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就午餐的时候,一位老师对我说:“感觉现在活着真累啊!”她是从山东调动到上海来的,有着两地工作的切实体验。在上海这样的超大型城市,活得累(包括工作得累)是很正常的。
累,可能是网络上点击率位居前列的一个词了。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关于累(取四声)的词语有:劳累、心累、连累、受累、拖累等。没有一个是好的。于是人们给它安排了另一个读音(取三声),组的词就中看受用多了,如:积累、累计、果实累累等。但这是古人的智慧,在困境中为自己找寻一条解脱之路。
看到网上发布的一则新闻:
荷兰伊拉斯谟大学曾对中国国民的幸福感进行了3次调查,其中,1990年国民幸福指数6.64(1-10标度),1995年上升到7.08,但2001年却下降到6.60。到了2009年12月,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公布的幸福调查显示,中国人的幸福感仍在下降,现在的中国人没有10年前快乐了。
英国莱斯特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们作了相关研究,认为中国人幸福感下降基于七大原因:1.老爱比较;2.缺乏信念;3.不善于发现阳光面;4.不知道奉献;5.不知足;6.相互不信任;7.过于焦虑。
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像此种关乎民生问题的研究,大多来自外国研究机构。那么我们中国的相关机构在做什么?为什么我们中国人的幸福要外国人来操心,而我们自己却漠不关心?因为面对太多这样的问题,我们只能抱着无可奈何的苦笑了。
我觉得外国专家摆出来的理由是相当充分的,所谓旁观者清。但身在其中的我们未必不能看清楚这个问题的症结。即使我们发现了原因,我们也是毫无办法加以解决。群体幸福感的缺失,靠个人的努力是难以扭转的。这是受人情文化传统影响的,就像闯红灯之类的现象杜绝不了一样,我们中国人有着普遍对法规制度的淡漠。
为什么过去的乡土社会人的幸福感高呢?只要把这七条原因反过来看就是了。像我们这代人,还是有话语权的,因为我们亲身经历过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幸福感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知足。所谓“知足常乐,心安是福”,道理是显明的。
我们没有形成这样的以精神主导的信念世界,周遭充满了日新月异的物质新象,是没有办法不产生越来越多的欲望的。质疑信仰的人是因为自己没有信仰;不屑信念的人是因为自己没有信念……但越是这种人,越是以诋毁信仰和信念为乐。他们打倒、抹黑一切被称作崇高、伟大的事物,在文化环境里形成了一些混乱无章、肆意模糊、不断改变的意识符号。
城市,使物质越来越丰富,使幸福越来越匮乏。城市,绝不是天堂和乐园。走进城市,其实是走进了一座心的炼狱,不过是一个由圆满炼成煎熬的过程。死亡,最终会净炼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