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文化 > 视野 > 细数那些改变中国历史的谣言

细数那些改变中国历史的谣言

2013-09-24 09:33:52 来源:综合

历史上,谣言以其特有的目的性,巨大的欺骗性,疯狂的煽动性,强烈的破坏性,成为历史毒瘤和社会瘟疫。

一句谣言扭转兵力悬殊的战局

东晋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公元383年),前秦王苻坚统80万大军,以投鞭断流之势讨伐东晋,双方于淝水决战,最终竟然是只有8万人的东晋大获全胜。前秦一败涂地,并从此走向衰败灭亡。回顾当年席卷天下的前秦王朝,再想想雄踞北方的盖世英雄苻坚,为何以10倍之兵的绝对优势却遭此惨败?原因很多,但关键却是祸起谣言。

《资治通鉴》有句补记是:“开战之初,朱序在前秦军阵后大喊:‘秦军败了!’前秦军队全部溃败纷纷逃命。”人们不禁要问,朱序何许人?他为什么要这么喊?这喊声为何有如此的杀伤力、破坏力?

朱序,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公元377年)被任命为梁州刺史,镇守当时北边重镇襄阳。太元四年(公元379年)二月,朱序因部下降秦,致使襄阳失陷,自己被俘后被押送秦都长安。秦王苻坚非常赏识朱序,就封他做支度尚书。淝水之役决战前,前秦王苻坚派朱序去劝降东晋的最高指挥官——宰相谢石。谁料,朱序却偷偷帮谢石对付秦军。当时两军阵前,苻坚竟臆想:以后退诱使晋军渡河,伺机将晋军全歼,遂下令后退。正当此时,朱序在阵中大喊:“秦军败了!”谁也不会想到,秦军突然后退和朱序那声大喊,让不明真相的官兵信以为真,一时秦军大乱,不攻自破。

一句谣言篡改了皇位传承

唐文宗开成五年(公元840年)正月,文宗皇帝弥留之际,想要太子监国。禁军中尉、宦官首领仇士良、鱼弘志等人却认为,太子继承了皇位不是他们的功劳,就借口太子年幼多病,要另议皇位继承人。主持大政的官员认为:安王李溶是大行皇帝的亲弟弟,论年龄、辈分和才德既贤且长,符合“立长立贤”的传承原则。于是,立即派数千御林军迎接安王。

文宗当年给两个弟弟安王李溶和颍王李瀍新修“二王院”,作为他哥俩的王府。前来奉迎的大宦官在“二王院”前连声高喊:“迎大者!”(奉迎大的)。他们意思很明确,因为安王年长,即为“大者”。奉迎官兵嘀咕着:“我们奉命迎大者,不知道安王、颍王哥俩谁是大者啊?”这话正好被颍王的一个小妾王氏听到,她故意大声说:“‘大者’正是颍王啊!皇帝身边的人因颍王个子高身材魁梧,都叫他大王,谁要搞错了,必遭灭门之祸!”被谣言搞蒙的奉迎官兵,便把弟弟颍王搀扶上马。负责奉迎的大宦官们也没人做声。不久,文宗驾崩,颍王即位为唐武宗。

一句谣言“抹黑”明君

康熙晚年两废太子,诸皇子为争夺储位,结党营私,勾心斗角。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戌刻,康熙帝在京郊畅春园病逝,第四子胤禛按照康熙遗诏正常继承了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雍正在位13年励精图治,锐意改革,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皇权、肃清吏治、发展农桑、重视文化的重大举措,取得辉煌成就,使大清国力日盛,为开创康乾盛世作出重要贡献。因此,他逝后庙号世宗,谥号宪皇帝。

清代野史关于雍正的负面“史料”较多,主要是因为雍正推行“官绅一体当差、纳粮”、“火耗归公”等新政,虽然减轻了农民负担,保护了国家利益,但却取消了士大夫的特权、断了官员的财路,剥夺了贵族的既得利益,得罪了统治阶级上层;加之雍正作风严厉,不苟言笑。因此,那些心怀不满的政敌和满腹怨气的贵族就狼狈为奸,沆瀣一气,他们联手造谣中伤,肆意抹黑。

谣传:康熙驾崩后,胤禛派心腹、顾命大臣隆科多将遗诏中的“传位皇十四子”改成“传位皇于四子”。这种说法看似合理,天衣无缝。其实,康熙的传位遗诏全部采用汉、满、蒙三种文字,书写在一幅卷轴上。当时汉字没有简化,而所谓的“于”字繁体应作“於”。因此,以“十”改“於”谈何容易。加之,遗诏是用三种文字合璧书成,要想涂改,无异于偷天换日。

从历史上看,谣言虽为无稽之谈,纯属空穴来风,但却不仅可以混淆视听,颠倒黑白,还能改变战局,改写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古往今来,谣言一直在兴风作浪;时至今日,谣言依然还有市场。有识之士不禁大声疾呼:防谣重于防寇,防谣胜于防贼;防谣就是防灾,防谣就是防祸!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李杰欣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