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义和车桥有限公司成为“乘用车用前桥水平模块”和“扭转梁后桥疲劳寿命台架试验方法”两项行业标准起草单位,公司董事长陈忠义率公司技术团队赴上海理工大学,与机械工程学院汽车工程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郑松林教授一起讨论交流标准研究与制定相关工作。这是义和车桥转型升级又一新成果。
近年来,义和车桥公司主动适应新常态,在技术创新、产品结构、对外合作等方面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并取得初步成效。2015年利税、利润分别增长59.9%和115%,创历史新高。今年1-4月份,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4.9亿元,利税4225万元。
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动力
公司成立以技术部、技术中心办公室、计量理化中心、质管(控)部为主体的创新组织,建立起“市场需求分析——确立科研项目——公开招标——组建课题组——评价——鉴定——上市”这一完整的创新流程机制,相继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汽车车桥工程研发中心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大研发投入,2015年研发投入7000万元,投入比重占主营业务收入由2010年3.9%提高到了5.4%。
开发关键技术。公司引进海克斯康三坐标测量机、新能源乘用车桥六通道综合实验台等60多台高端实验设备,集中领导、专家和技术力量,联合攻关,先后完成了焊接前轴、盘式制动器等30余项重大关键技术的开发,引领行业技术进步。
打造高端产品。公司在攻克重大关键技术的同时,加快高端新产品开发步伐,先后推出焊接前轴空气悬挂桥等20余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专利产品和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加大科学投入,注入发展后劲
公司在深入市场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新上高档重卡、新能源前后桥、拖拉机四驱动桥等高端项目,逐步实现了汽车车桥向利润率相对较高的中、重卡前桥拓展,拖拉机桥向四轮驱动桥拓展,商用车桥向商用车桥和乘用车桥并重拓展。
新能源乘用车桥数字化工厂项目,预计今年底项目建成,投产达效后,预计年可生产前后桥总成15万台套,年新增效益2250万元。高端汽车车桥项目,投资5000万元,可年新增效益2000万元。四驱拖拉机驱动桥项目实现了公司产品由二驱拖拉机桥向四驱拖拉机桥的转型,目前年生产能力达到5万架,年新增效益2500万元。
注重人才培养,强化智力支撑
公司坚持把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作为推动企业转型发展的基石,行“外部招聘”和“内部培养”,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
高点定位,引进高端人才。先后从中国重汽、长春一汽等知名企业聘请前桥设计、工艺、热处理等方面的技术专家10余人。高端人才的加盟,加快了企业转型升级步伐。
校企合作,培育技能人才。深化与山东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聘请国内知名教授对公司技术人员在车桥设计、乘用车摆臂铝合金材料等方面进行长期培训,培养培育一批精通行业管理、技术的“岗位专家”。近年来,公司从各大高校招聘本科以上人员300多人。同时还与山东工业大学等院校合作,举办工程硕士、MBA培养计划,培养培训200多名本科以上人员。
全员培训,促进人人成才。公司每年投入600万元用于全员学习培训,其中拿出50万元,分两批选派10名集团副总和分公司经理、技术骨干人员到日本丰田等国外知名企业学习精益生产。2015年聘请外部专家、讲师来公司授课20多人次,培训员工1500多人。
加大对外合作,提升发展水平
2015年,公司与德国艾伯特咨询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投资500万元,采用解决具体项目和全面提升两种方式,在技术标准的升级、质量标准的升级、检验试验方法的提升、专业化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利用2-3年时间,推动产品与国际化标准接轨,打造世界一流商用乘用车桥。
加大与高校、知名企业的合作。联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上海理工大学、上汽集团、上海汇众汽车等8家高等院校和知名企业,成立行业标准起草工作组,提升乘用车桥质量和研发水平,抢占行业制高点和话语权。
深度拓展市场。公司深化与德国奇昊公司等大企业全面开展乘用车桥、重卡车桥等的合资合作,提升产品质量,缩短开发周期,扩大供货额度,市场占用率不断攀升。(记者巩向红 通讯员 刘冰 李重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