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北归》第一部
岳 南
岳南 原名岳玉明,中国作家富豪榜上榜作家。1962年生于诸城,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美术系文学创作专业、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文艺学研究生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考古文学协会副会长,台湾清华大学驻校作家。其代表作《南渡北归》荣获“第七届中国作家富豪榜最佳传纪作品奖”。
《南渡北归》三部曲全景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流亡西南的知识分子与民族精英多样的命运和学术追求,系首部全景再现中国最后一批大师群体命运剧烈变迁的史诗巨著。所谓“南渡北归”,即作品中的大批知识分子冒着抗战的炮火由北方迁往南方,尔后再回归北方的故事。
师徒二人相会不久,卢沟桥事变爆发,随着局势慌乱与清华同人纷纷南下,闻一多决定先把孩子送回老家再作其他打算。此时的臧克家也不敢在北平久留,于7月19日悄悄返回山东临清。想不到在前门火车站,又与闻一多一家不期而遇了。按臧克家的说法,匆忙混乱中,只见闻一多“带两个大孩了,挤不上车去。一个搬运夫(红帽子)用全力,极为紧张地帮闻先生一家挤进了车厢,闻先生把五块一张的钞票交到这个苦力的手里,我看见这情况,十分感动。这只手,代表一颗心呵。”在车里稍作安顿之后,臧克家问道:“闻先生,您带的东西很少,那些书呢?”闻一多听罢,“哦”了一声,尔后叹口气面色沉重地说:“国家的土地,一大片一大片地丢,几本书算得了什么?!我只随身带了点重要的稿件。”
闻、臧一行先到天津,尔后沿津浦路南下。车到德州站,臧克家起身告别,师徒二人相互道着“珍重”与“再见!”就此告别,谁知这一别竟成永诀。
汽笛响起,火车喘着粗气缓缓开动,闻一多继续南下,臧克家回到了临清中学。两个月后,从北平撤退的二十九军石友三部退到临清。位于鲁西北的这座古城四处游荡着溃退的残兵败将,凶悍的日军即将兵临城下,一时人心惶惶,争相收拾行李家器夺城而出,往南逃命。临清中学不得不宣布停课放假,师生四散逃亡。臧克家把不能带走的书籍什物分别包装,存放在一个学生家中,而特别宝贵的两件东西则随身携带。一件是在北平清华园拜访时,闻一多亲自签名赠送的一本《死水》诗集;另一件是祖传的“六臣本”《文选》。仓皇之际,学生们一批又一批前来辞别,师生相见,面色沉郁,相对无言。许多年后,臧克家记下了这个令人痛心悲伤的离别场面:“有一个诗人气质浓重的女孩子,我给她起名‘逸君’的,低着头,在一张纸上写着:‘克师,永别了!’忽然又抬起头来,眼中射出一道希望的光芒,又写下了‘真的永别了吗?!’这六个大字……我们从聊城,步行到济南,过黄河的时候,正值夕阳西下,坐在渡船上心绪万端,感慨不已。黄河呵,几时再渡船过你北上呵?”
随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臧克家自济南一路辗转来到重庆,开始从事文艺创作,并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活动,创作出版了《我的诗生活》等诗作。而闻一多则由湖北老家别妇离雏只身一人奔赴长沙临时大学任教,未久又与300余名师生徒步来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与他共同前往昆明的,还有另一位心爱的弟子——陈梦家。
陈梦家随闻一多辞别青岛大学来到北平,进入燕京大学宗教学院当学生的直接原因,是他在青岛大学时就对古文字学发生了兴趣,为了这一兴趣,决定继续求学,力争在这门专业学科上有所造诣。一年之后,又赴安徽芜湖任中学国文教员。这段时间,热河省沦入日寇铁蹄之下,华北形势危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关头,处于对家国存亡的关注,他先后完成出版了《陈梦家作诗在前线》与《铁马集》,其中有两首气势磅礴,充满血性与爱国激情的长诗引起社会各界的瞩目并传诵一时,在《泰山与塞外的浩歌》这首长达八百余行的长诗中,陈梦家吟道:
万里长城!告诉我你龙钟的腰身里
收藏多少锋镝;告诉我那些射箭的
英雄他们英雄的故事;告诉我巍然
无恙的碉楼如今更望得见多远
——有我汉家的大旗在苍茫间飞扬
诗的字里行间颇有岑参边塞诗的恢宏气魂,内中的情绪充溢着激越昂扬的民族精神,其时,无论是诗的风格、深度与情调都与新月派那轻歌曼语、风花雪月大相径庭,而变得浩瀚壮阔,汪洋恣肆、大气磅礴。后世研究者普遍认为,这正是陈梦家由一个纯粹的新月派诗人向一个优秀的古文字学家与古史研究专家、学者过渡的象征。
(连载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