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聚
经考古和资料证实,酒的出现至少在四千年以前。可以说,积淀深厚,堪称世界之最。
随着历史车轮的转动,酿酒的工艺也不断革新,人们把造出的琼浆玉液经密封、窖藏或深藏山洞不断发酵沉淀,吸天地之灵气,取日月之精华,使酒质达到了极致。近代,国内更是万千名酒争芬夺芳。
酒是粮食的精华。酒不但能御寒、消炎、浸药、杀菌、疗伤,也能使人愉悦、兴奋、消疲解乏,还有交际之功效。所以,酒自古为人们所喜爱。
一代袅雄曹操在《短歌行》中开篇就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借酒抒发了他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雄才大略。
苏轼任密州太守时,登超然台写下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让人浮想联翩,感情深遂真挚。通过世事的变迁,道出了对家人亲属的思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爱国诗人陆游在《钗头凤》中写道:“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含泪喝着表妹倒的酒,道出了恩爱夫妻被母亲活活拆散的悲愤和无奈,读来令人唏嘘不已。
女词人李清照在丈夫赵明诚去世后,孤苦伶仃,郁郁寡欢,借酒消愁。她在著名词作《声声慢》中写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连串的排比道出了她的心声。“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实际上这是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典型体现。
纵观唐诗宋词,酒的身影占了近半。知心朋友聚会,“酒逢知己千杯少”;送别朋友,“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不胜枚举。
论喝酒,当以李白为最。他喜酒,爱酒,对酒情有独钟。《客中作》写道:“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长诗《将进酒》中“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当主人何为言少钱”时,他仍“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喝得豪放,喝得戏谑,喝得尽兴,喝得不惜以马匹、裘衣换酒。他无酒不诗,酒至飘然,灵感顿现,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文跃然纸上。
酒是高消费,特别是生活困难的平头百姓,酒自然成了稀罕物,喝酒是奢望。
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每月发了工资,同事朋友聚一聚,伙房里打几个小菜,拿出床底下藏着的几瓶地瓜干换的诸城白酒,推心置腹,推杯换盏,小脸喝得绯红,小辫喝得朝前,那是最舒心惬意的。
一个星期六,例会散后我们学校六位老师相约星期天进城。那天,家住城边的魏老师邀请我们到他家吃早饭,说他父亲上过私塾,识字断文,老早就想结识老师们。他下午就回家准备去了。
第二天八点多钟,我们六人赶到他家,老爷子早已迎候门外。“老师们能够光临令寒舍,真是蓬荜生辉。”老人热情地把我们让到炕上。魏老师拿出早已备好的八个小菜,老人拿出一瓶景芝白干,倒入牛眼大的酒盅,那酒那个香啊!碰杯后我们一饮而尽。酒过两巡,老人看这架式,面露难色,嘴里连说:“老师们海量,海量!”我们马上意会。当瓶底朝天时,我们都齐声说喝醉了,喝醉了,不能再喝了,老人顺势下了台阶。吃完饭临走时,我们表示感谢,老人连说“抱歉”。个中含义,我们都心知肚明,那不都是生活拮据,一个“穷”字逼的?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人民生活大大改善。现在喝酒成为家常便饭,各种酒不一而足,冰箱里鱼虾肉蛋是现成的,因此喝酒的理由和说辞也随之而来。结婚、孩子满月、乔迁新居、父母大寿,这是大酒,必须的。其余像同学战友聚会、朋友同事沙龙,升学就业、高升晋职、洽谈生意,买车换楼、病愈出院……有些根本说不出名堂。生活富裕,名酒多了,从养生的角度我们还是主张禁烟限酒。老百姓说“酒是坏好人”,文化人说“酒是双刃剑,饮酒过度害人害已”。
喝酒应讲礼仪文明。看那些百出丑态,有的哭,有的叫,有的动手动脚,更烦人的是钻桌子底,甚至现场直播。侯宝林的一段相声绘声绘色:两个人舌头都直了,还互相吹。甲掏出手电打开电门往桌子上一撞,一根光柱直指屋顶,说:“你……你说……没……没喝醉,你……你顺着这……柱子爬……上去。”乙抬头瞅了瞅说:“你……你真坏,我……我……才不上当来。我…我爬……爬上去,你……你……把电门……一关……我不得……跌……跌成饼子。”
还有些人喝了酒后任性耍横。侯宝林的另一段相声就讽刺了这种人。一醉汉躺在马路中央,有人喊:“来车了!”“什么车?”“自行车。”“那从我身上压过去。”一会又有人喊:“来车了!”“什……什么车?”“汽车。”“那从我身上压过去。”住一会又有人大声喊:“来车啦!”“什……什么车?”“救火车——!”醉汉一骨碌爬起来:“那我还是躲躲吧!”
有些人喝酒成瘾,嗜酒如命,白天喝、晚上喝,这等于饮鸠止渴。我认识一位就是这样,家里人不让他喝,他就打游击,墙洞孔、草垛里、床头后、箱子底都存上,走到哪见没人就灌上几口,结果脂肪肝变成了酒精肝,肝硬化转成了肝腹水,到这时癌症也来凑热闹,后虽经多处转院,大夫们都无力回天,抱着酒瓶一命呜乎,撇下了年近三十的光棍儿子和年近花甲的妻子……
新交通法划定红线“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但可恨的是,仍有些司机置若罔闻,以身试法,抱着侥幸的心理酒驾,甚至醉驾,酿出一桩桩惨祸。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死于车轮底下的达十四万人之多,百分之八十与酒驾醉驾相关。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酒桌上也是这样,酒德如人德。有些忠厚之人托人办事,事先若干天就苦动脑筋,选哪个饭店,喝什么酒,每人多少价位适中,这相求之事什么时候说出,喝酒前说,显得没涵养,有些市侩,喝到高潮再提又怕扫了酒兴,等结束晃晃悠悠出门时再提又怕酒后忘事,一切白忙活了,十分纠结。这都无可厚非,终归出不了什么大事。怕就怕一些无知少年,无阅历、无心智、无识别能力,碰上社会上的混混或不法分子和你称兄道弟,酒肉拉拢,拖你下水。还有些糊涂虫,网上初识,不知深浅就推杯换盏,岂不知引狼入室后患无穷,有些竟闹出人命?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灯红酒绿,交往人际,雾里看花,纷纷扰扰。又到哪里去借一双慧眼,把这纷繁世界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答案是:没有!不过,有幅警句倒是归结的好:
交不可滥须知良莠难辩,
酒莫贪杯谨防乐极生悲。
(作者地址:龙都街道和美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