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书法篆刻艺术作品集出版。一日,岛城名家张杰三老人(时年九十又五)着人送一书法小幅。上题先生作品集自撰序言诗作两句“诗眼”:心闲手敏挑灯夜,雨骤云游舞墨时。并落款云:“读孟庆泰法书,吟闲敏楼小诗,老夫我其乐陶陶。”老人褒奖之情溢于纸间。
余在友人处偶见先生大作。隶书大字筋骨气韵俱存,笔墨苍润,如金刚杵,神化奇变,而余对款识文风存疑。拍其照请教先生,应曰:“早年之作,今日观之尚有遗憾处。”余闻之叹曰:“八大名满天下,石涛名不出扬州,何哉?后学勤而行之,能达此境地亦足矣,而先生对己严苛,精进勇猛,不知足而止,令人感佩。先生书艺日臻化境,盖因此矣。”
先生胸有丘壑,贵言,有机趣。素不喜求人,亦恶阿谀之道。昔板桥有言:最不喜求人作叙,求之王公大人,既以借光为可耻;求之湖海名流,必至含讥带讪,遭其荼毒而无可如何,总不如不叙为得也。先生于癸未年(2003年)印行《书法篆刻作品集》,并效法板桥不求人题签,全书皆先生一手所为,并赋诗一首题于书端。今录之,以享诸君----曩读《郑板桥集》,见其有“不喜求人作敘”之语,敬之爱之。今余作品结集,聊学其法,再赘拙诗一首,以表心迹:卌年追索聚于兹,随尔铺张随尔嗤。笔底波澜惟我觉,个中甘苦任谁知。心闲手敏挑灯夜,雨骤云游舞墨时。最爱东坡书意造,逍遥常教梦中思。
敬请先生题写斋号,夙愿已久,但迟迟未敢造次。鲁迅先生当年“从内山君处乞得弘一上人一纸,朴拙圆满,浑若天成,得李师手书,幸甚”之心境,余仿佛之。酝酿数日,崇仰胜过惶恐,终冒昧以求。不料,先生竟慷慨应允。不日,先生回曰:“‘瞻昊堂’如何?”怕余不解其意,进而附注云:“语出诗经云汉篇:瞻卬昊天,有嘒其星。”余宠惊大喜,复又慨叹先生之博闻强识,经史子集于先生,如探囊取物耳。余昼夜不停,纵马狂奔,恐难望其项背矣。
苏白(又名英心),当代篆刻大家。先生与之交在亦师亦友间。癸亥年,苏白不幸病逝,先生痛心不已。值其逝世三十周年之际,先生重忆旧事,伤感萦怀,吟成七绝八首,以寄情思。今录于下:
其一
常忆不三不四楼,光阴倏忽几经秋。
楼空人去增惆怅,往事如烟徒影留。
其二
鱼雁争来问答繁,七年得入邓公门。
艺林从此传佳话,未面师徒世所尊。
其三
腕底大刀无比君,天真烂漫傲俗氛。
辛勤自有辛勤报,一印夺魁天下闻。
其四
薄如蝉翼拓边款,妙手精工无与伦。
明透俨然同糯紙,谱成高艺倍传神。
其五
结识因缘缘印癖,亦师亦友互尊亲。
抄书为我雕虫艺,高论时聆似饮醇。
其六
坎坷人生壮志悲,可欣晚年遇明时。
遗言犹见英心在,义举捐躯报国知。
其七
世事难将岁月留,卅年死別念悠悠。
读公大集遽然觉:“尚在人间刻石头”。
其八
万印琳琅遗作在,几曾蒐集叹难全。
王刘二子编师作,从此印坛增派传。
先生与余提及往事,说至动情处,竟低首垂泪。余感佩万千:先生至情至性之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