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北归》第一部
岳 南
岳南 原名岳玉明,中国作家富豪榜上榜作家。1962年生于诸城,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美术系文学创作专业、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文艺学研究生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考古文学协会副会长,台湾清华大学驻校作家。其代表作《南渡北归》荣获“第七届中国作家富豪榜最佳传纪作品奖”。
《南渡北归》三部曲全景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流亡西南的知识分子与民族精英多样的命运和学术追求,系首部全景再现中国最后一批大师群体命运剧烈变迁的史诗巨著。所谓“南渡北归”,即作品中的大批知识分子冒着抗战的炮火由北方迁往南方,尔后再回归北方的故事。
当傅斯年的第一篇檄文刊发并在社会上引起震动后,《观察》周刊的主笔储安平于2月16日致信傅斯年说:“先生在参政会慷慨陈辞,主张清查宋、孔产业,举国共鸣。国事如此,忧心如焚,顷闻先生将为《世纪评论》连写两文,促宋下台,谠论一出,行见全国响应。不知先生拟写之两文中,能否分赐一篇惠交敝刊?”《观察》在当时颇有名声,傅斯年接信后便把他的三篇檄文《论豪门资本之必须铲除》寄给储。3月1日,《观察》周刊第二卷第一期将此文一字未改刊出。文中更加详尽确实地历数了孔宋的恶行与各自作恶的不同,并谓孔宋二人虽皆为介公之“老二”,是胯下的“双扇活宝贝”,孔祥熙一派是雌儿雏儿一齐下手,以政治势力,垄断商务,利则归己,害则归国,有时简直是扒手。而宋氏作风是极其蛮横,把天下人分为二类,非奴才即敌人,具有无限制的极狂蛮的支配欲,用他这支配欲,弄得天下一切事将来都不能知道公的私的了。当时的中心对象是孔祥熙,现在大家注意宋子文多些了,但也决不当忘了孔祥熙。
最后,傅斯年说道:宋子文着实是一百年不遇的怪物,作为显赫的宋氏家族的长子,曾在哈佛大学接受了最先进的文化教育,“思想,说话,和写字时都喜欢用英文而不喜欢用中文”,唯独对权力和财富的贪婪是中国式的,“在今天宋氏这样失败之下,他必须走开,以谢国人。”
面对傅斯年发射的炮弹和社会各阶层的打击,宋子文已无招架之功,更无还手之力,只得重蹈孔祥熙的覆辙。就在《观察》发表傅氏文章的当天,宋子文在巨大舆论压力下,不得不即刻提出辞职,心有不甘又无可奈何地交出印把子,卷起铺盖,如同过街老鼠一样灰溜溜地夹着尾巴下台滚蛋。
至此,两位皇亲国戚均被傅斯年几声炮响轰于马下,天下人心大振。有人在报刊撰文称赞傅斯年:“在最近的十年来他内心已燃烧着正义之火,逼他走出学术之宫,要分一部分精神来顾问国事。他的话,是代表千万人民的隐泣和怒吼!他的话,也寄托着对祖国的复兴和再生!”在普天之下拍手称快的欢声笑语中,傅斯年的威望与声名在国人心目中达到了一生的巅峰。
“千夫之唯唯,不如一士之谔谔。”傅斯年作为中国自由知识分子,有此一大壮举,实为世人树立了一个谔谔之士的光辉典范。对此,深知傅斯年学问、人格力量的胡适曾满怀激情地称颂道:“他这样的人,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发挥其领袖才干。”“我总感觉,能够继续他的路子做学问的人,在朋友当中也有;能够继续他某一方面工作的人,在朋友中也有;但是像他这样一个到处成为道义力量的人还没有。”斯言是也!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面对东北大片土地沦陷与日军咄咄逼人的疯狂气焰,全国民众与军队的正义将领无不同仇敌忾,憋足了劲要与日军来一番生死之搏。这个时机很快到来了。
1932年1月23日,日本派大批军舰集结上海黄埔江口,操枪弄炮向中国军队示威,日军第一遣外舰队司令官兼驻沪特别陆战队司令官监泽幸一满脸杀气地扬言“四小时可占领上海”。28日夜,日军对中国闸北驻军发动突然袭击。驻沪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淞沪警备司令戴戟等指挥下,奋起反击,第一次淞沪抗战爆发。就在这一间隙,南京中央大学法律系刚毕业不久的一位叫陈梦家的青年,出于对日寇义愤与爱国热情,毅然与三位同学一道,从南京星夜兼程,奔赴上海近郊南翔前线投军,加入了十九路军抗击日寇的行列。3月底,随着战事趋于缓解,陈梦家回到南京,旋受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闻一多邀请赴青大任助教。想不到陈氏的到来,在校中掀起了一场波澜。
陈梦家(1911-1966),原籍浙江上虞县,生于南京一个客居的牧师家庭。少年时代,陈氏就显示出驾驭文字的过人才华。1927年夏刚满16岁,就以同等学力考取中央大学法律系,同时开始创作新诗。1931年初出版了成名作《梦家诗集》,此时尚不满20岁。
陈梦家在诗歌艺术创作上的成功,主要得益于闻一多与徐志摩。当闻一多于1927年到中央大学任文学院院长时,陈梦家正好进入这座学府的大门,风云际会,使他接近了已是著名诗人的闻一多,并很快成为闻氏最得意的门生。在闻一多的热心指点下,颇具文才的陈梦家步上了诗歌与戏剧创作之路。1928年,闻一多向刚刚创办的《新月》月刊推荐了陈梦家创作的剧本《金丝笼》和《药》,随后又推荐了几篇诗作。自此,陈梦家成为新月派的一员,并逐渐成长为新月派后期一员健将。当时在社会上曾一度引起广泛瞩目的《新月诗选》,即为陈梦家选编。
(连载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