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文化 > 视野 > 亚投行将改变世界格局?

亚投行将改变世界格局?

2015-04-23 09:38:47 来源:综合

今年三月,英国宣布申请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简称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作为跟随美国南征北战的第一盟友,英国却成为了第一个行动的西方大国。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马凯硕看来,这传递了一种强烈的信号——现在已经不是一个能让美国呼风唤雨的时代了。他认为,中国即将成为世界第一,而对于这一天的到来,美国似乎还没有做好准备。

今年四月底,亚投行的创始工作会议将在北京召开。从2013年10月起,亚投行的每一步进展都是万众瞩目。

截止到4月13日,申请加入亚投行的范围扩至57个国家(以及台湾地区),涵盖了除美日以外的主要西方国家。其中47个国家已经成为正式的意向创始成员国。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一大盟国加拿大对创建亚投行项目表示支持,而美国的另一盟友澳大利亚则已经在13日正式成为意向创始成员国。在欧洲,美国的主要伙伴——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卢森堡和瑞士也纷纷成为意向创始成员国。

全球范围内对于亚投行的高度关注也引发了一些更深层的讨论:中国提出创建亚投行,对于世界来说,意味着什么?或者,中国是否即将成为世界第一?

4月8日,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演讲厅里坐满了人。他们期待的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马凯硕即将带来的演讲。站在中美之外,他又将如何阐述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对于整个世界的意义呢?

马凯硕被称为“史上最强悍的亚洲崛起代言人”。他曾在新加坡外交部任职33年,并曾担任新加坡驻联合国代表,以及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在母校哈佛,他谈论着自己眼中美国的衰落,中国的崛起,以及属于亚洲的世纪。

亚投行将改变世界格局?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马凯硕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谈论中国的崛起对世界的影响。照片拍摄:赵玮雯

亚投行的出现代表着美国日渐式微的世界

“不明智”,马凯硕这样评价美国拒绝加入由中国发起的亚投行的决定。然而,在美国坚定表明立场之后,除日本以外的其他大多数美国盟友的反应却不免让他有些吃惊。

“在过去,美国的一张否决票就意味着它的所有盟友都会坚定地站在它身后,”他说。“但是这次让我惊讶的是,第一个打破这种默契的国家就是美国的第一盟友——英国。”在他看来,这意味着,对于中国即将成为世界第一的这件事,这些国家也许并没有做好准备。

今年三月,他在《世界邮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为什么英国加入中国领导的亚投行意味着美国的衰落》。他在文中说,当美国不再能主宰世界历史,一个新的力量到来了。正如许多处于中间地带的国家一样,英国决定与两边都好好打交道。然而,这个决定多少也有些不得已。“如果伦敦不能满足崛起中的中国的经济利益需求,在21世纪,伦敦就很可能开始走下坡路。”

在美国日渐式微的现在,亚投行的成立为中国的崛起再添了一把火。

亚投行将改变世界格局?

马凯硕的哈佛演讲现场座无虚席。照片来源:赵玮雯

讲座中有人提问说,中国是否还能保持现在的经济增长速度。马凯硕说,在来到波士顿的48个小时里,每个人问他的第一个关于中国的问题都是这个。他并不排除中国的经济增长将显著放缓的可能。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就像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转弯时,选择减速会更好一些。”但是在他看来,中国这一代领导人的领导智慧和世界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的潜力,都中国经济增长的有力保障。他相信中国仍然能保持超过7%的经济增长速度。

亚投行的消息闹得沸沸扬扬,也有一些猜测认为,亚投行是人民币代替美元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重要助推器。在讲座上,同样有人问到这一问题。马凯硕对此并不完全同意。

“事实上,一方面,中国政府通过亚投行把他们的钱花出去,”他说。“另一方面,亚洲有着越来越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根据2009年联合国亚洲发展银行与亚行学院联合发布的《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报告,2010年至2020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总需求预计为8.28亿美元。

但是,他同样提到,现在中国也开始思考,依赖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日子还能有多久?

“我们就假设十年之后,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一经济体。那时的局势将会变成,世界第一经济体是中国,而世界储备货币则是美元。这会变成个大问题,”他说。“所以,防患于未然是个更好的选择。”

中美关系的过去与现在:平稳的新旧交替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数据,以相对购买力指标(PurchasingPowerParity)来衡量,中国在2014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美国。这一指标是根据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以对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合理比较。

“按道理,这种时候,你应该会在中美关系中看到一种自然升级的紧张感。但事实上,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非常稳定平和的两国关系,”马凯硕说。在他看来,这要归功于中美两国共同的努力。

美国在冷战时期把中国拉入阵营,基辛格在两国外交上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美国还向中国商品打开了大门。虽然中间一度有些起伏,但总体来说,马凯硕认为美国在两国关系的稳定发展上功不可没。

他回忆起1993年11月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首次非正式会议上的场景。当时是江泽民与比尔·克林顿的第一次会面,马凯硕也在现场。当时,他看到江泽民不甚自然的肢体语言,也感受到了从中透出的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克林顿主动向江泽民示好。于是,那一天的最后,两位领导人之间的互动显得轻松自然了许多。

但是,两国关系的长期稳定不仅仅是美国的功劳,中国也在极其努力地维系这种关系。

讲座两周前,马凯硕到达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那里曾是南斯拉夫联邦的总首都。站在摩天大楼上,他看到了1999年被北约轰炸的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遗址。

当年的轰炸到底是蓄意还是意外,中美双方各执一词。“但是就算中国人都觉得当年是美国蓄意轰炸(大使馆),他们还是决定吞下这口气,因为他们明白两国之间的关系实在是太重要了,”他说。

十六年后的今天,中美关系仍然是极为重要,但是两国的国际地位正在发生变化。

在马凯硕的新书《大融合:东方、西方、与世界的逻辑》开篇,他引述了比尔·克林顿2003年在耶鲁大学发表的一段演讲:

“如果你们相信,保持权力与控制、绝对的迁徙自由以及主权,对于你们的国家的未来是重要的,那么那样做(美国继续单方面行动)并没有什么矛盾之处。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强的国家……但是如果你们相信,我们应当试图创造一个我们乐意居住的拥有各种规则、伙伴关系和居住习惯的世界,且此时我们不再是世界军事政治经济强国,那么你们将不会那样做。这仅仅取决于你们相信什么。”

让马凯硕感到奇怪的是,此后,克林顿再也没有在任何演讲中发表过类似言论。之后有人告诉他,一个美国政治人物在公开演说中谈论一个美国不再称霸的世界,无异于一场政治自杀。

但是十二年后,世界离预言成真又近了一步。马凯硕给美国的建议是:现在的美国真的应该好好想一想,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之后,将会怎样?对于这一天的到来,美国人是不是真的做好了准备?

亚投行将改变世界格局?

现场观众向马凯硕提问。图片来源:赵玮雯

亚洲的世纪?

在为《世界邮报》撰写的《为什么英国加入中国领导的亚投行意味着美国的衰落》一文中,马凯硕写道,“英国的决定也许预示着美国的世纪将要终结,亚洲的世纪就要到来了。”

这不是他第一次提到“亚洲的世纪”,去年十一月,他就曾经在新加坡的《海峡时报》中撰文预测,接下来,“亚洲将迎来一个和平繁荣的黄金十年。”

他认为,如果亚洲的几个大国,尤其是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都可以保持约7%的经济增长速度,对于亚洲来说会是件大好事。而以现在的趋势来看,这一预期是可以实现的。

因此,他在讲座中提出了世界格局的另一种可能的发展方向。当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后,再过数年,美国可能只能位列第三。至于世界第二的席位,将留给另一个亚洲人口大国——印度。

如果两国经济照这样的乐观估计来发展,在未来,同在亚洲的中国与印度,如何避免摩擦,如何维持和平稳定的两国关系就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

今年三月,他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了文章《中印关系将重于中美关系》。其中,他提到两国关系之间的一些隐患,比如边界争端与信任赤字。

“唯有习近平和莫迪准备好拿出真正的政治家风范,中印合作才可能出现第一次大突破,”他在文中写道。“幸运的是,地缘政治利益的交融,可以使他们更容易做到这一点。”

然而,经济的崛起并不代表国家的全面强盛,同在亚洲的中国和印度都面临着许多由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从经济总量上看,亚洲的世纪也许快要来临了,但是从整体来看,情况难道的确如此乐观吗?

中国离世界第一还有多远?

虽然以相对购买力指标来看,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是在“中国离真正的世界第一还有多远”这个问题上,还有一些不同的声音。

人民网去年发表了一篇报道《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别太当真》。其中提到,中国目前的人均GDP不足美国的四分之一,位列世界第99位。而中国经济产出有将近一半来自投资,这一部分的相对人均消费更低。有学者预测,在人均GDP方面,中国和美国的差距可能还有50到70年。

然而,GDP持续增长是否就意味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呢?报道中说,事实上,衡量每个人的生活质量,除了GDP,还有其他同样重要的指标,如生活环境、社会安定,以及生活服务条件。除此之外,公共服务、环境问题、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等,这些名词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但又都是GDP的数字所无法体现的。

文中还指出,中国的经济需要调整,创新能力也有待提高。与美国完善的产业结构相比,中国的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都偏低。中国还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种种问题。在创新领域,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中国与美日等国相比,差距仍然十分明显。

这样看来,虽然在过去三十年,中国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要成为真正的世界第一,中国要做的功课还有很多。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李杰欣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