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再垫上点草,产蛋期你得把草垫厚一点,不然贴着地容易引起潮湿,你看看这些,一个里面再放上两袋子草。”现在鹅场正值产蛋期,也是王金峰和工人们一天到晚最忙碌的时候。
说起养鹅,王金峰现在可算得是老手,已经搞了十多年的养殖,从防疫,到鹅的生活习性每一个步骤都能说得头头是道。“鹅耐粗饲养,吃糠,正常的喂养情况下喂点玉米、豆粕,从开始育雏到产蛋的时候,成本的话得一百多块钱,如果养商品鹅的话,从开始育雏到三个月出栏,用不着三十块钱的喂养成本,吃的这东西以糠为主,粗饲料,就很容易度过它的生产期。”
谈起王金峰养鹅还得从2002年说起,当时30出头的他在当地经营着一家小饭馆,但是他总觉得自己在这方面没有多大的发展空间,于是经过一番市场考察之后,王金峰发现养鹅是一条致富门路。没有想到他的这一想法遭到了妻子周宗霞的强烈反对。“当时很不支持,养鹅这东西,你以前又没有养过,老人都说‘家有万担粮不敢养长脖子王’。”
“投那么大的资,感觉没有前途。于是我就跟我媳妇商量,然后出去到东北那块考察,到安徽 、江苏考察养鹅项目,考察了两年半之后,才发展养鹅这个产业。”王金峰说。
虽然家人苦口婆心的劝说,但是性格倔强的王金峰并没有为此打消念头,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在荒郊野外建起了养鹅场,从外地引进了1000只种鹅苗,开始了他的养鹅第一步。
“我不愿意干他非要干,那会儿没有钱,把家里的房子都卖了,上第一批苗的时候得2万多块钱。”周宗霞说,“当时来的时候这里就是光秃秃的一片,什么也没有,就是一个干坝,后来在里面育雏,盖了这么一个小屋,在里面住着。”
“吃住就趴在这窝棚里,育雏的时候跟小鹅在一起,人家说12个小时,24小时连轴转,我就是几天几夜都不睡觉。”王金峰说,“当时之所以没日没夜地守着这些鹅,为的就是把这件事情干好。”但是对于他这个新手来说,事情远远并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眼看着第一批鹅快要见效益的时候,问题却接踵而来。
“当时从网上订的,他们说公母都搭配好了,回来放心养就行了,按几比几的比例,其实也没有挑,就发的混合雏,养了七八个月的时候,什么也不懂,疫苗也没有打,就死了一些,基本上不多了,一千多只鹅苗剩下二三百只了。”“一下子就赔了6万多块,你哭都没有地方哭,第二年又遇上‘非典’,后来禽流感,反正那几年赔了个精光。”
王金峰左右反思,自己失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缺乏养殖经验,于是他四处学习。鹅生病了,他就直接带着鹅去找专家。“我就带着鹅去潍坊、淄博等地,让专家看,做解剖,直到找到原因。”
屋漏偏逢连夜雨。没有想到后来全国突发禽流感,让王金峰彻底陷入了困境,鹅苗无人问津,眼看着鹅苗一天一天长大,王金峰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
为了把损失降到最低,许多孵化场纷纷贱价处理,王金峰却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这让所有人都感觉他疯了,没有想到这一次却让他赚取了养鹅第一桶金。“那时根本看不着前景,小鹅苗十块钱60个都没有要的,很多孵化场都倒闭了。我那年没有办法,豁上一切,出多少鹅苗我养多少,当时还有少数几个养的,后来养的都赚钱了,那年我养了一万多只,后来商品鹅到了11.5元一斤,最便宜9.5元一斤。那一年,我退去以前那一些成本,剩下了17.5万元。我就是从那时开始发展起来的。”
王金峰告诉记者,打一开始养殖种鹅,他就把所有产出来的蛋都用来孵化,虽然这样有风险,但是带来的利润还是比较可观。“现在每年能孵化鹅苗20万只,因为商品鹅蛋价格低,最好的时候也就是3块到3.5块,孵化出来的鹅苗根据市场行情,说不定卖到7块、8块,10块以上,效益挺可观。”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王金峰对养鹅更有了信心,规模越来越大,种鹅达到了4000多只,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鹅大户。去年还投资20多万元新上了全自动智能孵化设备,年孵化鹅苗20多万只,利润达到了30多万元,王金峰告诉记者,他会一直在养鹅这条路上走下去,通过基地为更多的养鹅户提供服务。(记者王槐德 通讯员 王文峰)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