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新闻 > 诸城 > 要闻 > “诸城新闻”官方微信推送文章阅读量达3.5万

“诸城新闻”官方微信推送文章阅读量达3.5万

2014-09-14 09:33:09 来源:诸城新闻网

微传播 大力量



    20点14分,1914;22点32分,5411;24点,10265……9月9日,由我社官方微信平台“潍坊日报-诸城新闻”(订阅号:zc6075711)推送的一篇名为《中秋,诸城超然台央视绽彩》的文章,在短时间内,迎来过万阅读量,截至发稿时,该文阅读量已超过3.5万。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可谓家喻户晓,但是却鲜有人知,这首中秋赏月的千古名篇,就诞生于我们诸城的超然台。《中秋,诸城超然台央视绽彩》这篇文章正是从这里开始讲起,讲起超然台,讲起苏轼,讲起《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过程,并结合苏轼一生的宦海沉浮,与亲友的悲欢离合,传递出其豁达超然的人生态度,以及心系苍生的人生境界,读来令人唏嘘,回味无穷。是苏轼成就了超然台,是超然台敞开怀抱,于千年前的中秋夜,将这豪放派词人的感怀轻揽入怀。

超然台,
就这样被你征服


   《中秋,诸城超然台央视绽彩》之所以有如此魅力,离不开“中秋”、“苏轼”、“超然台”种种传统文化因素的预热,也离不开“央视”、“微信”、“订阅者”等等现代媒体手段的催熟。
    中秋节前夕,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新媒体平台上发起寻找“最美赏月地”征集活动,微博网友@龙城舜韵在9月2日的在微博上推荐了诸城超然台:“中秋之夜诸城超然台才是最具意义的赏月之地,要是央视能在中秋这天做一期与超然台有关的节目就好了。”令@龙城舜韵万万没想到的是,央视《新闻直播间》节目真的在9月8日中秋节当天播出了超然台的新闻:《诸城重修“明月几时有”诞生地》,并在3分多钟的时间里,两次出现“赏月地·山东诸城超然台”的字幕。
    万没想到的不止网友@龙城舜韵,还有本报社微信编辑部的工作人员们。    

 “做这期微信的时候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只是感到今年央视中秋节这个新闻做得最适合。”截至记者发稿时,《中秋,诸城超然台央视绽彩》的阅读量已达3.1万。
    其实不必万万没想到,不过是我们就这样被超然台征服。正如傅培宏向我们讲述的超然台登上央视新闻的过程,中央电视台山东记者站在寻找“寻找最美赏月地”的活动中,推荐的也是咱们诸城超然台,得到极大关注,并被敲定作为“压轴赏月地”,就在中秋节当天播出。虽然最终呈现的节目只有3分14秒,但是,这拍摄却前前后后持续了一周的时间,央视记者多次往返北京、济南和诸城,几易其稿数番改拍,只为了在中秋当天呈现月光下最美的超然台。

 

虽有荣观
燕处超然


    在这篇《中秋,诸城超然台央视绽彩》微信中,还将央视播放的超然台赏月的视频同时推送,讲述了本土作家傅培宏父子两代人的超然台情结以及儿时的中秋故事,表达对已故父亲的怀念以及“超然文化”带给我们的人生启迪,并教育自己的孩子“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向前看”拥有像苏轼那样的豁达的人生态度。
    “我为咱诸城感到自豪”在记者自己的朋友圈里,有好友分享了这篇文章并评论道。据记者的这位好友介绍,像他这样身在异地,常年天南海北跑业务的诸城人来说,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把诸城介绍给自己的朋友和客户,“遇上这样的微信,非转走不可。”提及阅读后分享转发评论的,有人是因为思念家乡,为家乡感到自豪,有人是出于对苏轼本人的仰慕,还有人是因为视频中诸城本土作家傅培宏的讲述,“月是故乡明”作家岳南在微博中评论道,傅培宏的讲述,勾起了太多人对家乡、对过往的怀念。“他讲的故事充满了人情,他对苏轼的解读充满哲理”,在朋友圈里有人这样评论。


    因着这期节目,傅培宏“火”了。他的来自北京、上海、成都文学圈的朋友纷纷致电祝贺,就连圈内好友作家岳南、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也发来短信,赞他为诸城争了光。大家看到他本人的“出名”,但他更将此视为“为诸城代言”“让更多的人知道诸城,知道超然文化,传播超然文化”。
    说起超然文化,傅培宏解释为“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人追求功名利禄无可厚非,但一定要看透,一定要超脱,不要把功名看得过重,拥有时不忘乎所以,失去时不患得患失。
     傅培宏还特别提到,诸城人的包容与悲悯,也是超然文化的特性。“诸城人素来有包容的传统,有钱帮钱,没钱帮人家一句好话,这就是咱诸城人。”
    “超然台是一个胎记,一个标签,一个地标性建筑,作为一个平台,它要承载很多的东西,在承载的基础上进行演绎、放射、传播。”傅培宏感慨道。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而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穿起来成为社会。"台湾作家龙应台曾经如是说。再来回顾我们的微信平台上这篇小文引发的阅读“热潮”,尽管我们并不尽知道这过万的数字背后是一个怎样的你,怎样的他,有着怎样的面孔,但仍不禁感慨,尽管我们都是孤立的个体,但我们有着一样的文化认同。这种流淌在心间的文化血液,刻在骨子里的文化基因,不会改变。我们感谢这样的微信推送,呈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文人墨客的家国情怀,给我们带来触动和感动,也更呼吁更多这样的微信推送,传承地方文化、民族文化,凝聚乡情人情。
    无论我们身在何处,年华几何,毕竟我们都用着同样的语言,甚至同样的乡音,咿呀着或喑哑着,浅吟着或者高颂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亘久不变。

文以载道
“微”言大义


    文化就像一张名片,一个城市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就会被蒸发掉,或者湮没于尘土之中。我们不仅需要独有的文化,更要善用文化,大力传播文化。诸城以自己独特的文化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名片。如何将这带有清雅之气的名片传递给现代民众?
    2013年5月23日,“诸城新闻”微信平台成立。“诸城新闻”微信平台力图以新颖、活泼、轻松的方式将诸城新闻、诸城文化及时准确地传递到百姓面前,让诸城人了解自己的故乡,了解身边人、身边事。为了彰显诸城特色,“诸城新闻”微信平台特推出了诸城播报、诸城文博、诸城拾遗、龙乡老行当等栏目。强大的文化魅力吸引了众多的诸城人,从微信平台成立以后,“诸城新闻”微信公众号的关注量每天增加几十人。而一些关于诸城文化、诸城政策、诸城重大事件的文章的阅读量更是高达上万人。像2013年11月13日诸城播报栏目中的《家中暖气有啥问题就拨辖区热企电话》,这篇文章中公布各个小区的供暖企业,并注明了供热企业的负责人和联系电话,这对于家中暖气有问题的朋友来说可谓“雪中送炭”。由于对百姓生活有实际的用处,这篇文章被大量转载点赞。还有2014年3月21日的《如果可以,我们一起留在诸城》,“如果可以,我们一起留在诸城,忘掉那些所谓的比天高比海阔的理想,也不再总想着去北京上海深圳闯荡,就留在我们熟悉的这个半内陆半滨海小城……”长大后的我们,有了梦想,有了翅膀,但是徐徐回望,扯动我们心弦的还是我们魂牵梦绕的故乡。这篇小文写出了很多在外拼搏奋斗的诸城人的心里话,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共鸣。还有2014年8月9日的《“单独二孩”引发的“蝴蝶效应”》,这篇与时事政策紧密相连文章也得到广泛关注,并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一年的多时间,从不定期到每日一期,从无人问津到津津乐道,“诸城新闻”微信平台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弘扬诸城文化、彰显诸城特色的宗旨。“诸城新闻”微信平台犹如一双美丽纤细的手,为诸城人呈上最精美的诸城名片。(记者 王玮 高倩倩)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李杰欣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