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家娥
邱家娥 诸城作协会员,供职皇华初中。图为作者与藏区儿童合影。
风中舞动的经幡
等熟悉了西藏后,你就会发现经幡作为藏族独特的风景,总是在默默守护着这片圣洁的土地。不论在山顶河边、寺庙古堡或是在茫茫草原上,被人们认为有灵气的地方,都会出现随风舞动的经幡。
经幡上面都印有佛经,信奉藏传佛教的人们觉得经幡随风舞动一下,就是诵经一次,不停飘动的经幡就是在不停的诵经,在一次又一次地向神传达人的愿望。
经幡长短不一,长的经幡有3至5米,颜色有红有白,上面印有佛经和鸟兽图案,一般侧挂在广场、寺庙前的经幡杆上。短的经幡大多呈方形,有蓝白红绿黄五种颜色,上面印的内容与长的经幡没什么区别。随风舞动的经幡又被人们称作风幡、风马旗。
在高山隘口、在名景点更是少不了经幡的装点。
我曾经在去林芝的路上,翻越海拔五千多米的米拉山口时看到过挂在那里的一层层一道道五彩的经幡,那些经幡多得数也数不清。空气稀薄的米拉山口,光秃秃的没有一棵树,如果不是318国道穿过这里,我想这地方一定很荒凉,有了这些在风中猎猎舞动的五彩经幡,把冷傲的米拉山装扮的分外俏丽,使得山口的气氛高涨热烈起来。
在羊卓雍错旁边的高山顶上、道路旁边,同样挂满了千万条经幡。这里天天都会有很多人在经幡旁边观景拍照,经幡在山头上随风舞动,山谷里是湛蓝的望不到边的湖水,那种纯净晶莹的蓝足以把每个人的思想融化,头顶的蓝天上浮动着团团白云,那些白云很自然的成了湖水的调色板,白云慢慢移动着在湖中投下身影,使得湖水色彩明暗不一。山高风疾,吹得经幡沙沙作响,让游人觉得新奇神秘。
经幡的存在,就是神灵的存在,藏族同胞认为神灵在随时随地保佑的人们幸福平安。经幡的存在也让游人们随时记得这是在藏地,心中便多了一份对藏佛教的神往。
我近距离观看经幡,印象最深的有两次:一次是在参观林芝世界柏树王时见到的,另一次是在巴松措的湖心小岛上看到的。
在位于林芝地区八一镇东南方向约8公里的地方,318国道旁边,有一座世界柏树王园林,林内有10公顷珍贵巨柏,其中最大的一棵高57米,直径5.8米,树龄已经有2600年,被称为“世界柏树王”。在这些高大的柏树之间,拉着长达数十米的经幡,组成了一道道彩色的“经幡墙”或是艳丽的“经幡桥”,人们走在多彩的经幡旁边,脸都染上了光彩。那些挂的高的经幡在头顶上飘动,挂的低矮的经幡能够轻抚着人们的脸,倘若用手轻轻地拉过一片仔细观看,就会发现上面一排排一行行的
经文或是图画印刷得都非常精致。在柏树王的根部周围,用洁白的哈达编结成一圈美丽的花边。洁白的哈达与旁边五彩的经幡相互映衬,不但色彩美丽,也给这旅游景点染上了浓浓的藏民族色彩。
在原始森林围绕着的巴松措,周围景区也有很多经幡,那里经幡最多最有特色的地点是湖心的小岛,当我们沿着巴松措下游的浮桥摇摇晃晃的走到那个树木苍翠、野花盛开的湖心小岛上时,最先看见的就是小岛左边那望不到尽头的经幡,这些经幡掩映在绿树丛中,拴在树与树之间,层层叠叠纠缠在一起,足有一人多高,这道沿小岛半圈的由经幡围成的彩色屏障,阻挡了人们的视线,沿着小岛左转一直转到“桃抱松”附近时,所走的路已经超过了小岛的多半圈,这长达近百米的路边,都是花花绿绿的经幡长廊,这些经幡就像一条巨大的彩虹降落在小岛上,使得小岛充满了温暖与灵性。走在这样的环境里,游人们很少说话,都是在默默的观赏拍照或是静静沉思,每个人心灵深处那些灰暗的东西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荡涤,思想变得空明澄澈,人的身心仿佛成了大自然的一部分。
藏族人们每年都要挂一次经幡,挂经幡要选定特定的日子,不是随随便便就挂的,一般来说他们挂经幡时都要举行一定的仪式。在藏族小村子里,每家每户的屋顶上都挂着经幡,他们的经幡形状象旗子,高高的插在屋顶上,经幡的颜色从上到下也是按蓝白红绿黄顺序排列的。至于我们看到的那些挂成金字塔形状的,或是密密麻麻的经幡城,则是全村人进行宗教活动的地方。
在纳木错,我居然第一次发现,很多人帮着游人到高山上挂经幡,当时觉得很是惊异,本以为经幡只是与藏族人有联系的。
那天刚到纳木错,我发现在岸边的高山上有三四个人在走动,以为是游客爬到山上去了,还吃惊的说了一句:这里海拔4700多米,怎么还有那么多牛人敢到山上去,不怕高原反应吗?我怀着疑问走了没几步,就找到了答案。
在纳木错景点的停车场周围是很多由简易板房组成的建筑群,这里除了饭店就是旅店。我刚走过一个小旅店旁边,就迎上来一个脸孔晒得黑红的小伙子问:要不要挂经幡?至此我才明白,那高山上走动的人影原来是代替别人上去挂经幡的。
就在那座高山的脚下,有一个由经幡组成的经幡城,占地面积足有一百多平方米,经幡城的旁边山崖底下的洞里传出了诵经的声音,有几名僧人在山洞前走动。我抬头仰望山崖,就见峭壁上已经挂上了成千成万条经幡,这些经幡长短不一,高低不同,它们把原本光秃秃山崖峭壁装扮得绚丽多彩。山上山下条形的、金字塔形的经幡在风中舞动,发出响亮的“啪啪”声,气势磅礴,蔚为壮观。仰头看了好久,我不禁为之动容,很多游人也像我一样举头仰望,好长时间都一动不动,仿佛静止了一般。藏族人民把对美好生活地向往放在转经筒里,写在经幡上,织在哈达中,他们希望通过这些方式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些民俗世世代代流传,形成了特有的藏民族特色,吸引着到藏地旅游的每一个客人。
温馨的藏茶馆
通常情况下,每年的六月开始,拉萨城就进入雨季。这个季节的拉萨,每天晚上几乎都有雨水落下,大多时候是下小雨或中雨,偶尔也有大雨,而白天一般都是阳光灿烂,蓝天白云尽显魅力。
我和朋友在街头慢悠悠地走着,沿着宽阔的柏油马路向西,尽情享受着雪域高原特有的夜色。路灯早已亮起来,灯光有点昏黄,隔了唐柳的枝杈照在人行道上,留下了斑驳的影子。我们踏着这些被柳枝绘成的怪异图画,边走边聊,偶尔会见到一两只流浪狗从身边懒洋洋地经过。
不久,我们就走到了郊区,这里的行人明显减少,只是偶然遇到一两个人不慌不忙地从身边经过。西藏的生活节奏是缓慢的,这除了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关,当然也有其地域的原因,西藏人那种从容与淡定不知让多少内地人羡慕过。
七月的微风从远处雪山的空隙里吹进来,使拉萨的夏夜特别凉爽。这些日子,这里的最高气温从没超过24度,晚上只有十几度,今晚穿在身上的衣服显得相对单薄,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战,看看已经走了半个小时,就建议回住处休息,可同行的朋友对拉萨的夜景欣赏意犹未尽,建议找家藏茶馆喝茶驱寒,第一次听说还有专门的藏茶馆,我的热情又高涨起来。
路两边有很多店铺,由于在晚上又是郊区,很多门面内显得相对冷清,连过两个红绿灯口,朋友指着左边一个门头说:就在这里吧。
我看不出那是一家藏茶馆,因为门头招牌上是藏文,我一个都不认识,而朋友是老西藏,对藏文字了解一二。来到藏茶馆门口,我面对着门头上那排藏文茫然地望着,望得久了,那一个个勾连在一起的符号竟像飘动起来一样,仿佛在嘲笑我这个藏文盲。
悠扬婉转的藏歌从具有民族风格的布帘里飞出来的,歌声牵动着我们的脚步,于是我们向前轻轻地撩开了印有彩图的门帘。
浓浓的奶香扑鼻而来,满屋子的温馨顿时包围了我们。
一个身段颀长的大眼睛藏族姑娘迎过来,她梳着长长的发辫,纤细的身段被藏族长裙勾勒得楚楚动人,黑里透红的脸上漾着微笑:“喝点什么?”
一边的茶台上摆满了大中小三种暖瓶,每种茶都是用暖壶计量的,茶馆里有酥油茶奶茶甜茶等不同品种,这多种茶任凭客人由着自己的口味点。
我们点了一个中壶甜茶,在右边靠窗的座位上坐下。对面有四个藏族汉子在喝茶,我们的到来明显惊忧了他们,他们暂时停止了谈话,热情地向我们点头示意,我的朋友以他高原红的笑脸回以点头问候。我从藏族朋友微笑的眼神里,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和好客,打过招呼后,他们很快回到刚才的谈话中去了。这四个人都长得高大魁梧,面朝我们的两人头上的发辫里编结着大红丝绳,发辫绕头盘了一圈,红丝绳的一端自然垂在头的一侧,他们两个都穿着藏袍;背向我们的两个人穿着普通服装,左边一个留着短发,右边的那个戴着一顶浅灰色藏式帽子,四个人的脸都是黑红色,看不出实际年龄。他们一边用藏文嘀嘀咕咕地谈笑着,一边慢慢地喝着酥油茶,尽管天已不早,可是却看不出他们有一点的急躁,看来他们今晚要住下了。
这个门口朝南的茶馆不大,只是一间屋子的门面,共放置了6张长条桌,每张桌子的两边分别安放了双人沙发,沙发巾是黑黄双色织成的花鸟图案,与沙发的颜色是一个系列的,跟门口相对的墙上挂着两个不大的镜框,里面镶着西藏风景画。东边的墙上挂着一块液晶平板电视,此时正在播放着藏族民歌,背景是茫茫的大草原,唱歌的藏族姑娘满头鲜艳的头饰熠熠闪光,她娇羞的脸上含着幸福,正深情地望着远方。
刚在座位上坐定,藏族卖茶姑娘就麻利地给我们拿来一壶甜茶和玻璃杯,玻璃杯是口大底小形状的,周边有四条凸起的棱,杯身浅黄色,杯口是一圈金黄色花边。我觉得最值得欣赏的就是那盛满甜茶的壶,壶的大小有我们普通暖瓶的二分之一大,外壳颜色古朴,主要是红黄黑搭配,上面画有两个藏族人物,估计是神话中的仙人,或是女神公主之类,那人物额头饱满,眼神清澈,正静静地望着我们,神情似笑非笑。
看到壶上这栩栩如生的人物我后悔没带相机,心想今后只要离开住处,就一定带着相机,随时拍下每一个值得纪念的镜头。无奈之下,只好拿出手机,转动着这把别具特色的茶壶拍照,由于是夜晚,灯光昏暗,拍的效果并不理想,脸上不免多了一份遗憾,朋友安慰我说,明天我们带上相机再来。
倒满热气腾腾的甜茶,我们慢慢啜着,欣赏着藏歌,身体渐渐暖了起来。时间已晚,屋子里客人又少,虽然有点冷清,却由于有了暖暖的甜茶和藏族姑娘热情周到地服务,因此感觉特别温馨。
喝了十几分钟甜茶,从楼上蹦蹦跳跳的走下来一个十七八岁的藏族姑娘,她小巧玲珑,脚步轻轻,来到一楼,抓起一块抹布开始从最里面的墙根处的桌子抹起。看来快打烊了,我们起身结账,那坐在柜台里的高个姑娘充满歉意地连说:不忙,你们慢慢喝。
朋友说,这样的藏茶馆在拉萨很多,里面的客人多是藏族同胞,他们白天在里面聊天喝茶,接近傍晚就回家了。很多客人来自草原,他们来拉萨办事总要来到藏茶馆喝茶,喝茶也是他们来拉萨要办的重要事之一,他们喝着茶聊着天,不需要彼此相识,进来便是家,坐在一个茶馆里就是朋友,都能彼此融洽地聊天。他们慢慢地喝着,有时能够从早晨喝到傍晚,再从傍晚喝到天明,困了就在沙发上打个盹,老板是不会多收费的。在藏茶馆里还能依稀看到游牧民族古老的生活方式,当他们恋恋不舍得地离开藏茶馆时,都要与其他客人相互道别,犹如和家人告别一样。
那天,听一个在拉萨做买卖的朋友说,很多来自草原的藏族人,来到拉萨买东西从不讲价,有的人在付钱时,干脆掏出一把钱,任凭卖家自己留,这种与世无争的处世态度,让很多外地人惊讶,藏族人的真诚坦荡是出了名的。
走出那家藏族茶馆,已经晚上12点了,奇怪的是今晚的雨还没有来临,一阵凉风扑来,我却觉得非常惬意。
站在马路边,再回望这个充满温馨的小茶馆,不由得地生出一份留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