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舌尖2》涉及300余种美食,拍摄了150多个人物。据陈晓卿介绍,他希望通过《舌尖2》,诠释一道道美食背后的人文风情,进一步探讨中国人与食物的关系。
《舌尖上的中国2》海报
“在四季变化中,中国人寻找美食的秘密。尽管生活越来越远离自然,但人们能够在餐桌中品尝四季变换、时间流转”。吃货们的福利来了,《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将于本周五晚9点CCTV-1播出。对于是否能在深夜“解馋”满足大家的“食欲”,总导演陈晓卿说,美食是一个特别私人的东西,你觉得解馋的别人不一定解馋。而且,在第二部中也展现出了导演组更大的“野心”,透过美食,还描绘了当代中国人在时代变迁下的悲欢离合。
触碰更多社会层面内容
在陈晓卿看来,《舌尖2》希望传达出一些“更在意”的东西,“除了介绍中国的好吃的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好吃的,能够看到我们熟视无睹的一些事。”生活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经历着太多的欢乐与痛苦,“但中国人能苦中作乐,把喜悦通过美食呈现。我们在关注生存的同时,更注重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因此,《舌尖2》比《舌尖1》更多地触碰了社会层面的内容。
《舌尖2》中涉及不少2012-2013的热点话题,比如切糕、艺考、富士康,这些关键词都以巧妙的方式被“植入”到片中,这样透过美食看到的现实才更有质感。每一个美食都会承载着两个主题,比如红烧肉是一个主题,但是用红烧肉来讲家常菜,家常的主题是一个更大的主题,里面包括家庭成员各自之间的关系。
如果说美食是窗户的话,在《舌尖2》中能够看到更多时代变迁下的中国,陈晓卿说。
叙述风格更加“有个性”
《舌尖2》涉及300余种美食,拍摄了150多个人物。据陈晓卿介绍,他希望通过《舌尖2》,诠释一道道美食背后的人文风情,进一步探讨中国人与食物的关系。
与《舌尖》第一季相比,《舌尖2》的叙述风格也更加个人化。比如,讲述刀功的片段,借鉴了武侠片的风格。屋檐下,伴随着爷爷的琵琶曲,两个孙子在骄阳下苦练刀功。当琵琶曲戛然而止,画面进入抽象的意境。中国烹饪千变万化的刀功,在让人眼花缭乱的剪辑下一一呈现。
《舌尖2》是在类型化方面的创新,每一集都希望在统一的影像风格之外,做个性化的尝试。比如,《脚步》一集主要借鉴公路电影的风格;《家常》中部分故事的场面调度和人物关系表现,使人联想到小津安二郎的《秋刀鱼之味》以及李安的《饮食男女》;《相逢》一集由于涉及历史性题材,借鉴葡萄牙大师奥利维拉的电影《我要回家》,用一种返璞归真的叙事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纵横捭阖;《秘境》追求的是BBC和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自然地理类纪录片品质;分集《三餐》则更出人意料地将目光投注于社会事件,风格冷峻,宛如一部《60分钟时事杂志》,带给观众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