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传说与诸城地名相关性之探析
梁祝传说与诸城流传区域地名印证示意图。耿娜制图
早在2006年,我市的《梁祝》传说,被认定为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为它的传承创造了良好条件。
梁祝传说流传广泛
《梁祝》是全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传说,其流传范围广泛,时间久远,甚至流传至海外,与之相关的作品,比如《化蝶》等音乐作品更是深入人心。传说内容大致相同,说的是祝员外之女祝英台扮男装与梁山伯同窗共读三年,感情笃深,祝回家时曾向梁托言为妹作媒而许婚。梁回家后方知祝即是小九妹,便欣然前往提亲。谁知祝父已将英台另许秀才马文才,英台抗婚不从,两人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先后殉情而死,化为一双蝴蝶。传说主要表现古代人民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在诸城《梁祝》的传说中,历来认定梁、祝就是诸城人,《梁祝》的传说最早就是从诸城流传出去的。
梁山伯家住相州镇
相传《梁祝》的传说最早始于晋代或南北朝时期。在我市相州镇的梁山屯村,老人们都说,梁山伯就是梁山屯人。梁山伯的乳名叫伯孩儿,自幼体弱多病,家中早年富裕后败落,仅供山伯读了三年学。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在村东南的小梁山上读的书,旧时的学堂遗迹尚存。两人私定终身,十八里相送就送到今天石桥子镇的石桥上。后来,当梁山伯得知祝父已将英台强行许配马文才后,相思成疾(相传是患的肺结核)。病入膏肓之时,梁山伯嘱咐自己的母亲说:“我死后不到别处葬,就埋在里丈河北崖。”因他知道马文才家就在当今安丘市官庄镇的马家庄子村,英台出嫁必经此地。梁山伯说完一命归天。
祝家楼村不看《梁祝》的戏
回来再说祝英台,在我市石桥子镇的祝家楼村,据说祝英台是该村祝员外之女。祝家共三支,英台排行第九,小名九红儿。据说当时祝家楼共有四座楼,位于村四角,东北楼即是祝员外家居。祝员外为英台许下婚事后,英台三日不食,至婚期已到出嫁上轿时方提出必走里丈村北,否则绝不上轿……但该村祝姓村民都矢口否认有英台其人。多少年来,凡是表现《梁祝》内容的戏剧、电影、鼓词等,一概不准进村演出,也不许祝姓村人到外村听看。据说祝家认为,本族出了这样一位女子,没有家教,有辱门风,故不得宣扬。这样的否定反而恰恰证实了祝英台确是祝家楼人。
化蝶之处尚留存
在我市石桥子镇里丈村北的渠河北岸,一条通往安丘市马家庄子村的旧道旁,有座大墓高高立于土丘之上,封土之上双顶并立,这就是梁祝冢。据里丈村的老人讲,这里就是梁祝化蝶的地方。有的说是祝出嫁至此要求落轿祭拜梁兄亡灵,悲痛欲绝碰碑而死,逐葬于此墓;也有的说,确有坟墓裂开英台入墓化蝶之事,当时急得马文才绕墓拉了一圈儿蒺藜。
关于《梁祝》的传说,在诸城较其他地区传说更完整、更具体,有真地点、真村名,更有真人物、真情节,因此就更真实。传说流传之广,影响之深,无处能比。诸城人常以本地出过这样一个故事及人物而津津乐道。老到叟妪,小到童稚,都能知晓并讲出梁山屯的梁山伯和祝家楼的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并会到里丈河北去指冢为证。诸城的《梁祝》传说就别有一番情味,以其真实、美丽、亲近、悲壮而独具特色。(记者 孔繁亮 通讯员 李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