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过不少戏曲电影,其中常有这样的情节:一个落魄书生,在家乡受财主、官僚欺负,后来考上了状元,被授予“八府巡按”之职,威风凛凛地衣锦还乡,把当年欺负他的财主和官僚抓了起来……在这类戏剧中,地方官见了“八府巡按”,就跟老鼠见了猫一样,浑身发抖如筛糠,“八府巡按”一声“拿下”,那些官员便立即被扒掉官服押解起来。因此,在那时的印象中,这个“八府巡按”的官职非常大,在平时作威作福的地方官面前是说一不二的。及至上了大学,阅读一些史书才发现,所谓的“八府巡按”,只是民间的一种说法,官方从没有过“八府巡按”一职,应该叫做“巡按御史”。实际上“巡按御史”的官职非常小,只是小小的七品官。
巡按御史是御史的一种,明清两代中央政府均设有监察机关即都察院(类似今天的中纪委或监察部),都察院下面设御史(也称监察御史),明代都察院下属有十三道监察御史;清代都察院下属有十五道监察御史。这些御史可以分为几类:在京城都察院供职的称为内差或常差,奉命出巡盐务的称为巡盐御史;奉命出巡漕运的称
为巡漕御史;奉命出巡地方的称为巡按御史……前面提到的所谓“八府巡按”,指的就是“巡按御史”。据《明史》记载,明洪武年间即有“巡按御史”之设,但不是常例,到了永乐元年二月乙卯,才成为定制。“巡按御史”的官级虽然只是正七品(相当于现在的正处级),但其权力还是非常大的。据《明史》记载,巡按御史是“代天子巡狩”“存恤孤老,巡视仓库,查算钱粮,勉励学校,表扬善类,翦除豪蠹,以正风俗,振纲纪。”所以“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凡政事得失,军民利病,皆得直言无避。”不仅可对违法官吏进行弹劾,也可由皇帝赋予直接审判行政官员之权力,并对府州县道等衙门进行实质监督,也可在监察过程中将地方行政存在的弊端上奏皇帝……
其实,对于御史,明朝的要求是很严格的,规定“凡御史犯罪,加三等,有赃从重论。”巡按御史既然是中央政府所派的纪委官员,且中央对他们管理又很严格,其本身素质应该是比较高的。应当承认,巡按御史的出身,大多都是知识分子,即考上进士的读书人,这就保证了巡按御史的素质基本上是过硬的,但凡事都有例外,巡按御史中也有一些仗着自己的权势为非作恶的家伙。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都御史鄢懋卿巡行浙江,连吃带喝带拿,一路上搜刮了大量民财。那时海瑞是淳安县令,看到鄢懋卿要来到自己的县界了,就给他写了一封信,指责他的搜刮行为,结果,鄢懋卿就没敢到淳安,而是绕道走了。
总体来说,巡按御史制度在监督地方官员、推进地方廉政建设方面,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们今天推行的中央巡视组下地方巡视的制度,其实就是对古代巡按御史制度的一种传承,当然,当代的巡视制度更加先进和完善,更加有助于保证党员干部的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