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山
我初识老张,是在市人民医院关节镜外科的病房里。老张脸色红润,头发稍稍斑白,人很健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朴实。
老张,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出生在诸城西部的枳沟镇。言谈之间,我得知老张平日不爱烟酒,不好糖茶,不喜欢打牌,唯一也是最大的嗜好就是下象棋。如今的老张,儿孙满堂,孩子个个事业有成。老张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象棋下得出神入化。
棋迷是怎样炼成的?
老张说,他的爷爷当年在村里棋艺很高,闻名乡里。当时全村仅有的一副象棋,就在他爷爷的手里。老张从小耳濡目染,对象棋着了迷。在他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已经在象棋方面崭露头角了。很多时候,大人在下棋,他站在旁边看棋,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老张看得尽兴之际,往往指手画脚,吆喝两句,表达自己的看法。爷爷不耐烦了,常以“观棋不语真君子”训之。老张便在一旁当起了“君子”,可心里总是不服气,嘴里总是嘟嘟囔囔的。
下棋的长辈,有的下累了,或者有的家里有事走开了,年轻的后生往往上去替补,接着下两局。大多数年轻人由于棋艺不高,走个三步两步就败下阵来,自叹臭棋。唯独老张上阵,能和长辈们比试比试,偶尔也有小小的胜利,长辈们常夸道“后生可畏”。老张从小头脑聪颖,悟性极高,加上爷爷的指点,在同龄人中,也算“凤毛麟角”了。
不久之后,“文革”开始了,年轻的老张,被时代的洪流冲击得晕头转向。这十年间,没有坐下来下过一局棋。但是,“马走斜,象走方,小卒一去不还乡”的口诀没有忘记。
“文革”结束后不久,农村开始联产承包责任制。当时农村的文娱活动很少,农业生产之余,茶余饭后,人们有的“搁三”,有的“下五棍”,有的打牌消磨时光。这时的老张,又重操旧业了,又有时间在“楚河汉界”一展身手了!
沉迷于象棋之中的老张,就像现在的青年人沉迷于网络一样,难以自拔了。经常为此耽误了农活,忘记了吃饭,经常受到父母的呵斥,妻子对此也很不满,经常数落。这时的老张,简直成了“不务正业”的杰出代表了。不但在本村出名,在附近的几个村庄,一提到“棋迷”,人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他。
干完地里的农活,老张跟随村里的人外出干过泥瓦匠,干过木匠,在砖场烧过砖瓦,即使活儿累,休息的时候,老张看到有下棋的,就条件反射似地走过去看两眼,人家让让,也下上一局。“棋迷”的名声越来越大,越传越远。
2005年,诸城枳沟镇的象棋爱好者曾经自发组织了一场象棋友谊赛,参赛者50多人,里面当然有我们的棋迷老张了。比赛结果,老张获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绩。当天晚上,老伴儿还专门炒了两个小菜,老张美滋滋地喝了两盅。
如今的老张,日子越过越红火,与象棋的感情也与日俱增。
(作者单位:文化路学校东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