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金祥
署诸城县事钱塘顾士安为清乾隆《诸城县志》作序云:“诸城,东国名地,山川之秀甲青齐。”按旧域,南部,九仙、五莲二山比肩耸立,“奇秀不减雁荡”(苏轼诗句,下同);马耳山双峰突兀,“未随埋没有双尖”;常山犹若屏障,“回望白云生翠(山献)”。东部,琅琊山巍然屹立在黄海之滨,“辇道盘山阿”;卢山起伏绵延,堆碧叠翠;障日山山高障日,“其状类峨眉”。北部,潍水汇集各条支流,组成叶脉状水系,潺潺汩汩,纵贯全境。“山川灵气相荡回,尽收远势归东武”。解放后,虽琅琊、九仙、五莲三山易属他县,但常山、卢山仍为今古名山。
常山,原名卧虎山,因形如卧虎而得名。常山者,因山上有神祠,古时人们每遇干旱,常往祈雨,并称“祷雨辄应,谓之有常德,故名。”常山位于城南20里,山势平夷无险,山顶宽阔平坦,数峰相连,海拔297米。南坡多为悬崖陡壁,东、西两面坡势略平,北坡最为平缓易登,故名胜古迹多分布在北坡。山周围地势起伏,缓冈连绵,独常山突兀而起,格外雄伟壮观。常山是苏轼知密州时经常涉足登临的地方,并在许多传世名篇中屡屡提及。常山虽然不甚高大,但名声显赫,加之离城较近,自古以来,登临拜谒者络绎不绝。山上山下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见于史书记载者有常山神祠、远览亭、雩泉亭、广丽亭、碧霞宫以及诸多碑碣与摩崖题记等。常山神祠最为著名,位于常山北麓雩泉东北侧,是人们祈雨祭神的场所,苏轼曾先后六次率僚属前往祈雨,并作祭文5篇,祝文1篇。常山神祠规模之大,重修次数之多,皆为诸胜之冠。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诏封常山神为润民侯;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诏封常山神为灵济昭应王;宣和七年(125),诏封常山神妻为灵顺夫人。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多见的。远览亭在常山北麓,共3间,北向,直北一望无际,若水落天空,可以望见邑城粉堞。雩泉亭位于常山北麓溪谷中,座落在雩泉之上,泉乃苏轼琢石而成,应吁嗟求雨之意,取名“雩泉”,并作亭于泉上,名“雩泉亭”。广丽亭在常山绝顶,与望海楼并立。碧霞宫在常山东南峰顶。道教最看重灵气,选择常山建碧霞宫,其用心不言自明。后人为缅怀苏轼,又在常山建“苏公祠”,常年供奉。常山碑碣繁多,有名的有常山祠大观碑、常山祷雨谢雨碑、常山感应碑、常山神感应碑、重修常山雩泉碑、重修常山苏公祠碑等。常山已成为世世代代人们游览凭吊的胜地,明万历《诸城县志》记载:“三月三日,县宰偕属僚教职同往祭常山之神,并祀苏文忠祠。城中士女结伴登山,云集山麓,一则赛神,二则玩景……日暮方归。俗尚沿袭,其来久矣。”日本著名反战诗人、时年86岁的山上次郎1998年来诸城时,只想到常山捡一块石头带回日本收藏,他不但知道常山,而且知道常山的价值。
卢山,原名故山,因秦朝博士卢敖曾隐遁此山以避秦之暴政而改名卢山。卢山是苏轼知密州时经常登临和赞咏的境内名山之一,位于城区东南30里,海拔383米,呈东西走向,连绵10余里。属七千万年前受燕山运动影响而形成的褶皱山地,由于自然的风化剥蚀,山上悬崖陡峭,怪石突兀,苍松翠柏,郁郁葱葱。从城内远眺,群山连绵,峰峦叠嶂,颇为壮观。苏轼曾赋诗赞之曰:“东望峨眉小,卢山翠作堆。”并自注“郡东卢山,绝类峨眉而小”。还专门写了《卢山五咏》,以赞卢山诸多胜迹。卢山的奇光异境,引人入胜,自古以来,游人不绝。卢山的名胜古迹主要有卢敖洞、饮酒台、圣灯岩、三泉、安国寺等。卢敖洞亦称休粮洞、卢山洞,系卢敖遁身之处。石洞位于山前阿半坡上,系因地壳变动而形成的罅隙石洞,呈不规则形,南向,洞深5米。宽4米,洞室东北角有一石罅可通山顶。洞口有石门屏护,洞中置石桌,供秦卢敖石像,俗称“卢山老祖”。洞前一小片平地,留有前人建筑的残基,洞中石壁上刻有历代游人题记。饮酒台位于卢山主峰之上,是一块因风化剥蚀而残留的巨石,从山下眺望似一平台,相传卢敖隐遁此山时常在此饮酒,故名饮酒台。圣灯岩又名蜡烛台,位于卢山西南坡上,巨石拔地而起,高数米,顶端尖峭,状似灯台,故名圣灯岩。三泉位于卢山北坡深谷中,泉水清冽滑甘,分为三股顺流而下,成为卢河源头之一。安国寺是一座佛教古寺,建于五代之前,香火甚旺。卢山自苏轼《卢山五咏》传世之后,成为历代文人骚客向往之处,慕名而来游卢山者络绎不绝,并留下了众多诗词佳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常山、卢山就是两座海拔仅二三百米但闻名古今的名山,很有开发价值。开发常山、卢山,可以根据两山不同特点各有侧重。常山,重点突出人文景观,以自然景观相衬托;卢山,重点突出自然景观,以人文景观相点缀。其间可以增加一些新的景观,使之成为风景独特的两大旅游景点。
(作者系市党史研究室原主任)
诸城旅游风景区之一——常山风光。徐永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