏浙有差距 突破口在哪

2018-07-26 17:38:22 来源:大众日报

 近日,全国多个省份陆续公布上半年经济数据。从GDP总量看,山东以3.96万亿继续位列第三,落后于广东(4.63万亿)、江苏(4.48万亿),高于浙江(2.56万亿)。从GDP增速看,2018年上半年,全国GDP增速为6.8%,浙江7.6%,广东7.1%,江苏7%,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山东增速为6.6%。

 具体分产业看,浙江第一产业增加值805亿元,增长1.5%;第二产业增加值10953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13916亿元,增长8.1%。江苏,第一产业增加值1363.3亿元,增长1.1%;第二产业增加值20171.2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23329亿元,增长8.0%。广东,第三产业的增速达8.2%,领先于第二产业的6.0%。山东,第一产业增加值2271.8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7731.9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19654.4亿元,增长8.5%。

 对比发现,山东与苏浙粤三省均实现“三二一”产业发展模式,但仍存在一定差距。

 一、山东GDP增速落后苏浙粤主要因第二产业增速慢

 记者发现,今年山东第三产业增速较快,但是第二产业增速明显不如广东、浙江、江苏三省。上半年,第二产业广东增长6.0%,江苏增长6.4%,浙江增长甚至达到7.4%,山东第二产业增长只有5.1%,第三产业山东增速最快,达到8.5%,广东、江苏、浙江分别增长8.2%,8.0%,8.1%。山东GDP总量与广东、江苏差距拉大,则主要是由于山东第二产业增速不高有关。

 广东、江苏、浙江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等增长较快,贡献较大,广东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2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4.4%,高技术制造业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6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3.1%,并且,二者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持续上升。江苏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7.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高达43.5%。上半年,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2348亿元,同比增长16.4%(现价计算),占GDP的9.1%,比重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

 二、山东GDP增速不高与结构调整有关但好的新局面展现

 上半年山东GDP增速低于三省,也与山东经济结构调整有关。截至6月底,全省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4.9%,同比回落1.3个百分点。山东通过加大环保约束“倒逼”,一大批过剩的“两高”行业企业被淘汰,被淘汰掉的企业影响了增量。但“新旧交替”展现了新局面。上半年,工业增长源动力发生明显转换,以创新驱动为明显特征的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8%,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5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贡献率为39.9%,是工业增长的首要拉动力量。

 工业生产呈现回暖态势,实现恢复性增长。二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达到77%。其中,煤炭行业产能利用率为80%;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为72%。“虽未完全达到产能利用合理水平,但出现两个方面明显变化,一是盈利水平大幅提高,1-5月实现利润增长1.4倍。二是内部结构明显优化,全省钢铁行业中的冶炼业增加值仅占20.9%,而压延深加工规模占比达到79.1%。”省统计局二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陆万明介绍。

 三、鲁浙苏粤服务业对GDP贡献较大

 上半年,山东服务业发展短板进一步拉长,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5%,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4%。不仅山东,广东、浙江、江苏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大。浙江上半年,浙江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快于GDP增速0.5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54.2%,拉动GDP增长4.1个百分点。江苏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高于GDP增速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2.0%。广东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6成,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4.0%。鲁苏浙粤进入了服务业驱动力量越来越强的阶段。有人分析,这与工业加速转型有关。

 对比江浙粤三省,山东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1%,同比回落3.6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

 浙江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一季度回升0.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6.6%,交通投资增长16.8%。江苏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一季度回升1.4个百分点。工业投资中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0.4%;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3.3%,比上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为14.9%,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广东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10.1%,其中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85.0%、42.0%。

 山东制造业投资大幅下滑。制造业效益水平有所回升,但并未向投资领域有效传导。制造业投资由上年同期的增长4.5%转为下降3.9%,其中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高新技术制造业投资下降7%。

 “国快民慢”的状况仍在延续。国有投资增长26.8%,同比提高6.3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17.1%升至21.8%。民间投资仅增长0.9%,同比回落7.6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由“十二五”期间最高的82%降至68.6%,是200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项目接续仍然乏力。新开工项目个数和计划总投资分别下降16.8%和8.1%,同比分别回落28.9个和17.3个百分点;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个数和计划总投资分别下降3.5%和2.7%,同比分别回落28.5个和17.7个百分点。

 二、实体经济发展仍面临较多困难。

 6月份全省制造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达到50.9%和51.3%,均处于荣枯线以上;工业生产者出厂、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上涨4.1%和3.9%,出厂价格涨幅连续5个月高于购进价格,反映出当前市场供求关系有所改善。但“势”与“形”并不匹配,从规上企业看,6月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由年初的40270家减少为38198家,平均每月减少345家,2015年以来首次低于四万家,仅相当于2013年底的水平。从市场主体看,上半年,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70.5万户,增长10.1%;但新登记企业户数仅为24.3万户,增长4.4%。同时,注吊销企业7.9万户,增长3%,净增企业主体仅为16.4万户。从利润贡献看,工业利润主要依靠价格上涨的高耗能行业拉动,而非来自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1-5月份,装备工业利润增长5.9%,低于规模以上工业11.2个百分点,利润贡献率仅为9.7%;六大高耗能行业利润增长31.2%,利润贡献率达到60.5%。随着传统产业生产增速的不断回落,这种利润贡献格局将难以持续。

 三、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撑不足。

 今年以来信贷政策趋紧,资金压力加大是制约企业生产经营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是信贷资金供给趋紧。金融监管进一步趋严,信贷规模逐步收紧,企业债市融资难度加大,实体经济融资难问题尤为突出。上半年,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加3936.9亿元,同比少增2058.5亿元;其中直接融资同比下降9.6%。一些金融机构为规避风险,采取了抽贷、限贷及延长审批放款时间等措施。二是信贷投向不够合理。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即基础设施和房地产贷款多,制造业贷款少。全省基础设施领域、房地产业、个人住房按揭合计新增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77.6%,制造业贷款仅占1.8%。国有企业贷款多,民营企业贷款少。国有企业新增贷款占全部新增的98%,民营企业新增贷款仅占2%。大型企业贷款多,小微企业贷款少。大中型企业新增贷款占比95%以上,小微企业仅占2.1%。

 综上所述,当前我省仍处于深度调整期、瓶颈突破期和动能转换胶着期,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下半年我省将在以下方面,精准发力,加速释放政策红利。

 (一)着力释放有效需求。一是精准施策扩大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尽快出台我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制定《企业投资项目管理负面清单》。对符合新的动能转换方向、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500亿元和1000亿元的民营企业,省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明确国有投资方向,减少国有企业在竞争性领域的投资,逐步让渡投资空间。二是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编制《山东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2018-2035年)》,调整全省快速铁路网规划,整合组建山东铁路投资控股集团公司。加快济青高铁、鲁南高铁等11个续建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年内济青高铁、青连铁路等4个项目建成投用,新增铁路通车里程511公里。加快泰安至东阿等27个在建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6000公里。三是深挖消费潜力。开展以“至诚山东、购享齐鲁”为主题的系列消费促进活动,进一步推广“鲁产名品”,扩大品质、绿色、时尚、健康类产品和服务消费。

 (二)着力发展实体经济。一是大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和“四新”经济发展。二是扩大融资规模。集中开展“重点项目一对一银企对接服务”活动,扩大城投债、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专项债等融资规模。三是防范金融风险。

 (三)着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聚焦“十强”产业集群,引进落地一批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重点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进行装备更新、工艺革新和产品创新,推进关键性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培育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

 (四)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省属企业产业整合重组。做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工作,年内所有涉农村居全面完成清产核资,50%的涉农村居基本完成产权制度改革任务。

 (五)着力强化环境保护。扎实开展“四减四增”三年行动,利用三年攻坚切实解决各领域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尽快出台我省2018-2020年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作方案。

 (六)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年内基本完成17.2万省扶贫标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任务,2000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贫困人口实现基本脱贫。加快推进滩区迁建工程,全面开工筑堤保护工程,旧村台改造提升工程开工40个以上。年内50%的县(市)建成机制完善、成效明显的县域医共体。

 (七)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健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功能,变单项、单边审批为并联审批,建设项目备案事项由3个工作日缩减为当天完成;行政许可一般事项,由20个工作日缩减为10个工作日完成;审批类特殊事项,加强相关部门的统筹协调和沟通衔接,由20个工作日缩减为14个工作日完成。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于蕊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