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随着外地上学的、工作的人群浩浩荡荡回乡来,尽管鞭炮少了,但年味还是一点一点浓郁起来了。
“爸爸,出去走了一圈冷不冷?”老家的除夕夜,男人们是要出去给族人拜年的,往年时候,爸爸从外面回来都会感慨一句:“还是咱家暖和。”今年却没提这事,我倒是忍不住问了。爸爸说:“家家户户都很暖和!”爸爸见我惊讶,就解释说,过年这几天确实不冷,再说了,家家户户有炉子有暖气。村里不比城里,没有集中供暖这一说,想要取暖要自己烧暖气。这几年安装暖气的村民多了起来,但整个冬天也只有在过年这几天,孩子们从外面回来了,才舍得用,可也不是烧得很旺。“现在大家口袋里都有钱了,孩子在外面挣得也不少,谁家不把暖气烧得旺旺的啊!”爸爸感慨道。
村里人有钱了,这是村里最大的变化,不仅体现在家家户户舍得花钱买煤烧暖气了,还体现在出门时候,自行车早就淘汰,电动车摩托车也很少见了,小汽车成为最普遍的出行工具,往胡同里一看,几乎每家门口都停着一辆车,以至于小小的村子都开始堵车了。
如今,只有上了年纪的人还“留守”在农村。平时空落落的农村,在过年时候变得热闹起来,孩子在外上学、工作,父辈们在附近的县城打工,在外闯荡除了使大家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更重要的是人的言谈举止也都和从前不一样了。
大年初一,拜年的人来来往往,我发现了果盘的“秘密”。往年以花生瓜子作为主打的果盘,慢慢向白瓜子黑瓜子过渡,到现在松子、榛子、杏仁、开心果应有尽有;水果除了香蕉、苹果,砂糖桔、鲜桂圆、火龙果也不再是稀罕物;往年的烟雾缭绕、果皮满地如今也少之又少,抽烟的人在门外就主动把烟掐了,嗑瓜子吃糖果的,瓜子皮放在桌上或者丢在垃圾桶里竟成了大家不约而同的举动……
走亲访友大拜年,除了看到传统的延续,我也看到了变化,于细微处,看“新”,新气象、新变化、新农村。(记者王玮)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