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文化 > 视野 > 钩针编织

钩针编织

2013-04-26 09:53:05 来源:诸城新闻网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女孩子,没有不会用钩针的。钩针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小铁针,大约只有三寸长,尾部是扁平的,越往顶头越细,顶头细细的铁针弯成钩,然后有一个活动的小舌头可以顶住钩尖。拿在手上,把线钩住,随着小舌头的活动来飞针走线了。
    诸城钩针编织始于六十年代,当时的手工业局发展了两个项目,一个是草编,一个是钩针。1966年8月份,诸城工艺制品厂建成,并派4名人员赴平度、即墨学习,引进抽纱技术工艺,然后培训了11名钩花技术骨干,在皇华、桃林、石门等5处山区公社130个生产队设加工点,最初从业人员1500人,次年投产钩针花边工艺品。至1980后,诸城从事钩针编织的绣工达万余人,形成市、乡、村抽纱品社会加工三级管理网络。其产品漂洋过海,出口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支柱产业。
    钩针编织是一项传统的手工艺,只用一根银针一根银线,即可加工出各种漂亮的钩针装饰用品,然后出口到国外换回外汇。那时,抽纱厂负责放货、验收、技术指导,绣工按厂里的花色品种和工艺要求进行加工,编织完成后再交到厂里经过漂白、熨烫和整理各道工序,才能成为一件完整的成品。据老抽纱师傅肖新华讲,钩针又分满工钩针、镶拼钩针等多个品种。传统的钩针主要是满工钩针,就是说一件钩针编织品全部由手工完成。钩针的针法主要有钩小辫、蜜枣针、扣针等,技术虽并不复杂,但要求掌握熟练,针法到位。产品品种有桌布、盘垫、靠垫等,以后又发展了“百代丽”、“即墨花边”等产品,其编织的针法与钩针有所区别,加工者主要分布在昌城、辛兴等地。后来,随着市场的变化,满工钩针越来越少,兴起了镶拼钩针和机修钩针,产品更加美观、实用,减少了手工加工费用,而过去风行一时的“百代丽”在市场上已经销声匿迹了。
    那时,钩针编织是农村的一项集体副业,从业人员主要是村里的女孩子,她们夏天聚集在大树底下,手里的针线上下翻飞,煞是热闹。不过,那时的加工费很低,一两线的加工费七八毛钱,到七十年代,大概是2元左右,八十年代是5-6元。
    钩针编织品在生活中还是美化家居的饰物。像家庭的茶盘,用一个茶巾盖在茶杯上便是当时最漂亮的点缀,为美化家庭,钩茶巾成为女孩子重要的生活内容。那时,她们常搭帮结伙买线,一小卷白色的线团,大概是1角2分钱,3团线可织一个茶巾。茶巾的花样很多,心灵手巧的女孩子可以钩五六种,很让人佩服。
    后来,编织的花样渐渐多了起来。她们不仅编织茶巾,也编织窗帘、箱盖,甚至编织衣服。有些女孩子还买回坐标纸自己设计喜欢的图案,然后按照设计的模式编织。用塑料胶丝编织杯套也是那个年代的一大特色,城里人时兴用玻璃杯喝水,但端在手里太烫。于是,就有人用小姑娘扎头用的胶丝做一个套子套在上面,既隔热又非常适用。心灵手巧者在杯套上结上诸如“熊猫抱竹”等图案,也有的绣上“北京”、“上海”等字样,非常美观。
    当时这些编织物,虽然登不得大雅之堂,却完全称得上是一件件的小工艺品,绝不比现在街头小店里卖的编织物逊色。     (崔金河 )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王秀丽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