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泮政
一
甲午海战是近代以来外族侵略对中华民族最具毁灭性打击的一次战争,国家基础和国民心灵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摧残,大清帝国从此一蹶不振。大清帝国之所以完败,其原因昭然若揭。比如政府无能、官僚腐败、帝后权力之争、统帅指挥系统紊乱,人心涣散等等,这其中的每一项都是一个国家致命的弱点。刘亚洲将军还从“制度、战略、信仰、国运”等方面深刻解读了大清帝国失败的原因。然而,有一个更加致命的弱点,那就是:百姓的态度——老百姓居然帮日本人打“清军”迎王师。这倒着实令人吃惊!
根据日本官方的《日清战争实记》记载,九连城“当地居民箪食壶浆迎我王师,携来鸡和猪献给我军”,日本随军记者因此感慨:“‘东西旦夕相望,庶民子来’,古人之言,不欺我也。”日本陆军大臣、担任第一军司令长官的山县有朋,随即下令发出安民告示,免除当地百姓本年税款,“告示贴出以后,效果颇佳,逃避战乱的人陆续回家,其中甚至有人请求为日本军队效力。”
日本人“反满”的策略无疑是有效的。日军进攻大孤山时,谍报说当地居民已四散逃亡,日军随即将一名原籍大孤山的清军俘虏孙某释放,要求这位“亲眼看到了大日本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的战俘,回乡宣讲日军“恩德甚多”,“孙某感泣俯伏,谢恩而去”。随后,日军进入大孤山,孙某率家人和邻居们跪迎,说:“大王到来,愚民等焉能不归顺?”此类记载在洋洋五十卷《日清战争实记》中颇多出现。我们固然可以质疑其中的夸张成分,但即使晚至二战,在日军进攻河南的战役中,当地民众依然群起响应日军,而向平时残民以逞的“国军”发起攻击。
1895年3月,中日战事进入尾声,马关谈判刚刚开始,日本陆海军乘胜攻击台湾。根据宗方小太郎的随军日记记录,渔翁岛当地百姓派代表“前来哀求保护,因言语不通,故书‘仁义之师’与之”。次日,百姓代表再次前来,“哀求宽大施恩,垂怜拯救穷民流离之苦,称我为大明国大元帅云。”这样的记载,对今日的华人而言依然是相当震撼的:即使在荒远如此的小岛上,日本军队也被中国百姓当作“反清复明”的光复大军,足见日本的宣传攻势是何等地深入人心,也足见日本利用中国满汉民族矛盾的成功。
外敌入侵,政府当号召全民合力奋起抵御外侮,但是,现实就是那么震撼人心,大国寡民却选择了帮助日本人打击“清军”!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解读百姓的这种心理状态,但毋庸置疑的是,朝廷政府的所作所为已使百姓人心涣散,借助外力推到政府,或许也是百姓的一项偏激而无奈的选择。
如此态势下的大清帝国,惨败才是其必然的结果。
二
让时光穿越2000多年前的秦末,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早已是个老掉牙的农民起义故事。
秦朝律法有多少合理性暂且不去探讨,但其严酷是路人皆知的。秦二世时,建陵造宫,征发徭役,酷吏横行,百姓苦不堪言,天下怨声载道。公元前209年7月,秦二世征派九百徭役从河南出发,到密云戍边,在进发道路上的大泽乡遇到暴雨。这支由贫苦百姓组成的队伍无法前进,队伍不能按期到达戍边地点,按照当朝律令,当一律被斩首。处于冷兵器时代的秦朝,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这支队伍的两个“屯长”小头目陈胜、吴广商量,老天下大雨无法按期到达目的地,“失期当斩”,横竖是一个死了,不如干点大事,死得轰轰烈烈,死而无憾。
“天下苦秦久矣。”陈胜、吴广审时度势,高举反秦复楚大旗,以“王候将相宁有种乎”的气概,号令百姓起义,揭竿而起,大家一呼百应。于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旨在推翻残暴统治集团的农民起义爆发了。
大泽乡起义的深远意义无需赘叙,但是,这次起义的一个显著标签是“农民起义”。一群百姓,在农民出身的陈胜、吴广率领下参与了一场震古烁今的伟大起义,动摇了残暴封建统治基础。
纵观中外历史,无论哪一朝代统治者残暴地对待百姓,百姓最终都会组织起来,无情地摧毁残暴的统治阶级。
正可谓:天可畏,地可畏,天下百姓更可畏。
三
这是一个延安百姓骂毛泽东故事。1942年6月3曰,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杨家岭小礼堂召开各县县长联席会议,突然电闪雷鸣,大雨倾盆,一个炸雷,把延川县代县长李彩云击毙。同一天,一位安塞老农的一头毛驴在延安赶集时也被雷电打死了,老汉气得又哭又骂。他边哭边数落着:“老天爷为什么不睁眼,响雷把县长劈死了,为什么不劈死毛泽东……”
保卫部门闻讯,要把这件事当作反革命事件来追查,逮捕这个“竟敢如此咒骂毛主席”的农民,并要公开处理,以一儆百。毛泽东知道这件事以后,立即阻止了保卫部门的行动。
他们为什么骂我毛泽东,这才是毛泽东最关注的事情。经调查了解到,原因是老百姓对共产党征收公粮过多有意见。问题找到了,毛泽东和共产党的领袖们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军队的生活自给自足了,群众的负担也减轻了。延安百姓对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开展生产自救事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那位骂毛泽东的百姓后悔自己错骂,但毛泽东说:“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共产党是鱼,老百姓是水;水里可以没有鱼,鱼可是永远也离不开水啊!”
这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对百姓的态度;这就是共产党领袖对百姓的敬畏!
共产党的队伍,是为人民服务的队伍。共产党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
在淮海战役中,共产党60万解放军对决国民党武装到牙齿的80万大军取得完胜。这么大的战役,如果后勤保障跟不上,后果不堪设想。华东解放区翻身解放了的人民群众生产、支前热情空前高涨,这就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60万解放军的粮食、弹药和军需,全部由民工运送,还要自带干粮。战役打响,成千上万的民工推车挑担,为解放军运粮送弹,车轮滚滚,人欢马叫。500多万支前民工支援淮海战役,数以万计民工付出了生命。陈毅元帅曾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解放区人民用独轮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是人民战争的胜利。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人类文明历史几千年博弈得出的精准结论。
四
1991年12月25日,苏联红旗在凛冽的寒风中落地。这一幕,震惊了世界。
苏联时为社会主义阵营第一强国,为什么会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2000万党员,“更无一个是男儿”?
苏联亡党亡国,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苏联执政的共产党已经丧失了民心。
共产党集团逐渐蜕变为谋取私利的机构,官僚集团成为“刀俎”,人民大众成为“鱼肉”,官僚腐败,政权质变,鱼肉百姓,享乐腐化,最终导致民心向背。“国不知有民,民焉知有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如此以来,苏联解体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如此强大的帝国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当然不是因为统治阶级在一日之间就失去了民心,而是很长时间以来官僚集团早已患疾在身,统治集团的肌体逐渐被病毒侵占,却又没有及时得到救治,刮骨疗毒,由量变到质变,成为人民大众的对立面,最终才会一夜之间垮塌。
整个统治集团漠视芸芸苍生,对千百万老百姓失去了敬畏之心,那么,百姓之“水”必将会倾覆帝国之“舟”。
放眼当今世界,从伊拉克到利比亚,西方霸权国家把战争强加给这些阿拉伯国家,并最终取得了胜利。当然,这不是正义的胜利,也不是强权的胜利,毫无疑问的是,伊拉克、利比亚以惨败告终。惨败总有上千个原因,但百姓的态度才是决定这些国家失败的根本原因,最起码也是百姓的态度对国家的失败起到了催化作用。
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五
一个国家如此,一个单位、一个团体、一个小组同样如此。
百姓是社会的细胞。你不拿百姓当回事,百姓也不拿你当回事。一位县官的大白话在网上走红:你连百姓撒尿的事都办不好,百姓还怎么会尿你!
从某种意义上说,百姓的态度决定了事业的成败。
毛泽东主席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说:“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
这不仅仅是格言名句,这是领袖对所有党员干部的期待,也是对百姓常怀敬畏之心的启迪,这——应当是所有党员干部牢记心底的警笛!
(作者单位:市交通运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