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洪喜
进入冬天,炽热的太阳,一改夏日的火爆脾气,性格变得比小绵羊还温顺可爱。
我家住在高层楼上,落地窗,大阳台,采光面积比较大。夏日怕热,总是拉下窗帘将阳光拒之窗外。到了冬季,窗外的阳光,就成了无偿送温暖的天使。作为受益匪浅的我们,自然是由衷地高兴。
早年居住采光和保温都比较差的平房时,寒冬时节,只要红彤彤的太阳挂在蓝天上,每天午饭后,我就拿个马扎,往屋檐底下一放,与其来一个零距离接触,以获取更多的户外热能。
暖和和的感受,有时会产生一些错觉。感觉这不是严冬季节,有点像春天。空气里的寒意,此时都被温暖的阳光赶跑了。寒冷刺骨的风,在阳光的作用下温度也都上升了不少。
有暖阳的正能量做后盾,人们应对寒流就有了自信。事实正是如此,只要有暖阳在,再冷的天,也奈何不了生活在大自然保护伞下的人。这如同南极冰天雪地里的小企鹅,只要有爸爸妈妈的绒毛庇护着,冰天雪地无所畏惧,管他零下多少度呢,照样活得很幸福。
楼前有棵白果树,很早以前栽的,个子比楼还高。挺拔的腰杆,似乎比楼还硬朗。叶子嫩绿时,茶厂里走一趟,就变成了响当当的养生保健医生。即使秋后老态龙钟,在人们观光的眼里,仍是一道红如火、灿似金的风景线。
透过白果树,是一排排尚未开发的低矮平房,再富的人家住进去,也得被人们划入“贫民窟”阶层。环保圈的人说,周围高楼压着,天知道他们咋活的,尘埃里的有害物质,都让他们呼吸到肺里去了。
再往远处看,是维系城区几十万居民生命的源泉——三里庄水库。蔚蓝色的库面,与更远的常山、马耳山乃至蓝天融为一体,蔚为壮观。唯独挂在高空的太阳,色调另类,红里透黄,像个玛瑙盘。
傍晚,站在楼上西北望,隐隐约约能看见被夕阳染红的家乡。缕缕炊烟,条条街巷,结了冰的银色小河,还有村头那棵老槐树,老槐树下面那口老井,尽管视觉有些模糊,心里却是清清楚楚。
比起地大物博的家乡,自己,充其量是大海里一页小舟。漂泊在外大半生,每到冬日,总惦念着太阳对家乡的光顾量。城里的冬天,只存在于露天广场、公园和大街小巷上。屋里的温度,都比春秋还高,居民舒服着呢。
老家不是这样,不少人家还是老传统,仅靠烧火做饭供点暖。也有安土暖气的,那是少数人的专利。大多数家乡父老还是依赖于太阳这个大火炉子。遇上阴云作恶遮住太阳,炕上的老人孩子,栏内的牛驴猪羊,天井里的鸡狗鹅鸭,都得跟着挨冻受罪。
人们不见冬阳,盼冬阳,见了冬阳,又埋怨冬阳,嫌冬阳吝啬,不多放些热量温暖人间。其实,宇宙能量是永恒的,太阳能量也是永恒的。我们感觉到的太阳温差,除去云雾遮挡和风吹等因素外,皆由地球自转造成的。这是自然定数,谁都无法改变。
我们活在世界上,就要遵循和尊重自然规律,以科学环保的方式方法,应对寒冷的冬季。
冬阳供的暖,最多,最广,最廉价,也最环保。在冬阳供暖的大餐桌上,任何人为的增温加暖措施,只是小菜一碟而已。
(郝洪喜,实验中学退休干部。系中国诗书画家网艺术家委员会副主席、臧克家诗歌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当代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互联网文学联盟理事会理事和中国老干部之家摄影俱乐部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