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百业图》云:装裱业由来已久矣,唐宋而后,益见精美。不惟金册玉轴,宝籍丹书,要珍装示崇,而且冠盖迎逢,寿字颂词,亦必裱轴献谀。裱工饭碗所寄,自亦不拒也。但其业最足珍继者为装裱书画,名师巧匠,能识书画年代,辨纸色,审气韵,可知其伪。揭绢层,复水印,亦能乱真,而且蚀损之书画珍品,高手更能修补复原,技亦神矣。
老诸城民间的装裱业常见于生活装饰类,主要以裱糊顶棚、纸扎、风筝、灯彩等居多,这些饰品一般要用到装裱技术。但真正意义上的装裱是古旧书画装裱,在装裱铺里进行。解放前,书画艺术与普通老百姓无缘,装裱字画的一般只有有身份或有钱的大户人家,所以买卖难做,做这一行的几乎寥寥无几,仅在钟鼓楼(今电影院)处有一家装裱铺,为城里人王墨斋所开,门面不大。此人文化不高,但喜好书画,其余就不多见了。
书画装裱品式很多,分为立轴、中堂、条屏、通景屏、扇面、手卷等。
装裱又分为原裱和揭裱,原裱就是把新画好的画按装裱的程序进行装裱。揭裱就是对那些原裱不佳或是由于管理收藏保管不善,发生空壳脱落、受潮发霉、糟朽断裂、虫蛀鼠咬的传世书画及出土书画进行装裱。经过装裱的书画,牢固、美观,便于收藏和布置观赏。而重新装裱的古画,也会延长它的生命力。古人说:“古迹重裱,如病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手而毙。”
装裱工艺十分繁杂。一般是先用纸托裱在绘画作品的背后,再用胶、绢、纸等镶边,然后安装轴杆成版面。传统的装裱是多种多样的,但其成品按形制可分为挂轴、手卷、册页三大类。原裱的绘画不论画心的大小、形状及裱后的用途,都只有托裱画心、镶覆、砑装三个步骤。只是画心的托裱是整个装璜工艺中的重要工序。而旧书画的重新装裱则就相当困难了。首先要揭下旧画心,清洗污霉,修补破洞等,再按新画的装裱过程重新装裱。
据刘鼎元先生介绍:书画装裱十分注重内在质量,这就要求书画装裱师有全面的修养和深厚的功力,这样才能使书画家的作品更好地得以完售。一幅好的装裱画既不能“抄手”,也不能“腹鼓”,手感绵软,有厚重质感,十几年或者几十年不走型,要全靠装裱师的技艺和所用材料的好坏。一副古画,纵使受损程度严重,在裱画师手里,也可以起死回生。江湖中有伪制宋代书画者,先用刮纸术,用特种纸筒卷而捶打细敲,使其如宋代纸,再燎火去纸毛,用草烟熏黄,然后请高手临摹,仿刻印章,非有识者难辨其假。
字画装裱是一门考功夫的艺术,并不像补鞋补衣服那么简单。裱一幅字画,从调浆、托背、上墙、加条、裱绫、上轴、加签,要经数十道工序。此外。揭裱、挖补等技术,更非常人可为。因此,学习装裱很难。学徒年零一季才算出师。据业内人介绍,过去装裱的手艺是师傅传徒弟,学徒要先拜祖师爷,谁是祖师爷说法不一,有造纸的蔡伦,有造字的仓颉,有画圣吴道子,也有大儒孔夫子。学徒期间要练毛笔字,学打算盘、练记账、学画格式、形制,熟悉绫绢……
20世纪80年代后,字画艺术已经进入普通老百姓家庭。很多人为了装饰新居,特意装裱字画挂在厅房内,作为点缀之用。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公司、工厂、机关等都前来购买或者装裱字画,以增加文化氛围。(崔金河)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