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时代,一个个社会群体,一个个社会现象……都成为他剖解“微型中国”揭示历史病相的鲜活样本,以事态、事实、以鲜活的不同阶层状况采样“脉诊”国情,这也是他一直秉承的风格。同时,这也与文化界“重塑历史热”相呼应。
来自“民间视角”讲述的国家历史
和梁晓声同时代的风流人物,大多被大浪淘尽,只剩下他犹如冰河世纪最后的猛犸象,深陷疯狂进化的时代,身影越来越孤单。《真历史在民间》是梁晓声近年来最耗费心血的一部作品,首部国家历史,民间讲述的著作,保持了以往的梁式叙事文风,以故事的方式告诉读者,不同时期的中国历史,以及当今中国的现实。在讲述历史的同时,又针砭当下。
梁晓声奉行“文学要使社会进步,使人的心性提升”的主张,他曾笑谈:“人类是地球上的高级动物,与普通动物相比,如果心性不得到提升,人类甚至可能是地球上最不好、最凶恶的动物。”而文学的终极意义,梁晓声认为,正是使我们的心性变得更豁达、更开朗,更善于自我化解忧愁、化解烦闷。
知青之后写“女人”
从《知青》到《返城年代》相继被搬上荧幕,以“知青文学”扬名文坛的梁晓声重回大众视野。作为一个时代亲历者,经过了“无悔青春”到“底层关怀”“现实关怀”的嬗变,大量的丰富素材和精准的分析,表明梁晓声是测准了中国的现实的。
新书《真历史在民间》首次从女人的视角看中国,写尽了近半世纪的女人,50年代、60年的、70年代、80年代的家庭女性、知识女性、青年女性、少女……面对“求新”,梁晓声的社会批判姿态并没有文人式的“身段变化”,但珍贵之处恰在于此,正如作家本人所说,真诚的文字任何时代都是需要的。不能随意将一个作家几十年来坚守的态度视为陈旧冬烘,不能把梁一以贯之的忧世劝世情怀视之为落伍。梁晓声的拳拳情怀不再仅从属“老三届”那一代人,他的思想武器是源于伏尔泰以降的现代人文传统。
首次将国民性考察放入世界格局中
梁晓声从六十多年的大历史勾勒出中国社会的“简史”,读者从他的作品中常见的是国内存在的问题,例如《郁闷的中国人》。而在《真历史在民间》一书中,可以读出大量的惊喜。梁晓声近些年出游美日、德,从海外视角启发,在世界范围内对国民性及历史进行思考,关注日本与美国社会问题的同时,从中寻找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法。
梁晓声政协委员的身份,很奇怪地使得他的文学作品越来越温和。这看起来很奇怪,梁晓声称:因为我逐渐发现,有些是属于社会问题,那些社会问题不是写一两篇文章能解决的。当我成了政协委员的时候,我要把那些社会问题带到政协去。带到政协去大声去谈那些问题。我可能在政协上表达了之后,在面对这个事情的强烈情绪会温和很多,再写文章就可能是谈另外的稍轻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