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作家、出版人、词作者、导演、编剧等诸多角色于一身的郭敬明,于近日高调宣布进军国际版权引进领域,首批引进推出澳大利亚著名青少年作家莫里斯·葛雷兹曼四部曲作品:《Once》、《Then》、《Now》、《After》(《往事》、《彼时》、《此景》,《余声》)。
提及此番决心进入国际版权领域的缘由,一直对国内原创青春文学情有独钟的郭敬明直言道:“我是怎么想起来,要涉足国际版权这一块领域的呢?说起来,连我自己都觉得有一点不可思议。在我的阅读经验里,汉语书写一直以来占据绝对的压倒性地位,倒不是我觉得国外的小说不好——相反,有那么多经典而恢宏的大作,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无数次的震撼我。然而,我打心眼里喜欢的,还是中文字句中那种千回百转的曼妙语感。所以,尽管有很多次机会进入国际版权领域,但一直都没有一部真的打动我的小说,直至遇到《Once》——我们把它翻译为《往事》。”
《往事》四部曲以一名犹太孤儿菲利克斯的视角,真实地反映了犹太人大屠杀时期那段惨烈的历史。但和所有二战时期作品不同的是,主角菲利克斯从未意识到是自己的宗教和种族导致了自己悲惨的命运。他是一个热爱幻想的男孩,一个总是在书本中寻找慰藉的理想者,自始至终都充满了对整个世界美好的愿望。当这种天真与纯粹被鲜血淋漓的现实一步步地残忍撕裂,菲利克斯所面对的,是一个在书本中从未存在,自己也从未想象过的,一个惨绝人寰的真实世界。菲利克斯在枪林弹雨中勇敢地踏上死亡征途,为了自己能够活下去,为了那个他从火场中救出的小女孩塞尔达能够活下去,波兰小孩菲利克斯在纳粹的利爪下小心行进,逃离孤儿院踏上了寻找父母的路途。面对悲怆的命运,唯以勇敢才能抵抗。这个10岁的犹太小男孩用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管世界怎样绝望,爱和善良都是永不枯竭的正能量。
郭敬明称,“我在除夕夜的时候读完了校样稿,窗外的鞭炮声仿佛呼应着故事里的轰隆隆的战火炮响——是的,作为畅销的青少年作家,莫里斯没有选择理所当然的青春成长、酸涩恋爱、友谊梦想,却选择了“二战”这个凝重而又严肃的主题。似乎按常理,这样的题材很难在读者群中得到广泛反响,但这本书在海外市场却取得了出人意料的巨大成功。这是一个带有巨大魔力的故事,因为它的每一段文字,都读起来太纯洁,太美好了,仿佛一枚让人都不敢用力抚摩的水晶羽毛,美得让人动容,让人落泪:菲利克斯对这个黑暗而血腥的世界,充满了最美好的期盼。”
郭敬明认为,如今的中国出版市场,大量充斥着奇幻爱情冒险疼痛成长等主题作品的青少年文学,青少年们的阅读,不应该只是如此单调。“《往事》所流露的浓厚人文关怀和悲悯气息,在众多封面绚丽的著作里,显得罕见而又孤单,但我相信它。”
《往事》(Once)的结构极其精妙,全文几乎是主角——小男孩菲利克斯的喃喃自语,他用一双纯真的眼睛看着眼前在炮火中分崩离析的世界,他的情绪在几亿人类面前是如此渺小,然而,作者却用生花妙笔,在方寸之间展开了一个纵横开阖的舞台世界,我们看着他在大时代悲惨的命运中浮沉不定,每遇险境都让人屏息,每一次脱险又不禁想让人为之振臂高呼。
莫里斯独特的叙事手法在读者与故事之间创造出了一个双重镜像:我们一边和故事里的菲利克斯在看上去充满希望的世界里一起冒险,一边却能够清晰感知到现实的残酷无情,有一双叫做命运的大手,分分钟都能把这些小孤儿撕成碎片。随着情节行进,难免让读者在悲痛与欢笑中辗转反侧,而这正是所有伟大的文学作品的显著特征。
该作曾经在澳大利亚囊括安徒生奖(意大利)、德国青年文学奖等12个最佳图书奖项,被誉为“二战伤痕文学新经典”。《澳大利亚人报》(The Australian)的资深书评人评价《往事》四部曲: “莫里斯·葛雷兹曼掌握到了将现实变化为故事情节的精髓,让悲痛与笑声不再分离。”
作者简介:
莫里斯·葛雷兹曼(Morris Gleitzman)生于1953年1月9号,是澳大利亚大名鼎鼎的作家。在成为国际著名的儿童作家之前做过各种工作,包括为一家百货公司扮演圣诞老人,送报纸,解冻肉品等。他曾经与澳大利亚另一位儿童书作者保罗·詹宁斯(Paul Jennings)合著过一系列儿童作品。葛雷兹曼将他发表在《年代》(The Age)和《悉尼晨锋报》(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专栏上的关于如何提升成人指导能力的作品集结成册,以飨读者。在19世纪70年代的时候,他还为电视节目《诺曼·盖森表演秀》(Norman Gunston Show)撰写剧本。从此,他那令人捧腹的获奖作品不断地在英国、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法国和西班牙发行。莫里斯·葛雷兹曼凭借多本名作,包括《无赖》(Bumface),《无病呻吟》(Misery Guts)和《与女王相处的两礼拜》(Two Weeks with the Queen)等跻身全球知名作家之列。2009年8月1日,他最近的新作《优雅》(Grace)业已在澳大利亚上市。《癞蛤蟆》系列(Toad Series)是莫里斯·葛雷兹曼最受欢迎的著作。
所获奖项:
安徒生奖(意大利)·2010最佳图书奖提名
澳大利亚图书产业奖·2012年国际成就提名以及2012年国际成就奖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年度我最爱图书奖·2012年度以及2006年度提名(大龄读者)
CBC年度图书(加拿大)·2006年荣誉奖(低龄读者)
德国青年文学奖·2010年度提名(青少年读者)
澳大利亚儿童欧斯特文学奖·2011年度提名 (低龄读者)以及2007年度冠军(7-9岁组)
澳大利亚悉尼泰勒(犹太)奖·2011年度荣誉奖(青少年读者)
美国青少年读书排行榜·2011年度提名(6-8年级类)
澳大利亚年轻欧斯特最佳图书奖·2006年度提名(大龄读者)
共计12个奖项荣誉
郭敬明采访:
1、一直进行作为国内原创青春文学策划,为什么此次要涉足国际版权引进?
答:国际版权引进,一直也是我所关注的领域。但多年来一直没有启动,一是因为我对中文的过分迷恋,以及未能找到一部倾倒我的可以运作的海外作品。遇到《Once》——我们把它翻译为《往事》,可以说是一个契机。这是一本选择和自己的灵魂对话的书,我认为这本书里有现今人们正在逐渐失去的东西——爱和勇气,而这样的力量会在我即将从海外引进的各个故事中震撼读者们的心。
2、你在《往事》四部曲的序中提到,“国内大量充斥着奇幻爱情冒险疼痛成长等主题作品的青少年文学,青少年们的阅读,不应该只是如此单调。”作为非常成功的青春文学图书策划人,你为青少年策划图书的原则是什么?
答:现在的青少年很少会花几个小时认真看完一本书,网络资讯的发达让他们习惯了速食读物。我希望能够让青少年读者以购买杂志的钱来购书阅读,从而达到引领青少年读者由泛阅读循序渐进到深层次阅读的目的。我认为今后青春文学会发展为更加广阔的视野,而不仅仅局限在“青春的小情绪”这类题材上。社会现实题材、奇幻、科幻等领域,都会逐渐活跃青春文学创作者的身影。这个市场需要更多的新鲜血液,而我希望尽自己的力量去挖掘那些富有才华的年轻写作者。
3、 相比《安妮日记》《窃书贼》等以青少年视角描写二战时期的成功文学作品,《往事》四部曲也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以小男孩菲利克斯的眼看待炮火纷飞的世界,这套作品最让打动你的地方是什么,你认为这套作品与《安妮日记》《窃书贼》相比,有哪些异同?
答:《往事》四部曲同著名的《安妮日记》、以及今年大热的《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窃书贼》同样是以二战时期为背景,本书以一名犹太孤儿菲利克斯的视角,真实地反映了犹太人大屠杀时期那段惨烈的历史。但和其他作品不同的是,主角菲利克斯从未意识到是自己的宗教和种族导致了自己悲惨的命运。他是一个热爱幻想的男孩,一个总是在书本中寻找慰藉的理想者,自始至终都充满了对整个世界美好的愿望。当这种天真与纯粹被鲜血淋漓的现实一步步地残忍撕裂,菲利克斯所面对的,是一个在书本中从未存在,自己也从未想象过的,一个惨绝人寰的真实世界。这是一本绝对撼动人心的小说。它纯真,自然,深刻而残忍。绝望与希望并存。充满了激励人心的力量。
4、相比于很多专门从事海外版权引进的图书策划人,你觉得自己有什么优势和劣势?你选择的出版方向是局限于青春文学领域,还是转向更多图书领域?
答:我们拥有一个年轻又优秀的团队,由我、最世文化副总裁痕痕、“中国吸血鬼文化第一人”旅英作家恒殊作为核心成员,从一开始的质量把关、与相关出版公司接洽、书目引进后相关出版事宜直到最后书籍上市推广,拥有一整套完备的操作流程,力求使每一本引进作品完美、快速地呈现给中国读者。
关于出版方向,国外的青春文学市场并不像国内那么单一,魔幻类、推理类、爱情类、科幻类甚至哲学类书籍,比如《苏菲的世界》都是国外Teenage年龄层次的阅读范畴。像这次引进的《往事》就曾在国外获得不同年龄组的多个图书奖项,国外很多青少年图书奖项的筛选不会像国内一样硬性分类为某某文学,而是青少年读者们自己选择,完全打破了文学类别限制,我认为这值得国内出版界借鉴。作为海外版权书系新秀,我们致力于给国内读者带来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好故事,包括我这次引进的二战类题材,只要能够打动人心,给我们读者带来温暖的正能量,我都愿意引进。
5、《往事》四部曲曾经横扫英语文坛12项大奖,被誉为“二战伤痕文学新经典”,这是你从事海外版权引进的标准吗?很多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在国内会遇到水土不服的问题,你担心这个问题吗?如果有的话,怎么解决?对你引进作品的市场预期如何?
答:当可选择的范围扩展到了世界文学,我认为海外版权引进作品都必须以“最优秀”为筛选标准,将世界最顶级的好故事好作品呈现给中国的爱书人。
随着最世文化日益壮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海外文化交流机遇也逐步涌现,截至目前,最世文化旗下的畅销作家如我、笛安、落落、安东尼等都有作品在海外出版发行。在这样的全球化合作趋势下,最世文化和英国、日本、韩国、荷兰等国许多著名的出版机构都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这就保证了我们海外版权引进团队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全球最新的优秀作品书讯,也为在世界范围内搜罗优秀文学作品打下坚实基础,并为精挑细选的书目提供了出版发行的有力保障。此外我们海外版权的团队还会亲历亲为,穿梭于全球书展上亲手挑选各类好书。这样的“双保险”就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水土不服的问题。
6、你除了写作,先后进军过漫画、杂志、科幻、电影等领域,这些源于何种判断?一起做这么多事情,你的经历够么?如何在工作与私人生活中找到平衡?
答:我是个兴趣广泛的人,无论拓展何种领域,我只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也因为这些都是自己兴趣的延伸,所以哪怕每一天都很忙碌,于我而言都是充实而快乐的。当然,这也得力于我拥有一支非常优秀的团队。我想,当把个人的兴趣做成了自己的事业,这就是一种可持续的平衡。
7、你对澳大利亚著名青少年作家莫里斯·葛雷兹曼有何评价?
答:我和他本人没有接触过,但有句话叫“见书如晤”,我读过他的作品,有几个细节我想提一下。一是他为《往事》中国版特意新写了序言,看得出他的用心和诚意。二是他喜欢喝中国茶,这点我也是从他的序言里知道的,他说“这个故事设定在二战时期的欧洲,但是对我来说,其中还有一个私人的组成部分和中国有关。我是中国茶的拥趸,当我写这本书的时候,我每天都会喝。当菲力克斯所面对的残酷事件让我胆怯而沮丧,我就喝几杯白牡丹茶、乌龙或者普洱,这些神奇的饮料总会让我提起精神,重新振作起来,跟随菲力克斯一起,在他身上挖掘出更多的爱与希望。”我觉得这是特别可爱的一个细节。
8、写作、图书策划人、电影导演、娱乐明星,哪种身份更让你喜欢?今后偏重的方向是什么?
答:所有的这些身份合起来才等于郭敬明,但不管是最初还是现在,我依然非常喜欢写作这件事,享受创作带给我的乐趣,所以无论我的身份是主编、出版人、商人、导演,切换得再多,作家这个身份都会是我的本心。《爵迹》这个系列还没有完结,在《爵迹·风津道》出版之后,我今年也会在《最小说》的副刊《最幻想》上再开连载。我也已经有了下一部长篇的初步构想,随着年龄和阅历的提升,之后的创作路线可能会渐渐成人化一点、沉重一点。
9、郭敬明团队的模式与赵家班、郭德纲的德云社有什么异同?你是如何带“徒弟”的?在新形势下,文化报道日益被娱乐挤压篇幅,你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答:我们的团队成员之间更像是朋友关系,大家互相帮忙、互相学习。团队里每个人都“身怀绝技”,我对团队的贡献就是提供了一个让他们施展才华的平台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且对我来说能够和朋友们一起做喜欢的事是很幸福的,能够亲手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也是一种幸运。没有所谓师徒这种等级和称谓,我们都是像一家人那样一起成长。
另外你所说的文化报道日益被娱乐挤压篇幅这个现象,其实还好,远的不说,就说今年的莫言,火热程度不亚于任何一线明星,当然你可以说是个案,但文化圈一直是很热闹的,只是这种热闹不是娱乐那种表面吸引眼球的热闹。绝大部分写书人和爱书人都比较沉静,他们也不太愿意被打扰,除了必要的营销宣传。这点就和国外不同,国外有名气作家就像明星,那些作家们也很困扰,要创作只能躲起来避世。其实不被过度报道对作家来说是件好事,因为我写作我明白,安静不被打扰的创作环境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