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文化 > 视野 > 路家道口 打响诸城抗日第一枪

路家道口 打响诸城抗日第一枪

2015-09-11 09:40:17 来源:诸城新闻网

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集合地点——太平小学

廖容标

        “1938年,年初四清晨,日军3辆满载军火的汽车行驶到芦河被陷住。车上的19名日军除留下几人看车外,其余纷纷到村里抓人推车修路。”

路家道口 打响诸城抗日第一枪


□ 卢昱

  1938年春,在山东抗日武装力量中,有两支部队,一东一西,皆从民众中汲取力量,当时有着相同的出发点——打击日寇,保卫国家。
  随着抗战征程的转折,敌我力量的变化,这两支部队的归途却迥异。细究其原因,还得在他们抗日的征途中仔细还原。

路家道口第一枪


      位于山东东部的诸城,其民间抗日武装力量一直存在,特别是1938年对敌第一枪,轰轰烈烈。
  1938年初春,一场大雪使诸城大地银装素裹。正当人们盼着瑞雪兆丰年时,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来。
  时任第七区区长路景韶,在一些爱国志士和热血青年的积极建议下,率领地方武装,对沿诸高公路南进的日本兵,发动了一场突袭,打响了诸城抗日第一枪。
  1938年2月2日,农历正月初三,午后2时许,日本侵略军1000余人,沿诸高公路向诸城进犯。路景韶得知后,立即组织联庄会员500余人,埋伏在路家道口一带。
  “年初四清晨,日军3辆满载军火的汽车行驶到芦河被陷住。车上的19名日军除留下几人看车外,其余纷纷到村里抓人推车修路。”路景韶的胞弟、参加此次战斗的路君约曾回忆道。
  北风呼啸,天空阴沉。大约8时许,区保卫队集合约百余名队员,分两个小队,一队正面出击敌人,一队从侧翼包剿敌人。另有约20人作为青年预备队,随时听候调遣。队员们听说要打鬼子,都跃跃欲试,有的擦拭枪支,有的挑选子弹。
  出击的小分队由王冠三指挥。首先有20余名队员走出路家道口村围子西门,他们扛着铁锨,抬着条筐,腰里别着短枪、手雷,伪装成给“皇军”修路的百姓,队伍三五成群,佯装松松垮垮,逐渐靠近敌人。当走到一片坟地处,队员们迅速隐蔽下来。随着队长一声令下,一齐向敌人开了火。
  枪声、手雷的爆炸声和队员们的呐喊声交织在一起,日军第一次在胶东一带遇到这种阵势,一时被吓蒙了。愣了一会儿的鬼子,慌慌张张地奔返汽车,抢取枪械,猛烈还击。面对敌人的顽抗,队员们打得坚决。有几个鬼子龟缩在公路一侧的壕沟底,连头也不敢抬;冒险反扑的鬼子,有的被手雷炸倒,有的拔腿就跑。大家沉着战斗,紧盯着敌人,鬼子靠近后再开枪。枪声时断时续,双方相持约两小时。
  日军摸不清我方虚实,只好于11时左右调来援兵。跳下军车的援兵,以“国军”早年修筑的战壕和一块坟地为掩护,向我方发起进攻。我方且战且退,退入道口村里。敌人亦尾随上来,包围了圩墙的西、南、北三面。战况极为剧烈,日军凡三发炮弹为一组,自圩墙东北角至西南角,东南角至西北角,排列对角交叉射击,猛烈的炮火使全村笼罩在弥漫的硝烟中。
  至11时,我方先后有6名队员阵亡,其余突围撤出至东南20里外的齐沟、米沟子等村。其中著名爱国人士赵明宇,拒绝徐州第五战区长官部之电邀,而宁愿在家乡率子弟辈参与抗战,不意在退出道口,抵达米沟子村后,竟感时悲国而不幸自戕。
  我部撤出后,敌军灰溜溜抬着8副担架撤回城内。翌日清晨,又派出约百余人,携带山炮一门,袭击路家道口,进村后绕行一圈即返回。
  “损失了来之不易的四五万发子弹,还险些全军覆没,犯了兵家之大忌。”路君约回忆道。不过当地群众对此役的记忆颇为深刻,至今民间仍有打油诗为证:“正月初四满地雪,日本鬼子打中国。大兵进了十里铺,道口庄里开了火。”
  路景韶领导的游击队,在道口伏击日寇后,声势大振,周边很多村的爱国青壮年都来投奔,队伍迅速扩大到千余人,其原番号为保安第六团,后改为第九旅,直属国民党苏鲁战区领导,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到诸城、胶县、胶南三县的边境山区。
  这支游击队曾直接打击伪军,还联合其他游击队在胶济铁路上破坏交通,使鬼子惊慌不安。
  “游击队拖家带口,四处为家,再加上敌人大规模围剿,各队伍之间也排挤摩擦,到了1942年就解散了。我大伯路景韶去了青岛,隐居起来。”路君约之子,今年77岁的路建人介绍道。

黑铁山上举红旗


  与诸城伏击战几乎同步的,还有在邹平一带活动的廖容标队伍。
  1937年10月,老红军团长廖容标化名“廖之秀”,以平津流亡学生的身份,由地下党交通员带到济南。时任山东省委书记的黎玉会见了他,分配他到长山中学,以体育教员身份作掩护,和已先去该校工作的地下党员姚仲明、赵明新同志组成党小组,以该校为依托,发动群众,为武装起义做准备。
  “一个久战沙场的红军军事干部穿上长衫,做秘密工作;一个只读了几年私塾的半拉子学生当中学教师,廖容标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路建人介绍道,廖容标上课时,拿粉笔似乎比一支步枪还重;他不会打篮球,不懂球规,夜晚就躲在宿舍里练球,学球规,强记体育讲义。
  不久,校长马耀南发现廖容标在课堂板书时,时常出现红军体的简化字,对“廖之秀”的来历产生了怀疑。于是,姚仲明与廖容标先后和马耀南进行了开诚布公的谈话,宣传党的抗日主张,争取他支持抗日工作。马耀南对共产党表示敬佩,愿意同八路军派来的人合作抗日。
  从此,长山中学真正成了培养抗日骨干的学校。马耀南也跟着党走上革命道路,他毅然让全家参加革命,并捐献出他的全部家产,作为抗日经费,后来他也加入中国中产党,不幸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长山城内外的抗日活动和宣传范围由县城迅速扩大到乡村。同时,党小组根据清河地区的条件,选择群众基础较好的黑铁山作为起义地点。黑铁山距离当时的长山县城60里地,那里参加我游击训练班的人比较多,党的影响比较大。
  12月24日,日军飞机轰炸长山城,国民党政府仓惶南逃。“也就是在同一天,我姨汪瑜在泰安城外,用借来的门板搭起台子演抗日节目。下午三四点钟,泰安城方向传来轰隆轰隆的爆炸声,原来是日本鬼子的飞机轰炸了泰安城。当我姨赶回家里的时候,我姥爷姥姥刚从震塌的屋里出来,满身灰土。城内到处是断壁残墙,一片凄惨景象。”路建人介绍道,此后汪瑜更是坚决抗日,离家出走,参加了徂徕山起义,在抗日烽火中与廖容标相识,结为伉俪。
  当日,趁长山城内群龙无首,廖容标和姚仲明立即把学生带至城南神坛树林内,召开武装起义动员大会。从报名参加游击队的学生中挑选出六十多人,连夜向预定的起义地点黑铁山进发。
  1937年12月27日,姚仲明按照山东省委的决定,庄严宣布山东人民抗日救国第五军正式成立。廖容标宣布了建军原则和制度,教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严令贯彻执行,使部队一开始就起步在人民军队的轨道上。这支起义队伍的武装,当时虽然只有三支步枪和八把大刀,但群情激昂,斗志旺盛。
  红旗一举,四方响应。由共产党员带领的工人、农民游击队纷纷向黑铁山汇集,连长山县国民党政府的县大队走投无路,也携械全部投奔而来。仅三四个月的时间,队伍就发展到六千多人。
  1938年,新年刚过,在第五军的党小组会上,廖容标郑重提出:为振奋民心,为扩大抗日队伍的影响,必须主动出击,目标首先选定已被日寇占领的长山城。他的提议获得一致通过。
  1月7日傍晚,廖容标同志亲率30多人的战斗队,由黑铁山出发,迂回行军90里,抵达长山城北一个村庄隐蔽。8日,派人侦察敌情,下半夜,战斗队近逼城脚,由西北角攀登而入。战斗队直奔在文庙的汉奸维持会,突然袭击,未放一枪。伪军全部束手就擒。首战告捷,声威大震,敌伪丧胆,民众欢欣。
  夜袭长山之后,五军战士斗志昂扬,求战情绪极高。1月19日,廖容标又和姚仲明带领部队,在小清河陶塘口附近的安家庄伏击日军汽艇一艘,全歼敌酋旅团长、联队长、高级参谋以下日寇12名。五军再战,又获大胜。
  日寇在连连失败之后,开始疯狂地报复。他们纠合了周村、邹平等地四百余日伪军向我进攻。2月4日拂晓,我军在廖容标的指挥下,于邹平长白山北麓三官庙迎击敌人。在当地人民群众积极支持下,我军与装备精良的日伪军激战终日,毙伤敌百余人,使敌人在清河地区再一次受到沉重打击。

山东出了个“菩萨司令”


  廖容标指挥作战,战前要详细了解敌情,周密研究作战方案,敌强我弱时决不让战士硬拼,争取以极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战时他亲临前线,身先士卒,撤退时他留在队尾压阵,常常亲自端着歪把子机枪掩护。战士受伤,他亲自抬担架。冬天,他把棉裤让给部下穿。
  1938年春,廖容标率领队伍路过淄川东北的罗村,村里群众误以为是土匪来骚扰,连忙紧闭围子四门,不让进村。
  廖容标对此不仅不恼怒,反而很体谅群众,因为在罗村附近方圆几十里内,八大土顽司令各霸一方,大小股土匪不计其数。他们四处骚扰,时常向村里要钱、要粮、要女人,被群众视为洪水猛兽。而第五军从未到过这里,群众对第五军也不了解。
  廖容标一面派宣传队到围墙下宣传团结抗日,宣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讲述小清河和三官庙战斗的故事;一面命令部队在村外河滩上,枕着河床上的石头休息。战士们在休息时间唱歌、学文化,纪律十分严明。群众第一次见到这样的队伍,随即开门迎接队伍。
  进村后,战士们立即帮助老乡挑水、扫地。廖容标带着几名战士走访群众,发现各家正在炸鱼、炸肉、蒸馒头,准备给土匪司令翟超的队伍送去。原来,群众给他们送的是煎饼,土匪们嫌不好吃,等煎饼发霉长了绿毛,又给送回来,要换鱼换肉。群众被迫只得凑钱买了做好再送去。廖容标看了这种情况,就跟同志们说:“老百姓的血汗快被土匪们榨干了,我军不能再增加群众负担。”
  于是,他命令炊事员把土匪送回来的霉煎饼收了来,洗干净,放上盐,用水泡在缸里,然后通知部队开饭。廖容标一声不响地蹲在缸前吃了两碗,战士们一看也都随着吃了起来。群众见了,热泪盈眶。老乡说:“这支队伍打鬼子厉害,跟俺穷人心连心。真是救苦救难的‘菩萨军’。”这事迅速在淄川、博山一带传开,而廖司令也就被群众亲切称呼为“廖菩萨”了。
  一次,部队来到南博山村时天还没亮,为了不惊动村民,廖容标下令就地休息。天亮后,战士们马上忙着帮村民挑水、打扫卫生,整个南博山村立时欢腾起来。
  1938年8月,山东省委书记黎玉赴延安向毛泽东汇报工作时曰:“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小学语文课本,称红军干部廖容标为‘菩萨司令’。”毛泽东闻之击掌称善,继于大会上表扬曰:“山东八路军出了个‘菩萨司令’,他就是我们的廖容标同志。”
  “在整个战斗中,我们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援,不分男女老少,都冒着枪林弹雨,给我们送茶送饭,使我们始终水足饭饱。战后,群众又展开了盛大的慰劳,这种鱼水关系,使我们在整个抗日战争中渡过了许多难以想象的难关。实在使人永远难忘。”在黑铁山起义20年后,已是共和国中将的廖容标感叹道。 
         (原载7月15日大众日报,有删改)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李杰欣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