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新闻 > 诸城 > 要闻 > “视人民为父母,待病人如亲人” ——记诸城市龙都卫生院原院长王金鉴

“视人民为父母,待病人如亲人” ——记诸城市龙都卫生院原院长王金鉴

2016-11-22 11:08:55 来源:潍坊传媒网

“视人民为父母,待病人如亲人”

——记诸城市龙都卫生院原院长王金鉴

《支部生活》2016年第3期

“他待我们就像兄长一样,让人特别温暖。”

“特别正直的一个人。”

“喜欢钻研, 什么事情都会先想到大家前面去。”

“对俺就像亲人一样一样的。”

“他走到哪里,哪里就出色。”

……

眼前一屋子的人,都在争相表达着他们对一个人的真情流露。他是大家口中的老好人,是最没有官架子的人,也是最敬业和最出色的人。他带领大家走出困境,扭转局面,竖起百姓交口称赞的口碑。他扎根基层34年,守望生命,凭着对卫生事业的热爱和执著,谱写了一曲奉献之歌。

他,就是王金鉴,一个将自己一辈子心血都洒在诸城基层卫生系统的人!他用一生诠释了“无私奉献、敬业担当”,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对组织的庄严承诺。 2015年8月9日,年仅50岁的他因病逝世。为什么好人不能长寿?”在他的告别仪式上,400多人自发为他送行,泪洒棺前,泣不成声。

踏访王金鉴的工作足迹,感受着他带给我们内心的震撼。

“要为老百姓服务好、把咱们的医院发展好”

从程戈庄到桃园,从桃园到辛兴,从辛兴到百尺河,从百尺河到龙都,从普通医务工作者到基层卫生院院长,王金鉴始终把医院当作为老百姓服务的家。他摸索出了“改善医疗条件、提升医疗技术、比拼服务水平”三大发展农村卫生院的“法宝”。

诸城市龙都街道卫生院,给人最直观的感觉是干净、整洁、有条不紊。“要是没有王院长,俺们医院不会有现在这个模样。”龙都街道卫生院副院长史瑞红哽咽着说道,她是自王院长到该院任院长就一直跟着,甚至在他病重、弥留之际都一直守在他身边的人。

“王院长是2009年到我们这里的,他刚来那会儿,俺们院就只有一个门诊楼,设备条件也不好,周村的老百姓都宁愿跑到别的乡镇去住院看病,也不来俺们这里,院里职工也没有干劲。现如今就不是这种情况了,现在是别的乡镇的病号专程跑到我们医院来住院。”史瑞红介绍道。

王金鉴到任时,对他们说“我干这个院长,就是要为老百姓服务好、把咱们的医院发展好。”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善医院的就医环境,没有场所给患者看病、住院,患者不会来,那就盖门诊楼、病房楼;没有好的医生和科室,那就聘请名医、培训职工;没有好的服务,患者即使这次治好了病,下次也不见得会再来,那就得提升服务质量。

王金鉴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那时候他几乎白天晚上呆在医院里,很少回家。在王金鉴的眼里,卫生院就是他的家,病人就是他的家人。一年365天几乎天天都在医院里,医院里下水道堵了,他就亲自去疏通;电灯不亮了,他又去换灯泡;医疗设备出了故障,又是他去修理,村民来电话要住院,他又去接病人;工作之余,他还经常修剪院内花草,施肥、浇水……他就是这样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细微之处着手,为卫生院的发展鞠躬尽瘁,不竭余力……

“王院长到哪里工作,我就到哪里去看病”

“俺那会光听俺爸爸说,家里卫生院来了个新院长,非常好。”正在龙都街道卫生院陪床的卢树云对笔者说,她爸爸气管炎加肺气肿,有一年正月初七得了病,是这个医院救了她爸爸一条命。“俺和俺哥都不在父亲身边,从外地往回赶也赶不回来,那时候王院长听说了之后,亲自到病房里看望我爸爸,对我爸嘘寒问暖。让老人家本来寒冷的心感觉到特别温暖,事后,俺爸爸还专门用毛笔写了一封感谢信呢。”卢树云说道。

“你看这里环境好,医生护士的服务态度也好。在这里住院心里舒坦,”正在吸氧的卢洪德老人听说我们来采访王金鉴,老人非要说两句,“医院就像个家一样,对待俺们这些病号真跟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上心呐。”

“视人民为父母,待病人如亲人。”这是王金鉴在百尺河卫生院时立在门诊楼顶的两句话,更像是王金鉴一生的工作誓言。

凡是王金鉴待过的医院,都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患者前来就医,来不方便,用车接!回去不方便,用车送!他的电话24小时畅通,镇里的孤寡老人、伤残军人都得到过他的帮助。只要患者需要,王金鉴都尽全力去做到。

百尺河敬老院有个70多岁的孤寡老人到医院看病,王金鉴知道后就让医院伙房每天免费把饭送到老人面前,他自己天天到床前嘘寒问暖。说起王金鉴,老人热泪盈眶地说:“就是亲生儿子也做不到这样啊!”。辛兴镇有位老病号住院时认识了王金鉴,就认定了他。从辛兴到百尺河,从百尺河到龙都,王金鉴调到哪里,他就到哪里治病。大夫护士们常听这位病号说:“王院长到哪里工作,我就到哪里去看病。”如今,“病号跟着院长走的故事”在百尺河、龙都两个卫生院传为佳话。

“职工有啥困难,王院长都很清楚”

“俺们职工有啥困难,王院长都清楚。”诸城市辛兴镇卫生院的办公室主任李静介绍说,王金鉴是2003年底到的辛兴,那时候正是医院最困难的时候,穷得连职工工资都发不下来,王院长愣是一声没吭地接手了这个烂摊子。

那时候王金鉴一个月的工资不到1000块钱,但是如果听说职工或是病人有困难,他二话不说就帮忙。

“俺们有个同事叫台艳芹,很早就没了父亲,她母亲得了很重的抑郁症,她弟弟还在上学,那会儿她刚参加工作,也没什么钱,家庭非常困难。这些事王院长早就摸清了,他就组织我们给台艳芹捐款。”李静介绍说,王院长不善于表达,也不会轻易流露自己的感情,但他的所作所为总是让人感觉特别亲切,就像一个兄长一样,让涓涓细流汇入职工心田。

每到晚上有手术的时候,王金鉴就像病人家属一样等在外面,直到手术结束把病人安全送到病房。而这时,他又到街上买来小米粥和油条,让辛苦一晚上的大夫护士们吃上热乎乎的早餐。他自己,却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妻女不在身边,他常常买上一个星期的馒头,掰开了晾在办公室或者宿舍里,吃饭时就用热水泡干粮。“长毛了都不舍得扔。”

“什么有钱没钱,吃饱穿暖就行”

“我记得有一天,嫂子来我们医院找王院长时,看到俺们医院哪里都干净整洁,她说,瑞红啊,你看你们医院多干净啊,俺家里的很多东西都坏的没法治了。”史瑞红介绍说,王院长只顾着医院这个“大家”了,他自己的“小家”就顾不上了。

王金鉴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给同事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有钱没钱,吃饱穿暖就行。

在采访与王金鉴共事的同事时,他们嘴边提到的最多的话是“王院长生活太节俭了,对自己太苛刻了,一点不爱惜自己。”

诸城市辛兴卫生院已退休职工刘仲亮介绍说,当初王金鉴在辛兴卫生院任院长时,他负责后勤工作,他说王院长一心扑在医院的事业上,对个人生活一点不“讲究”。

“王院长刚来这儿时是个冬天,他一周就回家两趟,其余时间全呆在医院里。当时他住着一间小屋,里面就一张小破床,上面的床板还高低不平。他说,老刘你给我找几张硬纸壳子垫上就行了。”刘仲亮回忆说,那一整个冬天王金鉴晚上就窝在那张小床上,一床褥子、一床小被子过冬。“后来我实在看不下去了,我自己花15块钱给他买了个电褥子,他还嫌我浪费钱。”刘仲亮说。

“我有时候就跟他抱怨,你看看你们医院,连旮旯里都很干净,你看看咱家。”王金鉴的爱人迟永萍说,“他就安慰我说,‘你看我有了这么多朋友也知足了。’”

“那时候孩子也小,一星期见不到他爸爸两次面,她都抱怨他爸爸从来没有给她开过家长会。”迟永萍说,她知道王金鉴想要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成,那就让他去做吧,“只要到退休的时候,把个完完整整的人还给我就行了。”可是迟永萍终究没有等到那一天。

“要是重新来,我还是会支持他,爱一个人,就爱他的一切,这辈子没过够,下辈子还要一起走。”迟永萍眼含热泪却坚定地说道。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王琳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