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文化 > 读书 > 南 渡

南 渡

2013-09-17 11:15:18 来源:诸城新闻网

《南渡北归》第一部

 

岳 南

 应读者的要求和作者岳南老师的建议,为增加稿子的可读性,自本期起,《南渡北归》推出以人物为主线,以事件为主体的崭新改编形式,以飨读者。
  

 岳南 原名岳玉明,中国作家富豪榜上榜作家。1962年生于诸城,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美术系文学创作专业、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文艺学研究生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考古文学协会副会长,台湾清华大学驻校作家。其代表作《南渡北归》荣获“第七届中国作家富豪榜最佳传纪作品奖”。
   《南渡北归》三部曲全景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流亡西南的知识分子与民族精英多样的命运和学术追求,系首部全景再现中国最后一批大师群体命运剧烈变迁的史诗巨著。所谓“南渡北归”,即作品中的大批知识分子冒着抗战的炮火由北方迁往南方,尔后再回归北方的故事。

  清华学校自1911年建立后,在最初的十几年中,其体制是作为一所普通的留美预备学校设置。学生进入清华园,主要学习英文和一些欧美文化知识,中国的传统文化则相对薄弱。1924年初,清华学校在各方鼓噪和社会大潮涌动中,正式启动“改办大学”的程序。这年10月,根据清华大学筹备委员会草拟的组织纲要,决定在筹建大学部的同时,筹备创建研究院,
    1925年 6月15日,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筹备工作就绪,校长曹云祥正式宣布研究院教职人员名单:
    教授: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
    讲师:李济;
    助教:陆维钊(同年9月辞职,由赵万里接任)、梁廷灿、章明煌;
    主任:吴宓;
    事务员:卫士生;
    助理员:周光午。
    在此次聘请的“四大教授”,或称“四大导师”之中,只有赵元任一人怀揣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证书,而王、梁、陈等三位,均无博士、硕士头衔,甚至连学士学位也未拿到。尽管头上没有金光闪闪的博士帽子,但三位却学贯中西,思想、学问博大精深,堪称当之无愧的学术大师。陈寅恪放洋十六载,于哈佛、柏林等美国、欧洲名校转过一遍,终未能揣一张博士文凭回来,完全是为求知而读书。清华校方为聘请“四大导师”来校任教,可谓不遗余力,其中一个被后世广为称道的鲜明特点是,重视真才实学,不慕虚名,不轻信文凭云云。后来有对大学制度不满者,总好拿此例说事儿,以此证明当年的清华领导人是何等伟大英明,高瞻远瞩。其实外界多有不知,陈寅恪进入清华的内情显然没有如此简单,真相比流传的美妙故事却要曲折复杂和艰难得多。
    从《吴宓日记》中可以看到,陈寅恪到清华国学研究院出任导师,首先得益于时为筹备处主任的吴宓竭力推荐。在得到允许后,1925年2月16日,吴以曹云祥校长的名义致电正在柏林大学研究院学习的陈寅恪,陈有些迟疑,最后答应就聘。为此,吴宓曾感慨道:“介绍陈来,费尽力气,而犹迟疑,难哉。”
    在介绍陈寅恪前后,吴宓还向曹云祥荐介了柳诒徵,张尔田两位前辈和汤用彤、楼光来等几位哈佛同学,几人皆学界名流俊杰。但作为研究院主任的吴宓,并无人事决定权,因校长曹云祥这一关未能通过,其结果便皆成梦中之花,不了了之。
    为什么荐陈寅恪来清华令吴宓深感“费尽气力”与“难哉!”,其中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就是陈寅恪放洋十六载而未得到一顶硕士或博士帽子。正是缺少了这几顶象征学问层次阶梯的高帽,才让好友吴宓“费尽力气”。假如陈氏若有一顶博士帽子戴在头上,清华聘请之事就顺利得多,至少无需举荐者多费口舌与力气。王国维与梁启超二人由于其本身的资历与在学术界光照日月的声名,另当别论。而与陈寅恪一个时期就聘的导师赵元任和讲师李济都是极好的例子。由于赵、李二人皆为美国哈佛大学博士,且在国内学术界有了一定的名声,故曹云祥很快拍板定案,荐举者仿佛是异乎寻常的轻松。为什么吴宓在“费尽力气”之后终于让陈寅恪走进了清华园,而同时荐举的其他几位学界大腕却名落孙山?这就涉及到王国维与梁启超二人同心协力与鼎力相助的隐秘了。 (连载6)
 

图片说明:清华国学院师生合影,前排自左至右:李济,王国维,梁启超,越元任,时陈寅恪尚未到校。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李杰欣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