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文化 > 视野 > 诸城称“礼义之乡”考析

诸城称“礼义之乡”考析

2014-01-20 09:39:39 来源:诸城新闻网

李怿

 人们常说“诸城是礼义之乡”,也有的写作“礼仪之乡”。笔者认为,礼义≠礼仪,诸城称“礼义之乡”更为准确。“礼义”和“礼仪”是两个词语,含义虽有相同的交集部分,但主要含义不同。
    “礼仪”,《辞源》解释为“行礼之仪式,《诗·小雅·楚茨》‘献酬交错,礼仪卒度’,《史记·礼书》‘至秦有天下,悉内六国礼仪,采择其善’。”《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礼节和仪式”。
    “礼义”,是由“礼”和“义”两个并列的单词构成的一个联合式词组,其含义包容着礼、义两者。礼,《说文》释“礼,履也”。《康熙字典》释“礼,体也,得其事体也。孟子言礼之实节文,斯二者,盖因人心之仁义而为之品秩,使各得其叙之为礼。”义,《说文》释“己之威仪也,与善同意,故从我从羊。”《康熙字典》释“义宜也,裁制事物使各宜也。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从以上字义可以看出,“礼义”是指儒家思想文化核心“仁、义、礼智、信”和“礼义廉耻”中的两项内容“礼”与“义”。《中国成语大词典》载:“礼义廉耻——古代认为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知耻之心。历代统治者把此四者立为政教纲领,《管子·牧民》‘何为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汉贾谊《上疏陈政事》‘《管子》曰礼义廉耻是谓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宋苏轼《乞录用郑侠、王斿状》‘古之贤君必厉士气,当务求难合自重之士,以养成礼义廉耻之风’。”综上可知,“礼义之乡”就是指具有这种礼义廉耻之风气的地方。
    诸城缘何有“礼义之乡”的美誉?
    遍查典籍,“礼义之乡”首见于汉武帝语“生子当置之齐鲁礼义之乡”。诸城在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处于齐鲁接壤之地。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时代环境,这里成为齐鲁文化的交汇中心和儒家经学的发祥地之一。两千年来,齐鲁文化在诸城薪火相传,经久不衰,与时俱进,发扬光大,名人辈出,成就斐然,被称为“礼义之乡”是很自然的事。
    再者,诸城民风纯朴,堪称“礼义之乡”。清乾隆版《诸城县志·风俗考第八》载“……《隋书》则称其贱商贾,务稼穑,尊儒慕学,得洙泗之俗。《宋史》亦称其朴鲁纯直,重礼义,勤耕,盖与武帝之论又同矣。诸为齐鲁之一隅,以今所见,验古所闻,亦正有两不相掩者。冠礼废久,不独一邑,其婚姻则问名请期,亲迎合卺,仪节略备,无复俟著俟堂之讥。士夫之室,深居简出,以守节为常,以再醮为辱,盖家守列女之训焉,故年例合旌表者比比也。丧葬则亲友交助,祭祀则宗族合行。赋税不烦官吏之催,乡党不序爵位之次,齐民敬长吏如临于神,绅士耻庭讯若挞于市,且十万家诗书之声达乎四境,非皆礼义之遗意哉。然喜华丽,好宾客,不斤斤为衣食蓄积之计,故每有所入不敌所出而称贷以盖之者。”千百年来,诸城人民耕读传世,知书达礼,正直善良,纯朴憨直,热情好客,诚信待人,助人为乐,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父慈子孝,兄友弟悌,崇尚贞节……已成为传统的道德规范,根深蒂固,深入人心,身体力行,蔚然成风。具体例证,俯拾皆是。
    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是在长期的历史变迁和生命运转机制中形成的,具有约定俗成的凝聚力和绵延后世的生命力,同时也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步淘汰陈旧落后的习俗,生长健康进步的新风。在改革开放向四个现代化迈进的今天,诸城人民正在实践着《公民道德教育纲要》提出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方针,必定会开创一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时代,形成更先进更高雅的新道德新风尚,无愧于“礼义之乡”的美誉。
        (作者单位:诸城市教育局)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王秀丽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